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流行语
2020-03-09刘玉玲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离不开网络,网络也成为人们沟通情感,查阅浏览信息的重要途经。为了迎合人们快速有效的传递信息,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区别于现实生活的语言,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特色。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某种情感和寄托,体现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就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总结了网络流行语是怎样体现当今社会文化的,在现代舆论中的流行语的形成和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型文化;社会舆论
引言:社会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当发生某一事件时,大多数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这也代表着不同的等级、阶层、社会群体。通过人们的共同发声,反映一定的愿望和要求。当今言论自由的时代,给了我们便利,可以就任何事件进行议论和研讨,可以赞成或反对,可以拥护或谴责。以前,当我们谈论新闻事件或者热点问题时,更多的是跟身边的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也会受到限制,而网络时代就不一样,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跟陌生人探讨,这种探讨可以不受身份,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这种舆论的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文化也在逐步变化。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式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表达上有别于日常的语言,网络流行语实际上是一种为了方便人们沟通,把一些生硬的表达,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表达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谐音。
网络流行语可以使用谐音。例如,“神马都是浮云”,“神马”不是指现实生活中马的意思,而是“什么”的意思,取谐音,“浮云”指的是虚幻的流动的云彩,暗指漂浮不定的。整句话的意思是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不值得一谈的。这句话最开始是起源于“小月月”事件,在蓉荣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因其使用得当,意义深远,成为了一句经典流行语广为流传。
(二)方言发音方式。
我国占地面积辽阔,存在南北方明显的差异,这在语言上就体现的非常明显,尤其是人们的发音有着较大的区别。例如,有些地区的人们不能很好的区分“H”“F”,常常把“非常”读成“灰常”。那么在网络中,人们也不用特别区分就能知道什么意思,而部分网友还认为这种读音听起来亲切不生硬,适合女生使用。
(三)数字。
网络不仅仅联络的是身边的人,而是可以世界范围的沟通,在这样虚拟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这些语言中,通用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细心的网友就用数字来替代文字,例如,778:亲亲吧。也有的为了简便,使用英文字母的缩写,例如,SJB(神经病)等。
(四)社会热点。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对于热点新闻,我们可以直接发声,对于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东西,更是吸引人们的关注,流行语也会应用而生,例如,“我太难了”最早出自快手上一个眉头紧锁、眼神空洞的主播,他在一边说“我太难了,老铁,最近压力很大”,一边欲哭无泪的用双手扶住额头。视频一经发出,引发无数网友的纷纷转载和点赞,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语流行开来。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网络流行语应用越来越多,人们也在逐渐接受新鲜的事物,这些也是由于流行语所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流行性
网络流行语对明显的特点就是流行,顾名思義,因为是受到大多数网友的认可,才能就行起来,流行又可以理解为时尚的,是人们对服饰、音乐、美术等事物的一种认可,是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应用的。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是受到大学生年轻化、简便化的影响,人们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不方便直接表达的东西,例如,恐龙,原指大型的两栖动物,现在则指的是长得不漂亮的女生,这样的在网络中就可以简单表达,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用到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流行。
(二)新型性
网络流行语,一般兴起于年轻人,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这群人总是不断创新,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他们也愿意感染身边的人,于是就有了可流行的语言,在网络中更是得以体现。例如,“奥利给”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力”的意思,原意是“给力噢”,作为感叹词,包含了加油,打气等带有感情色彩的鼓励之意。
(三)使用频率高
网络流行语不在局限于年轻人,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网络,面对这样的方便快捷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开始普及这种网络语言,在不同的事物中,也可以用到这种语言。例如,“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三、网络流行语对社会舆论表达的影响及策略
(一)网络流行语对社会舆论表达的影响
网络语言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这就为社会舆论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丰富了社会舆论。网络有其特殊性,方便了网友的舆论表达,网友就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提出观点,就人们关心的事物引发讨论,有时也可以给不法分子造成一定的监督,可以让百姓在政府的网站上反应民生问题,这些都是新媒体时代的优势,也是人们表达愿望,发声的平台。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避免一些尴尬。也可以使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形象。
(二)提高网络流行语对社会舆论的策略
新媒体传播新闻的一大特点在于一个“微”字,多生产短小精悍、语言活泼、有感召力、吸引力的信息。这些其实就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前提,只是网络语言还有幽默诙谐等表达方式,那么把这些内容进行融合,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应用,也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新闻。每个人都能把身边的有代表的事,传递给其他人,有的劝告,有的安慰,有的帮助,有的谴责,让每一名网友都充当社会舆论的发声者。
结语:一般来说,流行语是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应用在生活中的。是被大众接受的社会舆论的走向,我们应利用这样的优势创造更好的文化,但是在高速运转的网络社会中,有多少新词会被留下。又有多少昙花一现,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我们不得而知,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只有顺应时代的东西,才会被大众接受,才能一直沿用下去。
参考文献:
[1]谢玉进,陈士平.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03.
[2]胡春华, 王星.从传播学视角分析《创造101》成功的原因[J].传播力研究, 2018 (23) :12-13.
作者简介:
刘玉玲(1987-)女,汉族,辽宁沈阳市人,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