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伟民

2020-03-09

中国画画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伟民生命

张伟民,1955年生,浙江杭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早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0年考入浙江美院,获学士学位。后又攻读花鸟名家陆抑非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执教于学校又转职浙江画院。长期从事工笔画的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历任浙江省二轻工业设计学校副校长,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联第五、六、七届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山水、花鸟艺委会副主任,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五色由心

画人性情——张伟民

倘若要实现心灵的抒发,把绘画作为实现内心自由的手段,只有在高度哲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有独立身份的文人士大夫才能从主体意识更本能的去追寻去完善人格的这种需求。而今天在高度物质文明、文化普及,以院校专业教学为主体的绘画群体,则有必要也有可能去重新审读中国文化这个最有意义的命题,这不仅仅是澄清中国文化历史的本来面貌,也更是站稳于中国文化之根本的基础上,应对现代文化思潮的必须。

—张伟民

2010年元月廿七日 周三 晨

坐下来,信笔由缰,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随心而行,随意而止,是心语,却不费神,一切均是真实的生活与真情实意,倾述而已。

所以清晨哪怕是凌晨的三更,时间就这样奢侈地用在了心灵的流淌中——做一回现代的乡绅逍遥,做一回中国文人的自持。

因为白天更多的是无奈。

2010年元月廿九日 周五 凌晨

昨日形成“2010年个人展览筹划草案(香港展)”。一个梳理个人作品,总结卅年绘画创作与审美思想的开始(写生与创作、自然与个人的生存轨迹,创作实践到审美思考),权当是对当代工笔画理性分析的个案研究。

梳理自己打造自己、个体生命的写意致艺术的实践。

2010年元月卅日 晨

昨日去画院将院庆作品和全国微观工笔展作品运回,一个段落落幕,真正的大剧应该即开启。“潇洒自在帘外”。

昨日渐渐形成的个人画集雏形清晰起来,近四十年的学徒要自己做自己的师傅、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业、自己探寻内心的世界。

晨起题近日所画小品,盖“解印安禅”一印,此为离任校长工作所刻,且明心意。

2010年元月卅一日 周日 凌晨

戴望舒的《初恋女》:“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另一个梦中忘记你。”这是说恋情的移情别恋,而这不经意在午睡前读这闲适的文字却突然唤起了我对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这种“移情别恋”的精神状态的联系。

因自然的观察、爱慕与欣赏“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这是感悟生活、热爱审美对象的第一步,但倘若审美的过程到此为止,那审美还仅仅停留在泛化的一般境界。只有“我却在另一个梦中忘记你”,那另一“梦”已是脱化于物质自然,进入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忘记”形色之美,追寻精神,那是个人精神的更深、更纯粹的艺术世界,那才是作为艺术创作的理想的“她”。“在另一个梦中忘记你”,转为对艺术核心价值追求、变物质的形色之美为艺术之境界,这一过程可谓为“实入虚出”恰正合与吾之创作轨迹。

“实入虚出”这二十年前所思所言正是我创作思想核心,是实践的体会。

2010年2月9日 周二 凌晨 又回北 书房

·昨日,“商报访谈”定稿——真实、真事、真心。可以缄口,但凡出言,则不言违心非事实之语。

此《且言且行“花鸟精神”》说的“花鸟精神”正是中国画的精神,正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是继《远行》的“编后赘言”之后重要文字,是一个时期的心理写照。此文是个人精神的且言且行,人过中年所悟吧。

·昨日凌晨金溪山庄2206房间内无眠,继前日凌晨,两个早晨整理“时辰与生理健康”的电视介绍,多有启迪,尤其对上周浙一看病:脾、胆、胃、前列腺都已出现状况的我来讲,当是警惕且有所措施的时候了。

·昨日,下午回家时连上楼都感到累,新闻联播时已困, 8点即睡。

便笺所记:

·诗意来自生命——唯生命能感悟万千气象与精微,活生生的生活只有生命才能体验。

·将意念延伸,将精神发挥,生命的意义在此。

·——很奇怪,有些聚会,有些公干,有些台上危言耸听之后,窒息以至希望立即吐出污秽,得到新鲜的空气和一缕清风。

·喧嚣不肯离去,浮躁拂之又来,而生命在同时又能感悟什么?

——我对着窗外寒雨,对着满觉陇黛青暮霭那立春后特有的绿意,那雨后拂来的一丝清风,阳光中会有的一块绿荫,我萌想,有了这丝清风,有了这丝绿意,那一块生机、生命的空间,那么人生不正是得之以滋润,生命因喜悦又开始复苏?……我感悟到了这些,我得益于此,我心正如此平静。

2010年2月10日晚录满觉陇早晨所记。

2010年2月15日 周一 农历庚寅正月初二 晨

远处传来几声雀鸣——那是银装素裹的树林深处传来的天籁之音。雪、雨已将道路、房屋、丛林覆盖,一片寂静。能在这清晨寒意中呼朋唤友,能把我这个还躺在床上温暖被窝里的人唤醒,是需要意志与力量的。千转百回,连绵悠长,春风终有来时。

1988年与恩师陆抑非先生

春之潜流 185cm×114cm 1996年 张伟民

2010年初春,与母亲在浙江美术馆参观浙江画院25周年院展

雀鸣本是天意,是雀性使然,人类呢?

秉承本真之心,一息尚存,当从吾所好。我想这也是每一位从艺者、每一位文化人之秉性吧。——闻雀鸣吾所思。

2010年2月16日 周三 正月初三上午

乱红飞过秋千去 195cm×173cm 1994年 张伟民

刚刚初校“心路历程”:自2009年7月7日-2010年元月十四日的打印稿。一鼓作气看下来了,整整有49页,预计4万多字。看得我停不下来。那一日紧跟着一日,一事紧挨着一事;思虑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读来自己也不禁抽口冷气。因为是真事、真性情,又是随机、随事,随着日子过来的真切的感悟与问题。说“以生命换取精神”不假,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也不假。时与势是变幻着的,是与非是辩证的。“别忙着得出人生的结论”(此册首语)或许用的最为妥帖吧。总之读古人书知史,读他人书明事,读自己的笔记,可知己性,则也不假也。

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来了,下午全家将出门,去大商场做回俗人了。

201 0年2月1 7日 周三 正月初四 晨

“俗人”—则就是为温饱、为了脸面,为了常人的需要,而劳心劳力。而这一切我与春秧涉足太少,一生忙忙碌碌似乎永远在为事业奔波,本是凡人却难求俗事。

昨日,欣欣然。在杭州大厦、银泰百货穿梭于品牌服饰之间;大厦的水吧、咖啡吧,到麦当劳,直到回到家靓亮急急地将母亲退役或尚未退役的衣裙一套套试装。“俗事”也就是做一些活在这世上的人为自己做开心的事。

而我看来,女人为自己选购服饰是给自己定位,是对自己期望;而陪购者是他以为她的定位与期望,选择品牌服饰也许有一点试验人的心态与心理定位的意味了。

今天起校对“心路历程”从(2008年12月31日)即2009年开始至2009年3月14日这三个多月的笔记。

2010年2月19日 周五 正月初六 农历 雨水

“雨水”当是个什么季节说不太清楚,但只觉得人们都在盼望春的脚步能快一点。孕育在树枝体内的力量正集结着春天的喜讯,林间的雀儿们都已等得不耐烦了。枝头正悄悄变绿,那一阵高过一阵的鸣声似潮流阵阵涌来。为了生机的农民兄弟,已在初四就出现在进入杭州的交通枢纽上,“搵食不易”“ 搵食不易”……那是找饭碗。同样,紧赶慢追,从岁末开始梳理的“心路历程”校对昨天已完成初审,6本笔记本,近二十几万字,则是从2005年至2010年元月的岁月。

那些读书、读报、看新闻的札记;那些创作、绘画实践的体会;那些日有所思夜不能眠的思考;那些坚持己见的只言片语,朦胧中人性在向成熟趋势,幻化在艺术境界上体现。人生不再是五更春梦,一片浮云。

在这薄薄的纸上寻找到与今与古那共同又不尽相同的空间,也逐渐地酿成了自己的审美空间,可待这有意无意之间,创作也将在审美的提升中变颜。

我想我不会浅尝辄止,因为那是艺术事业,也是我生命之需要。

2010年2月27日 周六 晨 正月十四P:记近期所思:

“我们改变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看法,与其说是因为我们有了新的史料,还不如说是我们自己的处境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以为不要指望有新的文化遗产的发掘而带来新的文化冲击,新的文化启迪。我们要的是发自我们内心灵魂的新的精神气象,以今天我们的思想来提升审美境界,内在的挖掘而非依靠外力的推动,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P:当代文化面临着最大的威胁是“自我懈怠”,这种懈怠既有政治意识的主导,对“革命文艺”的惯性思维,也或在古典文化中沉沦,以为古代文化是永远的救世主。

现实社会是现代文化的缘由,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事件是文化再发展的催发剂,而历史文化是行为发展的基准点。

趋向的基准点,是品格、品性行为的基础,如何在二者的基础上得到精神上的重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等外在行为,而是哲学精神中的重生。

2010年3月14日 周日 凌晨

昨天,挚友吴伟、楼易生相聚。

“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北京返杭的伟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北京地震中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一切仿佛在昨天。”——楼易生这位历史学教授和多少年后昨日从澳洲回家乡的吴伟与我三人终于在知止堂相聚了。而近四十年前的少年挚友,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涉猎多艺的热血青年今天更是妙语连珠。

从新疆支教的见闻、佛学发展的进程与云冈石窟的佛像艺术到省重大题材出题与审选;又从眼下的学校历史系教师多位已转做房产业的风云人物谈起,到运河文化、南宋历史遗址,身为文化顾问参与进退。一切仍然是他原有的风格,潇洒、自然、淡泊、智慧。时间与阅历并没有使我们忘记曾经的一切,经年修炼修养更使我们对事对理有了深层的见解。

仿佛,几位志同道合的挚友在岔路分手,杳无音信世事沉浮,三十年后突然不期而遇——此时是欢聚是感叹人生聚散也是对对方的考验,也少不了是对自身的体现。今天谈资主体没有变,心性仍旧,童心无泯,执手品茗,志在高远,只是更见机敏、老成,洞察力与表达力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更通达——这各自道路上的三十几年的探索与磨练,既是考验人品思想的基本本质,也是考验悟性与意志。三人从一点出发,经历各自的历史,又聚走到一起。说“走到一起”是在对中国文化热情中的志同道合者又一起为曾经的热情欢愉与进一步的思考。情谊未变,追求未变,事业心与生活观仍然是志趣相同!

春风、春装、春色,看富春江与分水江两江交汇,堤岸的春柳,绿枝冒芽。对一个历史系的教授主讲佛学、研究中西文化的对比,饱读诗书的有志者,今天的时刻自然能信手拈来、借古开今。我想卅年前“我只有听的份”,今天仍收获在心。看来,良师益友,未来的历程不会寂寞了!

“诗言志、词言情”

“佛法几种层次,喻为牛乳。”

“佛的教义、习规六祖一大变,但佛学今日虽为显学,实质衰极,把进香拜佛看成是佛学的昌盛那是不知佛法(此正如铺天盖地的画展与绘画活动的频繁视为艺术的繁荣一样,本质与核心的艺术是非常有问题的,虽贵为显学,实质缺乏本质意义上的推动。)

初月 65cm×84cm 1994年 张伟民我觉得,对于工笔画来讲,不在形色、不在线条,而是“意在象中”,就像“画在诗中”一样。具体来讲,即写其意韵、重视画外之意、强调主观抒发、意与形完美结合。

2010年3月17日 周三 凌晨

春天的感觉多好,这黎明时分,不再需要带上帽子点上取暖器,此时窗外的“眉约春娇声”,那一声呼唤一声的婉约转折,自有涤荡清辉之意。端坐北窗,灯下求索,好一个“画眉声里听春雨,熟读南华三百篇”之意也。

所以我以为,得焦虑症,莫过于先解决产生焦虑的事物,应思考从根本上来缓解。正如睡眠,不能只睡眼不睡心。欲睡心,先安心,排除不能安心的事物与思虑,平静心态,患者自能不治而愈。

2010年浙江画院25周年展与朱琦、陈瑾、靓亮在浙江美术馆

2004年与陈绶祥先生在崆峒

现代日本高僧松原泰道说:“50岁前,是打基础,在这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是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的最有价值的阶段。”

而我一介平民,四十之际也早有议论:男人四十前不属于自己,是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四十之后才开始做自己想做之事。五十之际则以为“五十之前可喻为走路,走快要踩前人脚,走慢则被后面人踩着自己脚跟,五十之后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要放开走,五十之后仍不能自主走路,此生必废。”觉悟甚早只是时不待我,今天五十有五,责任仍然在身,外有公干,内有高堂,女儿的事业正像我一样执着,没有理由不管。常言道:“扶上马,陪一程。”人到中年,身不由己啊。

哦,如果说因为艰辛无助,我的人生无奈是从五十起步、五十五遂能自任为之;那么今天的靓亮能够在专业上自主自信的学习,不也是不谋之合?同步同力,同心同德是也,靓儿你说呢?

2010年4月13日 周二 晨 阵风 寒雨

气象广播反复报道全国降温“倒春寒”。

“可我觉得春天来得太快太迅猛,有什么好”,我对一起散步的春秧讲。每天傍晚在东河边,春天的花草疯长,直逼得人有点适应不过来。对比日新月异的自然变迁你会觉得自己似在原地踏步,春节长假似乎刚刚过去,对比春天的脚步,新一年的规划长进得特别缓慢了。所以倒春寒,那寒雨阵风让人不至于一下子感到过去一个季节,降温让人不至于感到时间那么的紧迫了。

春光烂漫,春色匆匆。恨不能长藤系住春光!春风啊,您不必走的太急,春色啊,您不必太急着表现!

·我经常在回味一句话,“爱善待你的人,为没有善待你的人祈祷。”

社会有此事,有此人,当以视而不见为好啊。当不愉快的垃圾倾倒在你身上,挥挥手、笑一笑,继续你的行程。“生命太短暂,不容你早上带着遗憾醒来。”

·“生活有10%靠你创造的,而有90%是看你如何去对待。”此言可察。

做早餐,似有想说的话,记下:

生活的“9 0%是看你如何去对待。”这就有一个看法问题。“看法”其实是你的认识观点,认识态度与方法。从而我想到了:

对艺术家来讲,心灵的“视觉”远比眼睛的视觉重要的多。只有具备了深邃的心的视觉、思想的洞察力,才有可能产生深层意义的审美状态。

是一位艺术家,或者想成为艺术家,那么对心灵的开掘与探索这比对自然的审美、视觉的观察更需学会投入。

五十以后,内省多了,思虑多了,心的空间大了,心胸开阔了很多。

·世俗有“城府”一词,含有贬义,我说这词高明,“城池”系一城性命,“府第”则是一家一族之安危,“城府深”是看不透,是攻不下,是说你有了防御能力,不仅仅生存要于此,社会的风风雨雨也导致必然之结果,人之一生只是襁褓与年幼时是父母为你担当,成年之后均是一家所系,是呵护幼崽之成长,庇护衰年之高堂,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人生责任的一部分。

2010年5月25日 周二 从昨天起全面放晴,开车阳光刺眼

余下:去港签证的报告。

生命礼赞 160cm×90cm 2015年 张伟民《生命礼赞》是内心里的一种念想,是不得不要喷发的激情,是生命走到这个阶段自然而然的花开。踏实的体验,生命就是禅修。此画正是人生自修的功课、生命自然的色彩!没有诉求,是生命的底色、灵的花朵。

有句老话,“春天存下的一点念想”。这绘画的生涯正是少年时期的一个梦罢了,一种初生牛犊之气而已。不想人生的春天存下的这点念想使我一生奔波,为之付出一生精力,成为一生的追求。

一时负气有今日,无奈笑看成夕阳。

此次筹备港展,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最终要达到的将“个性的成熟幻化在他的艺术上”,集阅历与精力成全这“春天存下的一点念想”。

“五更春梦,一片浮云”——非也。

春播、秋收,对得住人生,对得住父母、师长和此生相伴的妻子。

“春日作序,秋嫁有辞”,不是吗?

此册将息,——这与我同呼吸(元月15日-5月25日)半载的手册将结束。留下这么一句话:“粗糙地对待自己的历史,就造成下一代历史认知的断代。”这五十年的历史应该有生活于这五十年生活人的历史,我也有我的经历,与五十年的追索,珍之!

2010年5月29日 周六 凌晨

昨晚写完日记,“花开花落两由人”。就昏昏欲睡,此时尚过八点,本想趁春秧不在电视不开,大可为之。就这样直睡到现在九个半小时。魂梦颠倒。

一句话:心不静,累死人。

2010年5月30日 周日 傍晚 黄昏时刻,一人静静地在漆黑的画室一角冥想

刚刚给安徽的小舅、给杭州的宝强电话——通报妈妈的病况,让他们有一个思想准备。

母亲第三次急诊入院(2004年的这一周初次中风)。凌晨5点半发现状况,5点45接到电话,6:10与120急救车同时到达市一急诊室,6:15-7:00强烈的中风现象,斜眼、舌涎,呼她微有反应,做CT、血检、血糖。7点至9点稍趋稳定,9点入院。10:30正式用药,主任医师安排下午3点磁共振,4点心电图——结果显示病史中左半脑血管堵塞如旧,新病况是右半脑大面积出血,并且尚在扩展中,大面积出血,难确定血栓带来的后果;同时存在更进一步扩大和危险几率,所以决定通知最重要的亲友。

医疗似回天乏力的了,只待她自身的体质能够闯过这一关。高危病况迫使我们随时做好思想准备,是这些年来基本的状态,但我相信母亲能闯过这关——我们的缘还没有断!她始终是坚强的。

2010年5月30日 夜半 离明日又差几步

一日将迈过一日的临界,我默坐在母亲的病床前,除默默地看着她的脸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这一刻的临界。或是在生与死的临界,默默地看着她却无能为力!只能内心为她祈福。

人一生会遇到许多次的临界,有生与死,也有是与非的。人生之重莫过于生死之界;我也经历了不少,父亲、大伯是眼睁睁的目送他们过界,更有先生陆抑非、有母亲的前两次脑溢血,还有意外的创伤,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痛苦挣扎。就像此刻,监视仪不时报警,传来死神的威胁,那是自然界最大的力量,让我,我们,让人类无法抗拒的力量。

·血压167/187!远远超过了警戒线而处在激烈的动荡中,心跳窜至150次/分,直至更高,已超常人的一倍!

而一旁陪夜的妹妹则一刻不停地在床边打转,不肯息停,这样的移动着……凌晨两点过去了,则是生命最脆弱的时刻。母亲此次病况起于房颤、颅脑大面积出血,因血栓促使脑梗死是中风患者最后的过程,每每陪至此时,会对生命看得很轻。人生啊恰似一册生命之书,一页页、一章章都有结束之时,只是不同的是其中的故事各不相同罢了。

丽水大漈画院采风写生

·时常在我眼里,不少人是混迹于生活,是对人生不负责任,但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又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生苦短,秉烛夜游”之词,悟透人生则又将如何了得?“临界”在我生命的历程中还有人生各种状态的关键时刻,同样的让你刻骨铭心,让你一生叹息而不堪回首。

·我在想,医术是救死扶伤,是挽救生命,艺术是扩展延长人生的精神生命,是爆发人的精神能量。值此讲来,艺术也是创造生命,艺术者心灵应是最通透的,艺术者心态应是最积极的,艺术者应是最心存慈善者,艺术者生命应是最不可熄灭的。

自2010年启动的个展正是对专业的总结,对独立思考的综述,正是对个人、对社会,也包括对家庭的交待。我也可期待在绘画创作现在这个阶段,会对个性的审美有一个深度挖掘与阐述的过程,或许可以留给未来的艺术探索者以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借鉴。

生命正是在消失中延续,人生意义在肉体消亡之后在更大范围内重生,我想凤凰涅槃正是说的这样的意义吧。

生命乎价值千金,生命乎一羽鸿毛。

2010年5月31日 凌晨三时于市一医院病榻前■

画理先行——张伟民

数十年的写生、创作,创作、写生,通过对具体对象的描绘来了解与掌握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同时也是感悟自然灵性,寻找绘画语汇的创作过程。这写生的过程是画家对自然的体悟及人性润泽的过程,更是通过画家的心性主动导引将物质转化为精神的历程。在我来看,画家以写生的方式将对自然、审美对象的感受以及生活体悟,用笔墨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华彩的表述,是生命的扩展、艺术的再现,是生命本质向社会文化方式转换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正是个人生命的延续,正是以岁月为代价吧。

—张伟民

2010年6月3日

昨夜的值夜,未戴帽(怕听不到母亲的状况,耳朵不能掩盖)被空调风吹了一夜,凌晨偏头痛。而几天观察,金花是个不错的护工,今晚我不值全夜了。三个通宵,了解了母亲二十四小时体能变化与生命迹象的状况。首先是冠心病、房颤在凌晨三点至五点发生,形成血栓,进入大脑,促使大脑大面积堵塞,而造成脑梗死。而大脑严重缺氧,带来重度昏迷,形成思维失缺,功能失缺。

电安徽小舅,和伟英通报情况,春秧继续在学校,晚才回,立即研磨打汁机,解决母亲食物问题。

·一天按夜里拟定项目逐一进行,并同时为其他城市展做准备,晚李明送来水果,可惜母亲不能品尝我送去的新鲜水果了。

去滨江恒鑫大厦,杭州书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义坤等商定了影像的构想,将资料移交,具体先由首席摄影师俞政宏、义坤(艺术总监)二人负责。

2010年6月4日 周六 凌晨 凉爽

昨日在大剧院做筹备事,加班到晚8点才落座吃饭,15分钟后即骑车购买鲜奶,8点半到医院,护工和上午查房的医生均认为母亲能否全面清醒很成问题,或者说将不可能恢复吃饭,只能是通过食管进食的植物人!的确,至入院前二小时她尚能与我交流后,再没有看到更清醒的时刻。未来将是黑洞,一个医生也无法说明的黑洞。明天以后(入院一周)将要找关键医生会诊与商量了。

《油菜花》心学 禅学 处世哲学 儒 释 道化作菜根谭 薄冰履行成往念 烈火揭开甲子年 己亥伟民 印章:日月入怀、张

《八重樱》别名丹樱 伟民写真 印章:张、复见三心

《鸢尾》一枝一叶讲究一个姿 一笑一颦源自一个情 一举一动取自一个仁 一进一退则是一个智 白云流水落花间 则是一个缘 殿春伟民为庚子执笔为一个念

事只会更多,责任只会更大,因为生活还将继续。

2点结束此即赶往钱江新城大剧院,小云与小茅、小丁配合同步制作专辑。确定专辑尺寸、页码、设计封面、排版风格、作品选择。

而今天已让云峰小陈、小戴带手提来家办公(一、手卷文字;二、专辑文字定稿,发港,并确定翻译时间;三、赴港展作品目录,作品逐件丈量、校对;四、港展用出版物目录;五、画展展厅用文字:前言、导言、展标、展签;六、媒体文字的内容确定,包括通稿;七、导读与释文;八、讲座文字与资料,确定场地与设备;九、邀请函、机票与酒店落实。)下午去医院送果汁、鲜奶。

早晨空腹体重较一个月前已下降2.5公斤,每次上秤都看到一两一两的减少来,三个月后能使血糖正常?

早餐桌上,突然冲出这么一句话,记下:

“为生命击掌、为人生鼓劲。”

自2010年5月30日凌晨接到紧急的电话,母亲危情已逼到生命的边缘,大脑继左半脑梗塞到今天右半脑大面积出血,这一周几乎昏迷,昏睡?都不得知。数夜伴随床侧,叹人生奈何?且白日里事业、工作及女儿毕业展,繁忙而不可自持。一个生死临界,一个学业小成,人生悲喜!

看破人生?还是积极心态?二者交杂缠绕,佛说……,人说……,都难以一概万,餐余,突然写下“为生命击掌,为人生鼓劲”一语,我想,悲与喜,早为弘一法定,“悲欣交集”,永远交集、人生永远是一个难解的谜团。生存者唯为生命击掌,为人生鼓劲,才是向前迈进的生命状态。

2010年6月6日 周日 凌晨

尽管十一点半睡,早晨四点许就开始一天的劳作了。继6月4日审《张伟民视频制作配音稿》,昨天由云峰小陈、小戴来参与完成:“张伟民专辑”全部文字的梳理,并昨晚发港翻译英文和繁体字。

三十年前在西湖跨虹桥边写生

《火焰花》隔岸江花黄金般的热烈 佛性的伟岸 大有烈火烹油花团锦簇般的美丽 传释迦诞生福报大众之树 已亥春启写之 也得无忧无愁一十八天 善哉善哉 伟民合掌 章:张、伟民、得心应手

这些文字有自己的“且思且行”,有理论家评论“读张伟民的画”,其中包括了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中国美术学院任道斌、毛建波和美术报王平五位理论家的评点,使这小小的专辑具备了浓浓的学术内涵。

晚又与建波兄商议画展名称,拟以邵先生评论文的“诗意的栖居”为题,出自《诗意的栖居—我读张伟民的画》,这样首展框架已勾划出来了。

2010年7月3日周六于香港云峰画苑,“诗意的栖居—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我一直以为搞个人展览不仅要有精美的作品,一个个体的审美境界,还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与文字的总结,这是我坚持个展的要求。今天似乎已有这么一个雏形,我想这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画展。

2010年6月8日 周二 凌晨

挥就《张伟民画辑》编后语,因为是平日所记,自然就顺畅了。以此记住母亲这一刻,以此为画展鼓劲。

《二月兰》在冬去春来的轮回中 二月兰最早装点大地 放飞的春意装饰了少年的梦境 己亥与益平兄茅家埠踏青 伟民 欣笔 印章:张、心弦

《玉兰》白雪临风皎皎 笑溱洧芍药纷遗 己亥 旧寒未褪青帙初展 觉枝芽忽绽 携友三二写此复记于灯下 亦为一笑 印章:张、心弦、复见三心

《水仙》临波仙子 己亥 伟民试笔 印章:张

《迎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伟民亦随春而动 章:心画、张

2010年6月12日 周六 凌晨

几个房间摊满了画稿、书籍与包装材料,终于一点点一点点梳理清楚,今天晨起将拷贝最后一幅作品《隔水伊人》,这样,《辛夷》《秋容烂漫》《朝朝暮暮》《秋水》《秋客》《春意阑珊》都重新拷贝,工笔画拷贝一遍,也是笔墨的梳理,会向着“画”走前一步,向语汇、程序迈上一步。当然也留下粉本重待收拾。

昨天寄出港展用画册,168公斤,25个出版物,这是第一次大面积发放。78幅画作,一个二十几分钟的影视片,还有学术讲座,的确是个展的样式了。

虽然专辑的后记调整了5月8日稿,选用春秧急就章,但这一日这一篇文字将成为我“心路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页。

春秧以一个读者、艺术研究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十分在理,对我今天所应该展示的情绪与未来学术形象都十分有实际意义。“应该追求理想人生,不要过分陷入现实生活。你的作品一贯如此风格,文字也然。”佩服之,接纳之。

《结香》锦簇金球永结香 柔枝招展舞霓裳 已亥阳春植物园百草园旧相识 未泯笔

《豌豆》尺幅虽小天地乃大 一花一果四季幻化 己亥伟民 莲都示范 印:张、日月入怀

《张伟民画辑》后记

今天的伟民,在作品中依旧怀有充沛的情感与鲜明的个性,只是从中可以更多地体察到他对传统中国水墨技法的妙用,和对西方现代构成形式自然的结合,形成了具有美学意义上的个人样式。

我想作品中的情感、意志当为作者所有,别人只有欣赏的份;而作品在表达时形成了特有的技法或演变为美学形式时,不仅可以欣赏,还有了运用价值,也就有了流传的可能,对他来说,艺术之路也会走得更远更有意义。

时值赴港画展前夕,专辑刊印之际,我,我们,为他加油!

庚寅端午 春秧于湖畔藕花堂

今天去医院,母亲病况出现了好的征兆,某些生理现象似乎带来一丝希望。

2010年6月15日 凌晨 二点许

应该归结于兴奋吧,躺下三个小时,又回到了书桌前。画室、书房已经被打理得有点恢复了以往的样式,而这之前,房的四角、桌椅、板凳都散放着为个展准备的画作,至昨日大雨前,将港展镜框作品装箱、打包。娇娇登记分类,而靓亮代表我将春秧调配的蔬菜汁带往医院。日复一日,春秧每天准备黄瓜、胡萝卜、猕猴桃和柠檬……让我能专心致志合拢了首展的作品。(这包括25幅镜框作品、5幅大型作品,最大210乘480的画芯),组画10幅,成扇十二把等等78幅,已有的印刷出版物之外,还将有一个《张伟民画辑》—香港画展专辑出版,专题影像和专题讲座的准备。以及整理了理论家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路。近万字的展览导读与作品品鉴,再次对自己的创作状况与思想有了一次回答。

这合拢的画作其创作年代跨度卅年!如果加上同时筹划着的二展及个人画集,那么讲这是集一生结果也不为过。

但这不是简单的回顾展,“是梳理自己,打造自己”,陈老师的教诲是站在人生的角度,以时代的要求,我想正像腾空的画室,和正在梳理着的“心路历程”,不是终结而是更远的方向与更充实地“存储”。

“作品中的情感意志当为作者所有……而作品在表达时形成了特有的技法或演变为美学形式时,不仅可以欣赏还有了运用价值,也就有了流传的可能。对他来说,艺术之路会走的更远更有意义。”

周边只有小区的路灯在沥沥细雨中散发出幽暗的光,书房明亮的灯光不得不关起房门,这情境太熟悉了,那南山路171号湖畔的星辰;还是体育场路那五楼后叉车厂的车间工场轰鸣声;朝晖六楼的暑热;采荷北屋的窘迫;还有梅花碑屋外消防的出警,那刺耳的警报与汽车发动机声……声声在耳,一切历历在目。

我不想写又不能不写,不得不写,生命短暂,人生飘渺。听!夜空中突然传来夜莺的啼鸣,一只,只有一只在忘情地啼鸣。

四时廿分,第一声的啼鸣,我记住了。

《悬垂虾瓜蕉》蝎尾蕉科 悬垂虾瓜蕉 初八伟民名 绘画之章法亦如应酬宾客 厅堂之上主宾满座 左右不失照应 宾不觉寂 主不失之懈 谓违而不犯 和而不同是也 正月十五之日题

或许是风雨声,使你的啼鸣晚了时辰,但婉转曲折,我还是读懂了你。

·“诗意的栖居—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现在我可以确定画展的标题:诗意的栖居,那是邵先生为我撰写的文章的主标题。“诗意的栖居”,哲人海德格尔的著名观点—一个源自诗人荷尔德林的名句。更是我读懂了我自己的作品以及生命这一历程整体的追寻。“诗意的栖居”,人类的追寻,人类共通的精神追寻,成就了我的绘画艺术审美境界。

今天我的奉献,奉献出叠加了人文历史的润泽、世人精神的体悟与漫游的思绪、从艺术的一头又回到现实世界—香港,一个百年沧桑历史的都市,奉献心中追寻之花,一个西子湖畔的少年与自然会心的感动。

伟民又记于闻莺阁百鸟争鸣之时

2010年6月20日 周日 晨

竟然七时才醒来,昨夜睡得很沉。

《黄蝎尾蕉》只要曾经热烈开放过 就不辜负四季兀自灿烂 静候下一个生命的历程 题而愔然 春的节日伟民有缘 热带美人也 此黄蝎尾蕉 章:张、知止堂

全家去钱江大剧院欣赏爱尔兰室内乐音乐会。气候很好,晚霞使钱江新城在华灯的映照下,与天地相互辉映,现代而辉煌。期待这样的环境,仰慕已久的音乐,难得有此享受。

此次赴港画展,同时也是经年的愿望,全家去香港,并由此打开全家行万里路的宿愿,我想去欧洲仔细地品味,这对靓亮、对我最后的艺术活动十分有意义。正像在“室内乐”余韵袅袅的弦乐中,大脑里又一次浮出我审美思想的过程:

1984-2004 我的绘画状态是以自己个性的感情色彩营造与构建;

2004-2008“人文化天工”思想指导下的梳理打造,让我的思想通透起来;

2008-2010 纽约大都会与现代艺术博物馆则让我内心隐逸的一种激情激发了出来—一种“表现欲”,一种艺术张扬、个性澎湃的欲望。

第一阶段是感情在作品中孕育酿造,作品是“我”的面貌,是我内心的真情,是“自我”的喃喃细语;是“潜伏的情感”;

第二阶段哲思、文理在为我梳理,思辨在提升,而绘画样式不完全相同于以往的理想范畴了,其轨迹更多地是“理”在起作用。

《茑萝》找到童真 再见森林 戊戌冬月圣诞夜题 章:大吉、帆

《香葱》人生有葱动才有姜来 不要一遇挫折就蒜了 笑讷他言 为三枚小葱题记 印章:张、日月入怀

而第三阶段,即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清晰了解自身,并反映在艺术思考上。纽约二大艺术对比,让我明确了自身定位在最后十年的目标。正像廿几年前在大学三楼学生宿舍那台黑白的电视机中欣赏现代风格的俄罗斯芭蕾舞—但丁的“神曲”让我突然悟到我的样式,我绘画的面貌。

今天在音乐的环境里,过去了的艺术的追索过程也变得那么的清晰。

这是否预示着“成熟”?

2010年7月2日 周五 晨

香港城市花园酒店709房间。

每次出门住酒店是不会考虑酒店的费用的,也无需我来考虑,这次不同了。是个体的专业活动,那么都必须自己考虑,同样这个展览从策划到实施都是自己的事了。

庚子开春,澜沧江畔西双版纳植物园示教

“诗意的栖居—张伟民花鸟画精品展”一个本该在20年前就应该在香港举办的个人展览。“城市画廊”麦先生、麦太太,二位早期进入内地发展的艺术经纪人。因为1988年一件作品《沐》参加了香港的展览而找上门来的现代城市画廊,持续到97香港回归移居英国失去了联系。那时她与浙江的曾宓先生和我往来,也数次邀请去香港举办画展,时负重于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负重于家庭与女儿的出生。香港展览也就失之交臂了。

廿年后的认识则不同了,虽不能以日本茶道中“一期一会”来解释人生的机遇,这次画展依然可以谓之半生的积累——作品的积累、思想的积累。这个人行为之外更有周围学术氛围与品判的认知。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廿年前一个蓬勃生机的树苗,是朝阳雨露、在春风中曳曳生长的一棵绿树,那么今天已成为一道风景,一道有自己疆域、氛围、生态的植被群。

这廿年后的展览从创作实践上有了一个恰当的定位;美学意义有了存在的价值;一个存在并能唤起某个领域关注;对个人来讲则是半生积累,一生思考,对当代工笔画审美境界有一种探索的可能。所以讲,这中年之后的学术活动将带有更大的人生意义与社会影响力,尽管我不作任何宣传。

琢磨、梳理、打造到强化、完善,成为一个人生的意义,成为某一个领域高度,成为一个时代艺术上的不可缺少的现象,这才是学术活动的真正意义。

“荷风莲开”,借陈江会谈两地互赠台湾木雕大师作品之意,寓作前程。

荷风莲开!

餐前记于香江北角,铜锣湾南侧

2010年7月3日 周六 凌晨

这里黎明没有鸣叫的鸟声,只有空调机发出的轰鸣声,这里,鹰是飞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这里生命状态是忙碌而拥挤的,这里的报章欲想阅读的话是要像淘宝一样在广告的间隙寻找新闻……这正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客观存在,这正需要艺术的滋润,正需要精神的补充。我想今天即将开幕的画展正是冥冥上天赋予我的责任。职业的责任,更是作为“人”的责任。

为“人”者当以“诗意的栖居”,这是人性使然。“静静欣赏张伟民的画作,如栖身世外桃源,浑然忘记自己身处的繁嚣世界”(媒体评语)

以“艺术代替宗教”,这正是艺术家的职责。

“期”?“不可期”!“不得不期!”

不得不“期”,又不能去“期”。

生命有价值?生命又难有价值。精神只有不作为支撑,精神才是自由的。生命亦然,不以期,生命才是自由的。

“不可期”?仍然可期的!

黎明时分伟民记于港湾璀璨的灯影下

2010年7月4日 周日 凌晨3:30

昨日开幕后给报名的绘画爱好者讲座。不同于任何一次讲座,这一百多位专业或业余或书画艺术爱好者是实名制报名,每一张座椅上挂上名姓的听讲者!先后顺序根据报名前后顺延。一位观众进言:“在香港一百人来听演讲,那就是大陆三千多人来听课啊。”这个“实名制”式的听课使得我这个教师出身的讲座者不能不感动。这是此展我最关注的内容,以这种形式对艺术的热爱,以这种自律对秩序的尊重,不能不刮目相看。

是组织理念?还是同宗同根的港人社会观念?香港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是“空调的轰鸣声”。

留下授课的提纲,留下开幕的答辞,也是人生的一次阅历吧。

2010年7月7月 凌晨开窗,海风习习

晨,开卷有益,读昨日李刚寿名誉理事长,现任理事长吴楚煜赠送的书籍《再造华登湖·东西方论美国文艺复兴》2009年麻省剑桥交流出版社出版的:“郎诺·波思克”(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梭罗学会及爱默生学会会长);杰尔·迈尔森(南卡罗林纳大学教授,曾任维护美国文艺复兴遗产会长);池田大作(一位汇众一千二百万的创价学会会长,一生贡献教育,倡导人道思想者)三者对话。

今天是返程的日子,在港时间不短了,整整七天;所见所闻所思,应该会对未来有触动,创作的发展会有更明白的道路。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了然于胸中。若有“三生”之言:前生已逝,今日尚存不久,来生太遥远,臻已动,珍惜今生。唯是也。而久经历练的生命和真诚炽热的情感来演绎人生,以生命换之精神,才不枉人生也!

《蚕豆花》已亥谷雨记 野花钻地出 村酒透瓶香 侧闻鸡鸣狗吠 古楿树下遥苍穹 清澈的天际和着逝去的水声 如梭的岁月仿佛停止在芬芳的这一刻

《硬枝黄椫》一曲一直势也 一虚一实情也 画理致此透也 伟民

《修竹》若有梦里春晖 此必有才情胸臆 必有不可为而为之之精神 必有行巳 有耻 博学于文的觉悟 必为理想践行 伟民题三十年前旧稿

《红棉》有影就有光彩 有风便带花香 繁花 败柳都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章:伟民、尽精微、致广大

这七天,靓亮的能力是一次长进,应知应会与绘画知识同步发展,所需的社会实践得到一点初试,春秧的身体是一次考验,能够痛定思痛,则是人到中年该悟与该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而我已归心似箭了。

生命礼赞 用心聆听 且听风吟

诗意的栖居 蓦然回首 梦想花开

价值观与方法论 “扩展我知识与想象的空间”把每次的外出作为一次机会来把握,此香港行也然。

吾有思记下:

P:宗教希冀将独声变成众生合唱,艺术则更趋向于共识下的独立精神个人见解来表现,我想1853年梭罗一段话说的更大意义:“假如人能从大自然取得素材,作为形容生活的比喻和象征,那他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人。如果金色杨柳交错形成的入口令我心动,我就会进入一个与入口同样美丽有趣的世界。如果我活力充沛,而又无法形容我丰富的经验,那么自然就会成为我充满诗情的语言……”我想五十五岁后的我,正由我的艺术实践展开我的人生思考,以绘画呈献我对生命的礼赞。

P:“把思想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不只是个绝好发展与流传下去,生活中的大自然与艺术的大自然,生活中的真实思想与艺术追溯的理想之梦,是当下的你的扩展,是没有了你之后的自然延伸,只要有自然,你绘画艺术所呈献的生命会继续;只要你有艺术的经历,你对自然就有了灵魂的投射—二者互惠互存,更重要的是绘画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们之间应你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了。

“即使大哲学家也会被时间湮没,除非弟子承传了他们的思想并实际应用。”是然。一个人的创造是短暂有限的,况若将艺术生命与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结合起来,自然,作品的艺术理念与流传的领域会应联系的思想而传播开去。况若与天造地置,与人类永远共存的大自然联系起来,精神遗产与精神对现实的投射,那么生命的光芒将随着人类的生命永远下去。此将不可估量了。

“希望就是相信‘人类意识的进化’”—清晨似有悟。

别了 香江

2010年7月8日 周日 晨

“扩展知识与想象的空间”

个人展览是一种经历——从创作的过程到进一步思考与表述的过程,在交流中得到心灵的回音。

远行是一种经历,地理的、行为的、心理的差异,作为人生,或许正像镜子的几个面,照见肉身,也会感悟到一点熟识之外的思想,了解一种社会的文化背景。

今天则不仅仅是刚刚经历个人画展的光彩照人的画家了,是儿子,是工作人员,是需要解决琐事的佣人了。■

画作为证——张伟民

精神取向是我创作的首要,形式趋向则是贴近于精神追求的必然要求。这是成为我绘画创作的主要状态。

我创作的核心理念不在于突破地域性的变化;不在于风格化的追求,根本的是如何将心性来作为艺术的先导,精神的追求来作为我对绘画艺术价值的评判。在当代工笔花鸟中,表现出个人生命的状态,重视的是精神的升华,追求的是人生的意义。

因为我一直以为此乃“大乘”之法,乃为艺术之本质。

—张伟民

晦晦明明 68cm×89cm 张伟民

晦晦明明

心境是人在某一时期在某种外物影响下所反映于内心的某种情绪或精神状态。工笔花鸟画无论是反映自然瞬间景象,还是创造某种画境,都须借助真实可信的“实景”形象,即使注重表现心境的作品也不例外,只是在写实造型中需体现更独特的内心活动,借栩栩如生的物态传达独特的精神意志。《晦晦明明》是借乍暖还寒的早春气候,表现人的情绪时而开朗时而忧郁的精神状态。画面在造型与整体色调上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整幅画处在明明暗暗的色调之中,醉卧花荫下的锦鸡则于回首之际眼神中透出茫然。在处理手法上是工整细腻的勾线与胭脂轻色的细染。根据整体明暗的设计,上面主要部位的花朵以白色为主,赋以淡淡的粉红,以透出海棠妩媚的春色;下面部分则用较沉稳的深红为主。这一处理,既是为求得构图的稳定,也是根据表达意境的需要。笔法也是工写结合,花朵的碎密与赋彩同锦鸡整体的水墨效果,形成造型形式上的对比。

孤映扶疏 100cm×95cm 张伟民

孤映扶疏

离开潜意识的梦,去做有意的梦——这是我相当一个时期创作的状况与追求。有景,有情,有趣,有意,有现代意识,融合与现代环境现代人的气息。绘画的形式风格具有个性又能为大多数观众所喜爱。或许这是从传统的昨天走来,面临时代的今天,每一位现代画家所共同经历与探索的问题。

芙蓉塘外有轻雷 190cm×190cm 张伟民

芙蓉塘外有轻雷

有学者云:“盛夏之时,炎阳如燃;红花映日,绿叶接天,清香流溢,世人可有不爱荷者乎?然西风起于青萍之末,金秋下临,荷塘残;转瞬渺然,值此,世人可有不悲者乎?”凡文人墨客,均是感悟在前,笔墨在后,惟集大千万物孕育于胸方能赋诗作文,翰墨丹青。正是几十年来与西子湖为伴,四时变幻,风光不同,耳濡目染,使我尽态极研,乐此不疲。此《芙蓉塘外有轻雷》一反宁静、舒缓的悠闲,尽情抒发夏末荷塘雷声轰鸣、疾风横扫的动荡,每一个形体、每一根线条都是在飞舞与不稳定中:荷花、荷叶和满池芦花互相冲撞,失去了完整的形态,紊乱与骚动成为画面主要的特征。此时的我,运臂悬肘,笔势豪放,勾皴结合,合色融墨,不拘泥于细节与表面的真实,追求画面的总体节奏,畅快地表达出内心的奔放与激情,艺术创作至此境界——足矣!

朝朝暮暮 113cm×121cm 张伟民

朝朝暮暮

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总是以自然的面貌,以画面的生趣、天趣来呈现。画家的意志与审美形式以及艺术形象浑然一体,不露人工雕琢之感,融自然之物、画家精神与艺术手段浑然结合的高超境界。让人似乎感到画面上所呈现的物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本来面貌,俨然像一个“五行之精,粹于天地之间,阴阳一嘘而敷荣,一吸而秋,则葩华秀茂,见于百卉众木”的“纯”自然的景象。是“自行白色”的“无我之境”。以至简单误论这工致细腻的花鸟是自然物形的再现与追求。然而这是作者内心思维与外部世界之融合,寄情感与自然对象,是观自然生趣(窥自然之天机,凝自然之意)与作者精神(主观情趣)的结合。这自然对象也无不有情有致了。可以说历代优秀作品无不是在追寻这种境界,这也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魅力之所在。

一夜春雨 62cm×68cm 张伟民

一夜春雨

一夜春雨,大地润泽。山峦湖色笼罩在水色迷茫的晨雾之中,娇艳的牡丹在夜雨的滋润下似乎退了几分媚俗,在其微倾的姿态中更显露出几分清新纯净的秀丽。这时,如果你仍然沿袭古法,以勾勒渲染法画牡丹,那就很难表现出这一虚灵空脱的画境。《一夜春雨》这幅画是据画境的需要采用了个性化的技法:在以泼墨为基本手法之外,笔含清水,合色点染,把没骨的用色方法与写意的泼墨技法融入到工笔的造型之中,不是一瓣一叶地勾勒,一墨一色地渲染,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用一管水笔辅助色笔机械地进行渲染,而是将整体透染与局部刻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水在画面的中心作用—以水合墨,墨色元气淋漓;以水合色,水色神采焕发—由此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工笔花鸟画形式的潇洒而淋漓的美的画境。

长空落天风 140cm×110cm 张伟民

长空落天风

张伟民的工笔花鸟画是诗的世界,他以画面的幽静、恬淡和唯美,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深深的恋和淡淡的感伤。古人有云“写大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的确,作品是画家心灵和性情的反映。画家要获得这一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作品也是随着画家的经历而成长的,画家要走过人生的一段道路,才会看淡繁华的表象,关照自己的内心。近期,张伟民的画风,慢慢回归到个人的心性,走向略带忧伤的安静和唯美。作品中流露出简约淡雅、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和悲天人的感伤情怀。他追寻自然和生命的原真,崇尚水的清纯无色,显示了浪漫典雅之美。他的作品抒发了个人的意念、情怀、思想和精神。透过着意经营的花鸟形象,有意无意间传达着时代的气息,讲述自己对客观现实的理解,玩味着由个人经历和修养凝练而成的情调和趣味。

——摘录自邵大箴《诗意的栖居》

猜你喜欢

伟民生命
生命之树
那一片红
读月
源远流长
轻轻的走近你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在艺术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