APP下载

陈青洋

2020-03-09

中国画画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洞窟石窟西域

陈青洋(是吾),1969年生于广东阳春。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9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一级美术师,浙江画院专职画师、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中国画画刊》主编,《中国画院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评论家协会理事,陆俨少艺术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画人性情——陈青洋

一个人,一辆车,六十四天,两万公里——是吾“西游记”

文/陈青洋

2016年5月8日,我驱车从杭州出发。途经西安、天水、兰州、西宁、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瓜州、哈密、吐鲁番、鄯善、乌鲁木齐、新源、库车、阿克苏、喀什、塔什库尔干、红旗拉甫、叶城、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洛阳。 三次翻越祁连山,经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喀喇昆仑山上帕米尔高原直至中国西大门红其拉甫,沿昆仑山北面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阿尔金山,穿越八百里无人区……7月10日回到杭州。历时64天,行程约20000公里。

祁连山

这一路,是“丝绸之路”“佛教西来之路”“唐宋边塞诗词之路”“西域古洞窟艺术之路”的“四路合一”。而这“四路”合一的当代意义,正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脉络相通的历史佐证。这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浮光掠影观光采风,也不是没有深度文化解读的对景写生。这已经是我第4次到新疆了。只有“这样”的“到过”,你才知道,真正的“意义”才会真正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与心中。

沧海桑田的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从西安出发,路径在中国境内分为三条:天山北路、西域北路和西域南路。我沿着天山北路,从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到达新源。又沿着西域北路,从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到帕米尔高原。再沿着西域南路往回走,从和田、尼雅、且末、楼兰到敦煌,走完了所有古丝绸之路在国内的路线。一路想象着丝绸之路昔日灿烂如花的繁华,发沧海桑田之叹。

玉门关、阳关,丝绸之路出西域北路和西域南路的必经关卡,也是最著名的“关”。但眼前的荒漠只有凭着传下的文字“定位”让人想象。我站在沙漠烈日下,想象“秦时明月,汉时关”。

库木吐拉石窟位于天山南侧切勒塔格山的山体中,是距龟兹首府,古丝绸之路重镇唐代伊逻庐城最近的大型石窟群。那时玄奘取经,到过这里。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龟兹的佛教盛况:“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曾经这里寺院林立,壁画璀璨。7.5米高的大佛,脚踏莲花来到这里。而今只见一片黄土秃山,满目荒芜,没人带路是根本找不到的,到那里,群山深谷中只有我和带路的两个人。

佛教西来之路

我沿着玄奘取经归来的路,追寻他所到的足迹,一路走来。从他当年的回国之途,经葱岭(帕米尔高原,今塔什库尔干县)、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叶城、和田、民丰、且末、若羌)、敦煌、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回到长安。一路凭着《大唐西域记》的沿途记录文字,想象当年。

玄奘取经去时的路我去时也基本走过。不要说《西游记》的八十一劫难,不要说人为的劫数,仅仅是路途的艰险都是非常人可以承受的。我开车走都已经体验了“艰险”。我想,那不是“承受”——承受是承受不了的,那是“承担”。承担着信仰,那是万劫不灭的无穷力量。

我在鸠摩罗什的出家地龟兹——这个他作为圣者一生的起点,深入考察了与石窟壁画相关的佛教文化的渊源。前秦吕光攻破龟兹,鸠摩罗什被接到凉州(武威),羁留凉州十七载。我在长安草堂寺拜谒了鸠摩罗什舍利塔。这是他生命最后的十多年里,主持规模宏大的译经场,弘扬佛法的重要地方。鸠摩罗什,一生一世,只做了一件事。这“一件事”,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人类的生存智慧,不可估量。

唐宋边塞诗词之路

“凉州词”是边塞标志性的诗族。最为大家熟知的大概就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市。而武威最有名的,也是古边塞诗的千古绝唱,王维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写张掖(古甘州)骑射女汉子:“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到张掖已是“花月醉雕鞍”,一路向西,日照猛烈,我在车上笑,是不是已经晒得“颜如赪玉盘”。

森木塞姆石窟

秦尼玛秦遗址 陈青洋

玉龙喀什河畔的骆驼 陈青洋

炳灵寺弥勒佛像 陈青洋

古阳关

玉门关

克孜尔石窟

库木吐拉石窟 陈青洋

十四团睡胡杨 陈青洋

喀什高台民居 陈青洋

森木塞姆石窟

喀孜纳克佛寺遗址

燕支山,在张掖东南,盛产胭脂。汉霍去病在此大破匈奴,留下了“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古匈奴悲歌。瓜州(安西),那是王昌龄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地。“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岑参的《火山云歌送别》写的是鄯善“火焰山”,我到那里正是“五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的是米泉。米泉,就是古轮台。“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边塞诗之路,也是古战场之路。身置“古来征战几人回”之地,感慨万千。边塞诗,表面上看,讲的是战争,但它的实质是在祈求和平。

西域古洞窟艺术之路

古洞窟壁画艺术,是中国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中国画界对它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多缺憾。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再次引起美术界的高度关注。

西域古洞窟壁画,是“一带一路”文化意义的美术呈现。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莫高窟、五个庙石窟开始到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赛姆石窟、阿艾石窟……我亲历了100多个古洞窟。对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进行了几乎是全覆盖的准深度考察,并与洞窟的守护、研究者进行了交流。

莫尔佛寺遗址

阔库玛日木石窟遗址

南疆人物之一 陈青洋

克孜尔尕哈石窟

帕米尔高原的金草滩

南疆人物之二 陈青洋

热瓦克佛寺遗址

对于古洞窟艺术不可思议的精美伟大震撼人心的力量,惊叹不已;而对于古洞窟的保护与研究现状,感慨万千。国外学术界早就在说,敦煌在中国,敦煌研究在外国。比之西域古洞窟,更让人忧心如焚。而西域古洞窟的守护者,比之他们的前辈“常书鸿”们,同样可歌可泣。他们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回来之后,我在《中国画画刊》专门开设了“西域洞窟”栏目,以此向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与它的守护者致敬。也只能如此,稍安吾心。

去年秋天,我第三次去新疆回来后写了《欲第四回赴新疆自驾考察古石窟二首》,录其一作结:乙未秋寒醉酒诗,霜天白水舞歌时。魂牵千载龟兹觅,梦醒一朝西向驰。阳关西去雪消融,大漠东来春草迟。借问烽烟何处起,轮台恰忆送别辞。■

画理先行——陈青洋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中国画的硬核

文/陈青洋

“画”,按照现在的——其实是西方文化的说法,就是“美术”。

“美术”,是“造型”。素描与色彩是它的两大基石。但中国画——中国画中的主流,文人画,并不这样认为。

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是中国文人画的两大基石,它们正好把西方“美术”的两大基石颠覆了。

花之一 60cm×60cm 2013年 陈青洋

花之二 60cm×60cm 2014年 陈青洋

贾岛诗意(扇面) 30cm×60cm 2011年 陈青洋

美人如玉 196cm×45cm 2015年 陈青洋

白荷花开 33cm×20cm 2014年 陈青洋

那中国画“画”什么?中国画要“画的”都是“看不见”的东西。看中国画,都是看“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气韵生动”“澄怀观道”“画中有诗”“气息”“品”“格”“雅”“俗”,即使是“骨法用笔”“笔墨”“金石味”“古意”“静气”“势”……也是似是而非的。能“看见”的都是“技术”,而“技术”不是用来“看”的。“技术”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能不能够让你看见“看不见”的东西。

康德说:“人只能看见你知道的东西”。你只有“知道”中国画,才能看见“中国画”。

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之。”

倪云林的经典——也是“不求形似”的极端说法:“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不求形似”也常常被误解,“不求形似”并非“求形不似”,而是“求”的不在“形”。

如花似玉 196cm×108cm 2015年 陈青洋

园林·晴·无风·孩子们 直径181cm 2012年 陈青洋

苏东坡说:“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吾意”,并非只要是“我的意”都可以,这“吾意”就是“逸气”。就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一开头就说的: “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可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非像我们现在的理解,是“增长知识”“深入生活”“见多识广”,而是为了“胸中脱去尘浊”——“澄怀”,才能有“逸气”才能“观道”。

也是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说:“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棙,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吾尝举以示画家,无不攒眉,谓此关难度,所以年年故步。”

我们现在说中国画,“笔墨”是至高无上的核心评估标准。而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里就说了:“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忘笔墨而有真景。”

观鱼乐(扇面) 30cm×60cm 2011年 陈青洋

无门禅师诗意(扇面) 30cm×60cm 2011年 陈青洋

这就是我也是你 196cm×288cm 2014年 陈青洋

中国画,是一个“诗书画印”构成的独特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进入的路径是书法,而出来的结果是诗。所谓“入之以书,出之以诗”是也。从中国文化的意义上讲,中国画并不仅仅是一幅“画”而已。

中国画的“硬核”是“写意”。所谓“写意”,“写”是书法用笔;“意”是“诗意”。就是“以书入画”和“画中有诗”。也就是“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这里的“中国画”是指一切形式的中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粗笔”。

画作为证—陈青洋

2020抗疫丰碑 183cm×206cm 2020年 陈青洋

《2020抗疫丰碑》创作思路

文/陈青洋

为抗疫英雄树碑立传。

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为魂(中国画最高境界为画中有诗)。

以汉碑为视觉图像形式:一、汉代是中国国力与文化的高峰;二、“汉”是中国的象征——汉字、汉服、汉方……三、汉碑是中国美术文化的经典;四、医圣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清肺排毒汤”为国家推荐的世界上目前唯一对新冠肺炎有真实疗效的药。

以汉碑、汉砖、汉画像石纹样构成主体框架,附以碑拓形式。对联左右。

以“山”为核心形象象征。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均为象征符号(钟南山为中国抗疫医学家群体的象征)。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上均附以特别“碑拓”的古象形文字“火”“雷”和“止”。“山”为易经中之艮卦的卦德——“止”,有防范之义。

以展翅蝙蝠纹样覆顶,表达新冠病毒可能源于蝙蝠,但这是由于人类破坏了与自然界的和谐而造成的,如世卫组织总干事所言,动物没有错。人类要接受这一警示。再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是“福”的象征,在这里有祈福的意思。

以山海纹样托底,象征在中国的大地上,与世界山海相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抗疫英雄群体就像是巍巍群山,顶天立地,众志成城,高山仰止。

画的视觉中心,是火红的战旗守护着圣婴——人类未来的神圣新生命。

以朱砂染成的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红色战旗是激情与希望。而朱砂是中国传统的中药,可杀菌、镇静和安神。又是中国古代炼丹的重要原料。“朱笔御批”,是中国历代帝王朱砂写的批文。抗疫是中国最高领导指挥并时时批示的。

底部中央,由山海托起的汉印“勇者胜”,是祖国人民奉上的胜利勋章。这次抗疫是人类与病毒的狭路相逢,“狭路相逢,勇者胜”。

2020抗疫丰碑︵局部︶ 陈青洋

婴戏图系列之一 50cm×50cm 陈青洋

《婴戏》——初心始终与咫尺千里

文/陈青洋

大概只有中国画才有这种叫作《婴戏图》的专门画小小孩的类型。

小小孩——婴儿,在中国文化中可是至高无上的。

现在都在引用《华严经》的“不忘初心”。而根据《华严经》的说法,这是“得始终”的“不二法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就是“赤子之心”,“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善心”。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德”即是“善”。

“初心”,就是“心无挂碍”。就是“脱去胸中尘浊”。才能“澄怀观道”。

《婴戏图》就是婴儿无拘无束地游戏的图画。这就是“游于艺”的“初心”。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赤”同“尺”。“赤子”即“尺子(仅一尺长的小小孩)”。中国画有“咫尺千里”的说法。“咫尺”即是“千里”。

“初心”即是“始终”。

不忘“婴戏”,看来也只能在画里与梦里了。

婴戏图系列之二 直径30cm 陈青洋

婴戏图系列之三 直径50cm 陈青洋

婴戏图系列之四 33cm×66cm 陈青洋

婴戏图系列之五 50cm×50cm 陈青洋

送子观音 75cm×38cm 陈青洋

《神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文/陈青洋

现在没有“神女”只有“女神”。

“女神”们都忙着在“圈粉”。

在一个“无神”的时代,却是“女神”泛滥的时代。只凭“颜值”就可以为“神”。

这是“色”神,人类回到了“生殖崇拜”时代。

女娲、洛神、云中君、观世音、麻姑……还在吗?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洛神 23cm×46cm 陈青洋

一乘济之 66cm×33cm 2017年 陈青洋

度一切苦厄 66cm×33cm 2020年 陈青洋

剧中人 180cm×582cm 2019年 陈青洋

《剧中人》——我们都是剧中人

文/陈青洋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我们都是“剧中人”。我们都是人生-世界“剧”中的“角色”。都告诉你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种“角色”:职业的、家庭的、社交的、虚拟的……

人人都在“演戏”,演技好的,演得像了,就是“真”的;演技不好,穿了,就是“假”的。

人生有时候是“工笔”,有时候是“小写意”,有时候是“大写意”。但,这“时候”不能搞错。搞对了,能挥洒自如;搞错了,就四处碰壁。

集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于一幅之中;让戏中、戏外、虚拟、现实穿越于时间之外。

如梦如幻,如假如真。

东坡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是梦,那也得如“临川四梦”。优雅、奇幻、惊天地而泣鬼神。

而笔墨是这一切的表达路径——“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越剧速写系列 陈青洋

剧中人(局部之一) 陈青洋

剧中人(局部之二) 陈青洋

猜你喜欢

洞窟石窟西域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山嘴沟石窟二号窟壁画性质初探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洞窟惊魂
班超出使西域
夜宿石窟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