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2035,教师要具备什么

2020-03-09李文送广东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立场愿景现代化

李文送 (广东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的发布,吹响了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冲锋号,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同时也系统勾画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达成和愿景的实现,都需要现代化的教师队伍。那么,面向2035,教师要具备什么?

首先,教师要有“定”的立场。就是说教师要始终坚定“中国立场”不动摇,不褪色,全心全意建设有根、有魂的中国现代化教育事业。中国现代化教育“根”在中国,“魂”是“中国心”。“根在中国”,意味着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和精神塑造人,要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根固,则魂活;魂活,须根在。以“中国心”为魂的教育和教师,就是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所说:“中国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中国立场”。同时,现代化教师要坚守尊道和敬人同在,崇德和尚法同行,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齐走,科学和民主共存,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共生。

其次,教师要有“变”的思维。“变”的思维,其内涵主要有三:一是指教师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中,要学会改变,懂得善变,并最终变得更善。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主动求变,自觉成长自己,积极学习,勤于实践,乐于反思,不断夯实自身学识,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育人水平和境界。二是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自己。脑科学的研究表明:生命不息,成长不止,特别是人的精神成长。事实上,人的白细胞一周之内和红细胞120 天左右就会全部更新,这就说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个体,故教师每一天面对的都是新的一天,都是充满创造的一天。三是任何教育真理应用到具体的人身上都有适切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个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是荒谬的。”因为生命存在例外。

最后,教师要有“合”的智慧。这意味着教育现代化,教师要懂得整合、融合、开合和契合。一是教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资源,以及各类人才资源,化天地之力量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教师要融合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和学科教育思想的智慧,以综合的视角和姿态成为完整的人,并用整个生命去培育完整的人。三是教师要对不同的文化、个体和教育等都要有理解、尊重、包容和接纳的开合姿态,尤其是要学会和人工智能一起相伴共舞,各尽其美,各扬其善。四是教育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要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与需求。

总之,面向2035,教师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短斤缺两”,而应坚守“定”的立场,运用“变”的思维和“合”的智慧,引领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积极地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立场愿景现代化
一起向未来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武术研究的立场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扬 善
扬善
2020愿景:雅尼克·涅杰-瑟贡在大都会的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