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调查分析
——基于Bialystok二语学习理论模型的研究
2020-03-09郭丹宜朱嘉慧刘常青徐超广州商学院
郭丹宜 朱嘉慧 刘常青 徐超 (广州商学院)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现代化、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国家和社会亟待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掌握两门及两门以上外语的专业人才,因此,二外教学在高校尤其是外语界日益受到重视。按照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分层实际,作为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要为办学宗旨的应用型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方面具有重要职责和先天优势。当前,如何激发英语类大学生的二外学习内动力、培养大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已逐渐成为应用型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为深入了解应用型高校在第二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本研究在界定学习内动力内涵的基础上,以学习二外的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二外学习内动力进行实证调研,并据此提出提升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的几点思考。
一 学习内动力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斯顿1990 年在《动机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动力是一种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驱动力,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在诱因的调控”,而学习动力则是指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对学生学习起着维持、使动、引导、定向、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学习动力分为学习外动力和学习内动力,其中,学习外动力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内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自主性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学习内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导力量,因此,研究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二外学习水平,推动二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概述
当前,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国外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Dornyei 动机三层次理论、Trambley 和 Gardner 扩张动机理论、Vroom 期望价值理论、ARCS 学习动机模型。
为清楚地了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状况,本研究选择应用较广、影响较大、操作简易的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该模型由三大层次构成:输入层、知识层和输出层。
图1 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
由图示可知,输入层是指学习者接触目标语境,包括课堂、课外书本、交际体验或在目标语国家的生活,即是指语言的学习以及语言知识的获得方式。在上述语境中,二语学习的输入很大程度上是从课堂的教学授课和自主学习或研读有关二语语言的书籍中获得,对二外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层由三类知识构成:二语相关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二语相关知识是指与二语相关的知识、各类语言常识等,显性语言的知识是指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的学习,在特定的场合可以将这些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隐性语言的知识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表面的知识转化为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一般来说,这种知识在学习者的潜意识中是难以发现的。但在特定的场合运用知识时,便能够驾轻就熟,与所谓的语感相似。输出层即是指语言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输出和内化之后,对目标语的理解与表达是语言推理和使用的结果。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二外学习过程中,输入层方面对二外学习内动力的影响较大。在学习时,大量的知识输入才有知识的内化和输出时的表达。在学习二外语言知识时,输入的方式、内容及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输出的结果。然而,输入与教师、教材、课堂和学生自身学习影响因素远远分不开。在研究学习内动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和调查教师这一角色对学生的影响,而且需要将研究的角度放大到多方面的探究中。
三 基于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的调查分析
为清楚地了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的状况,本研究以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按照输入层、知识层、输出层三项构成要素设计问卷。其中问卷结构分为7 大部分:一是收集大学生的专业、学历等基本信息;二是从获取外语等级证书、报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和求职方面了解大学生学习二外的目的;三是掌握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对二外学习的基本情况;四是借鉴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中输入层方面进行调查;五是借鉴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中知识层方面进行调查;六是借鉴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中输出层方面进行调查;七是调查大学生对二外学习的期望。研究采取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广东省的广州商学院、韶关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白云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松田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校等20 所本、专科应用型高校展开调查,所选调查对象为已学习二外的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1030 名大学生,研究数据避免了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一)学习渠道单一
知识输入是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的基础,没有形式多样、内容系统的知识输入就谈不上知识体系的构建。研究数据表明,81.65%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仅从课堂中获取二外知识,而在课堂之外则极少寻找新的学习渠道。针对“课堂学习对二外学习的影响”的调查可知,应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互动性与课堂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很高,分别为 78.35%、71.75%和69.81%。75.34%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仅从学习教材中获取知识,而从“教材对大学生的二外学习影响”的调查可知,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受教材内容丰富性的影响所占比例最高,为71.75%。其次便是受教材内容趣味性的影响,所占比例为68.45%。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意识不强,内动力不足,主要依赖课堂、依赖教材学习来获取二外知识,主动拓宽学习渠道者比例严重偏低。此外,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授内容的针对性,7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对二外学习内动力有影响。
(二)投入时间不足
“外语水平是由时间堆积出来的”,在知识输入方面,需要靠学习时间的投入来保障,而学习时间的投入也是衡量学习内动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58.54%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表示每天花在学习二外上低于0.5 小时,仅占1.94%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能坚持每天学习二外2 小时以上,这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依然普遍存在着二外学习“说起来重要,学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内动力不足,因此,在二外学习上时间投入严重不足。
(三)知识技能薄弱
知识层是输入层和输出层的桥梁,在二外学习中具有重要的转化功能,对于提升学习内动力具有内化影响。本研究数据显示,在“熟练掌握二外知识”这一问题上,仅有8.83%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表示自身已具备能熟练掌握相关的二外知识和技能,还有超过九成的学生尚未熟练掌握相关的二外知识和技能。而在“目前最希望提高二外哪项技能”上,48.25%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表示最希望提高“说”的技能,另有17.77%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目前最希望提高“听”的技能。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二外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二外学习的自信心较为匮乏。
(四)实践运用不足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重要原则,也是知识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具有外化影响。从调查数据可以得知,有59.13%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对“在学习和与人交流中,能利用二外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另有大约29.32%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对此观点持“说不清”的态度。当谈及“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去运用二外技能”时,仅有13.79%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持肯定态度,而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运用二外知识的能力表示“否定”或是“说不清楚”。从以上数据可见,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普遍自认为二外学习实践运用不足,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来提升二外学习内动力严重缺乏。
四 对策及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Bialystok 二语学习理论模型构建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该从增强二外教学意识、拓宽二外学习渠道、深化二外教学改革和搭建二外实践平台四个方面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二外学习内动力。
(一)增强二外教学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二外学习内动力,首先应从思想上增强二外教学意识。一是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用型高校应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严格规范二外课程教学秩序,扎实做好二外教学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二外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工作待遇,从多方面提升二外教师的教学意识与教学水平。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应用型高校可通过邀请二外教学的知名学者讲解二外前沿学科知识,组织知名校友回母校为学生分享二外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对二外人才的需求情况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二外学习,切实增强学生的二外学习意识,提升二外学习内动力。三是营造教学的浓厚氛围。应用型高校要高度重视二外教学工作,加强二外教学的系统宣传,强化二外学习的思想引领,开展二外教学的定期交流,营造浓厚的二外学习氛围,切实增强校园二外教学意识。
(二)拓宽二外学习渠道
学习渠道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内动力具有重要影响。拓宽二外学习渠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二外学习的积极性。一是广泛订阅二外专门书籍、报纸和杂志,发挥纸质媒介作用,畅通学生二外学习传统渠道。二是充分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创新慕课、翻转课堂等二外课堂模式,帮助学生选择优质的二外课程资源,并随时随地开展人机互动,从而获取相关的二外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积极开发各类新颖实用的二外学习APP,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二外学习平台,创造跨时空的人机协作、团队配合、全真模拟等学习交流方式,同时辅之以当前学生感兴趣的学习通关奖励机制,吸引学生在APP 上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其二外学习的积极性。
(三)深化二外教学改革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深化二外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二外教学质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一是设置合理的二外课程,选取合适的二外教材。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应用型高校应当保证课程总时数,探索二外课程精细化教学模式,做到听说读写译一起抓,科学引导学生学习二外知识。同时应选取符合学习者特点、内容丰富有趣、版式设计新颖、将二外学习置于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新版教材。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聘请二外本族语教师授课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任教,发挥二外教师的学术专长,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还要强化任课教师系统培训,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院校实践教学经验,建立完善的二外教学体系。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提升二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开展情景式、体验式、合作式二外教学,真正做到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深化教学改革中逐步提高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二外专业知识技能,切实培养学生二外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搭建二外实践平台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运用,强化输出是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的重要形式。应用型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搭建二外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实践化,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二外综合运用能力。一是搭建校内实践平台,开设相关的二外社团,开展各种与二外听说读写译相关的比赛活动,如定期开展校园二外配音大赛,二外小课堂,二外竞赛活动等。二是搭建兄弟院校之间的实践平台,开展多校联合竞赛活动,灵活运用二外知识技能,让学生在校际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存在的不足。三是积极搭建国外实践平台,创造国外交流学习机会,增加交换生学习名额,开展二外冬夏令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学习和运用二外知识技能。通过搭建校内、校际和国外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二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二外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成长为社会培养的精通多语种高素质人才,为未来的就职就业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