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教研室活动
——以“雨课堂的学习与实践”为例
2020-03-09冀松冯娟卢秀丽保定理工学院
冀松 冯娟 卢秀丽 (保定理工学院)
一 教研规划合理,目标有效
教研室活动能否达成最终的目标,首先要看教研室活动的规划是否合理。教研室活动的规划一般包括主题的选择、流程设计、实践规划和人事安排。
教研室基本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雨课堂可以覆盖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所以教研室选择这个它作为教研室活动的主题。选择这个主题,可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生方式,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自我提升。
由于雨课堂是一个新产生的技术,我们设计的流程是先派遣骨干教师进行外出培训,然后在教研室内部进行相互培训,最后进行雨课堂的交流总结及考核工作,等每位教师都掌握雨课堂的使用方法后,再将雨课堂引入到教学中去。
我们把对“雨课堂的学习和实践”这一教研室活动按模块划分成了6 部分,做成了一个系列,并且每一个模块的教研室活动由不同教师负责,具体情况见表一。之所以这样分配有两个原因。第一,教研室活动室是一个整体的活动,而不是教研室主任的独角戏,因此所有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是教研活动有效的保证。因此在规划阶段就应该进行人事安排,进行合理分工,使人人有任务。为了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雨课堂的学习与实践”按模块划分成了6 次具体的活动,每位教师主持一次。这样每位教师都是主持人,他们不再是教研室活动旁观者,被动的参与者,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是主持者。第二,由于雨课堂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在有限时间内让某一位教师全部掌握有困难。因此我们把它按模块进行了划分,每位教师专心研究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精通这个模块,并且每位教师负责主持的教研室活动的主题都是自己负责的模块。这样在每次教研室活动时,就会把自己的负责研究成果讲解给其他教师,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最后一次教研室活动是一个对前面学习和实践的交流和总结。
表1 教研室活动主题表
这样一旦教研室活动的规划合理了,目标就能明确,就有效。雨课堂的教研室活动贯穿整个学期,本文以后以第6 次教研室活动“雨课堂教师经验交流、总结”为主题展开。
二 教研准备充分,条件有效
教研室活动主题一旦确定好之后,就要为这一主题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教研准备工作包括分工与沟通、收集资料、空间安排、辅助设备。
比如,本次教研室活动的主题是“雨课堂教师经验交流、总结”,那么主持人和所有教师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准备工作。作为主持人要进行分工和沟通,比如谁负责本次教研室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谁负责记录等。此外主持人也要对后面的主题发言和要讨论的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而参与本次教研室活动的教师也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材料,以便教研室活动时不处于茫然状态。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使发言有条理、有深度、有依据。收集的资料可是以从网上下载的,也可以是自己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的经验积累。
教研室活动的场所也十分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场所。听课、评课式的教研室活动要放在教室进行;讨论式的教研室活动要放到教研室进行,大家围坐在一起方便讨论。
教研室活动的准备阶段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有教研室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基础打好了,才能使后面的教研室活动实施更加有效率、有效果,因为它是基础是保障。
三 教研实施严谨,过程有效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正式展开教研室活动了。教研室活动的实施部分主要包括:预热处理、主题发言、议题讨论和活动总结。
教研室活动的预热阶段可以邀请学院的领导比如教学副院长根据主题发表一个动员讲话,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这样既可以表示学院对教研室活动的重视,又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领导的参加也可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
作为教研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本次教研室活动的主题发言,需要提前列一个提纲。主题发言要有针对性和互动性,首先主题发言的内容一定要围绕本次教研室活动的主题展开,不能跑题。同时主题发言也要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可以让大家随时参与进来。
主题发言结束后,就进入了议题讨论阶段,此阶段的议题一定要具有互动性、聚焦性和批判性。比如本次教研室活动的主题是“雨课堂教师经验交流、总结”,那么主要议题就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1)大家在学习和实践各个模块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2)大家在学习和实践各个模块的时候都取得了那些好的经验。(3)雨课堂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以上议题提出后,不同的教师就会把学习各模块时的问题提出来,而对这个模块熟悉的教师就可以进行解答,这样在第一时间就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同时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使用的技巧分享给大家,可以让其他教师少走弯路,这样大家就可以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议题结束时,大家一定要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主持人还要对教研活动进行一个总结。活动的总结要深刻,既要肯定成绩,更要总结出不足,为以后的提高提出新的问题。比如本次教研室活动,有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进行扫码签到的时候,只要有学生把二维码发给不在教室的学生,未到课的学生扫码以后依然能够签到。这个问题提出后所有人在现场都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当下一次活动的主题布置下去,让教师下去后进行研究。
教研活动的实施环节一定要组织的严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的过程更有效,才能保证教研室互动的结果更有效。
四 跟踪反馈及时,成果有效
教研室活动实施和总结以后并不代表教研室活动的终结,还必须要对教研室活动有一个跟踪反馈的过程。跟踪反馈阶段主要包括:效果评估、落实监控、议题延续和活动效果等四部分。
效果评价就是看教研室活动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这次教研室活动有没有取得效果,就是看在本次雨课堂的学习交流中,是不是教师都有所收获。是否通过别人的解答解决了自己的疑惑,是否通过别人的经验分享提高了自己。
教研室活动是否开展得有效,可以通过考核和激励政策来保证。如本次雨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一系列的活动结束后,可以安排雨课堂的考核,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把教研室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奖励政策的一部分,纳入教师的考评中来。
教研室活动后,要把形成的成果和结论有一个延续,有一个应用。这才是教研室活动的初衷。教研室活动的初衷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要能够研究讨论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次一系列教研室活动结束后,大家对雨课堂这个先进的教学工具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研室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找出一门课程使用雨课堂进行授课,这样就可以把教研室活动的成果拿到课堂上、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这正是教研活动的着眼点。
只有跟踪反馈及时,才能真正地了解教研室活动最终是否真正的有效,教研室活动的成果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真正的问题,是否是一次成功的教研室活动。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如下图所示:开展有效的教研室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而教师的自我提升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教师发现通过有效的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发展,就会进一步有热情去参与教研室活动,使教研室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