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认同的认识
2020-03-09沙雪琴
摘 要:民族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民族认同有三个层次,即人们对特定日常生活的理解、互动的历史过程、象征的或话语的符号。好的民族认同应该是理性的客观的民族认同,即既保持对本民族的热爱,又認识到本民族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建设大学校园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与平等良好的发展机会,故力求当代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认同的认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民俗认同;管理与发展
一、浅谈少数民族的民俗
我国民族风俗多种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驰名,乐曲节奏悠扬、向以鼓钹、欢乐自在。蒙古族牧民精骑善射,射箭、赛马、摔跤是一年一度“那达慕”大会的精彩节目,传统的演唱形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好来宝”,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民俗发展的传承: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独立的文化系统,使得多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族民俗传承的主要趋势教育是政府主导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也对民俗文化传承情况直接影响着民族民俗的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关系着民族未来的生活状态及引导着民族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合理的教育方法下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情况因根据实际情况对民族民俗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做适当的调整。即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会面对怎样的问题怎样来改善自己和在大学谋求更好的发展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或者怎样去更好得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呢?
二、高校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
(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高校内的发展机会与重视
加强在普遍高校少数民族民族的餐饮风俗得到的照顾和保护,上文提到回族的风俗,主要以回族的饮食习惯举例: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我国也称回教。回族忌食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物,但是在校大学生回族同学就很苦恼,因为很少会有高校会为回族同学特别设立清真寺,提供吃饭的地方。回族同学忌食与猪肉有关的一切,包括猪油炒的素菜,学校超市里也很少会有清真方便面。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节日保护
首先说到彝族的彝历新年,主要以彝族的新年举例:在除自治州以外的地区是没有假日的,彝历新年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新年只能请假,还耽误课程,两种情况就是要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要么每逢佳节倍课程。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阳历的第一个星回节转化而来的一个重大的彝族节日。劳累一年的彝家要“享腊以送旧迎新”,各地彝族民间大致在农历十月至正月过彝历新年,叫做“过节而不改岁”。 彝族年,凉山彝语叫“库史”即“过年”。“年”彝语把它叫做“库”,其义为:转、回、回转、回归、循环。
(三)加强民族文化传播交流在高校的发展。
民族文字,服饰,乐器要么被渐渐淡忘,要么更加商业化。我们以乐器为例,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已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音乐多种多样,少数民族各地的乐器也不计其数,虽然少数民族的乐器在技法上不如汉族的丰富,但是他们的种类多,音色悦耳,是汉族乐器所不能达到的。
三、关于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意识。
树立民族认同意识是传承民族精神凝聚力、向心力,发展祖国经济的重要前提,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一个连自己民族语言都不热爱的人,是没有动力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应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理论,准确掌握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的评价,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应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措施:
(1)高校应该重视和保障一些少数民族同学的饮食风俗习惯,比如给回族同学开设一个特定的回族饮食食堂窗口,既方便了回族同学也给其他同学增加了一种口味选择。在寝室方面可以统计一下回族同学,把他们特定的安排在一个寝室,毕竟在寝室里边回族同学看到同寝室的人吃猪肉是特别难受的。并不是说把他们区分而来,而是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文化风俗。以及可以提醒回族同学可自带餐具在食堂进行就餐。
(2)允许少数民族同学在特定的非常重要的民族节日时,请假1-3天,家远者3-5天。学校文艺部也可多多了解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和乐器服饰和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同学无法回家过节的时候,学校可在校内组织一些活动来让大家多多了解民族文化,平时校内也可联系少数民族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文化服饰展览活动,既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又丰富了校园生活,也让不能回家的少数民族同学感到异乡的亲切和重视,还让少数民族同学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3)了解学习民族文化,民族乐器,可以更多地能让同学了解国家、民族的音乐特点,以及相应文化知识。中国民族乐器流派众多,不同地域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也和当地的人文风格有着密切联系,学习乐器的同时,学生也会了解该地区的音乐文化的特点。
四、共建和谐美好民族大团结校园
结合民族文化培养爱国情怀。从小老师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但教学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落实贯彻,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用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无疑是一条好途径,试想连自己家乡的文化都不尊重、不热爱,怎样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呢?人民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要互相团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才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有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 好交往。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将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因此,积极的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带动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更重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文化习惯,只有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诚如这样,爱家乡、爱高校、爱国家才有可能。
作者简介:
沙雪琴(1999-),女,彝族,四川西昌人,专科学历,四川电视电影学院,研究方向:播音主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