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画中风格的意义
2020-03-09王昕
王昕
摘 要: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受到父亲的影响,在艺术上崭露头角。后来在巴塞罗那的隆哈艺术学校学习;在巴塞罗那的那段时期以一种蓝色色调为主的新风格。“玫瑰时期”是他艺术与生活发生剧变的开始。后来创作了油画《亚威农少女》,向马蒂斯发起了挑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绘画语言——立体主义。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多产的画家,还创作大量的版画、雕塑、陶瓷、摄影作品。纵观毕加索的一生,从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事件与毕加索个人性格分析他在不同时期作品变化的规律和缘由。
关键词:风格;毕加索;立体主义
一、风格与惯性的区别
每个成功的艺术家一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一种专属精神、文化和涵养的集合。风格不是追求的,是故意而为所不能达到的,是不断的追逐精神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特点。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在一个艺术家探索道路上留下的痕迹。也有一种是不断重复的“风格”,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认为的找到了一种“出效果”的方式,那是不变的,是一种习惯,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段,自此也不再探求新的表现形式;相对应这种惯性下的作品也是苍白的、无力的,最终成为了一种一成不变的样式。
与惯性不同的是,风格是伴随艺术家不断的追求与精神相契合的,而惯性则是不管对象如何,都以自己的习惯去应对,这种习惯又往往是一种当下的一种已经过时了的审美。艺术史中早已风格林立中,比如毕加索有蓝色时期、玫瑰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包括像弗洛伊德这种风格像对稳定的画家,其早、中、晚期也是有相当大的变化的。
二、寻求绘画上的突破
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点,首先要弄清前人的成果,既要避免创意的“撞车”,避免重复与徒劳,又要在夹缝中寻求突破,找寻与尝试自己的表现形式,只有在精神境界与修养同时产生渴望和诉求时,才有可能产生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毕加索曾说:“作为艺术家,要创造,而不能像猴子一样,只是模仿自然。”如果绘画只是对世界进行二维的复制,相比绘画,摄影会更具有效性。现代艺术一直在寻求某种可以为绘画树立新形象的依据,摆脱传统上的认为绘画就是模仿世界表象的看法。立体主义出现前,现代绘画已经在尝试去打破这一传统的看法。
毕加索曾自己解释道:“这些用来称呼我作品的名词,不过是那些画商和批评家发明的,这不是什么风格——但不管怎么说,我都没有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任何风格。对于大多数有某种风格的画家来说,他们的问题是一直重复某一种模式。有些人不但这样做,并且还做得很好,比如说雷诺阿。但是我一直在变化,因此当你认为在我的作品中发现了一种风格的时候,我早已变了。”
三、毕加索对于风格与技法的看法
纵观毕加索的一生,可以用多变这一词来形容。一方面在他的艺术从一个风格变化为另一个风格的过程中,常常展现出天才般的天赋技艺;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种不停的无休止的去创新仅仅是为了掩盖缺乏深度缺乏专业性精神的一种掩藏。毕加索在一生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活动中都创立了许多独特的风格与尝试,是一个掌握着许多艺术形式的艺术大师,但毕加索自己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艺术形式的变化从来不是为了满足形式本身的需要。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人们总是把技巧方面的改变与一个人失去冷静的头脑混为一谈,毕加索古典主义素描也非常具有立体主义的特点,而不能仅仅因为技巧的某种变化而判定。一个画家作画时,只是在寻找合适的表现方式而已,技巧也是为画面服务的,画中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表现所要表现的对象的一种手段。
四、毕加索在个人风格上做出的种种尝试
毕加索说:“我的画作不是叠加的结果,而是破坏的结果——毁掉首先出现的、简单的东西,而且决意要破坏美丽的东西,从而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
毕加索到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求学,为了脱离了父亲传统古典的影响,并结合象征主义文学的内容,创作出大量的忧郁的蓝色色调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当时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
随着抑郁症的好转,走出蓝色的阴霾,迷恋上使用那些愉悦的红色、橙色、粉色、大地色,进入了他灿烂的玫瑰时期。
《亚威农少女》在创作时,毕加索试图将自己的雄心壮志通过这一作品得到一个综合的体现,例如他重新强调被印象派抛弃的线条。五个少女,展现在一张2.5平方米的巨大画布上,她们的身体以棕、蓝、粉色粗略地画出,用棱角分明的线条勾边,线条使形象变得支离破碎。某种程度上,毕加索的争强好胜的性格,作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今日艺术之星,地位被同时期画家马蒂斯威胁,同时在1907年受到了塞尚纪念展的启发,他为这幅画倾注了心血,在基于塞尚观点而创作出的作品,开启了一场新艺术运动。画面没有空间纵深感,这五个女人都是二维物体,形体被简化,细节也精简极致。他曾说:“糟糕的艺术家复制作品,好的艺术家窃取灵感。”这种创造艺术的方法我们称为后现代艺术。
畢加索与好朋友布拉克合作期间,诞生了立体主义,这对二十世纪的视觉艺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出了像万向灯一般的现代主义审美观。就像《亚威农少女》表现的那样,毕加索、布拉克的出发点是塞尚,但布拉克的画与塞尚却是明显不同的,他的描绘方式更像是在用照相机聚焦,放大一个特定的区域,强化视觉效果,消除景深,抛弃了天空、地平线。把风景简化成了几何形状,房屋变形为立方体,偶尔出现的绿色将观众的眼睛从单调的立方体中解放出来。立体主义无法避免的走向之一,就是彻底的抽象;以至于后来俄国的至上主义,以及荷兰的风格派艺术家们创作出只由圆形、三角形、球体和方形构成的绘画和雕塑,他们已无意于描绘已知的世界,然而,这并不是立体主义的目的,毕加索曾说他一生都从未画过一张抽象画,选择烟斗、乐器、瓶子、桌子等生活化的主题,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观者能够更容易的从建构的复杂中认出不同的组成部分。
毕加索的伟大就在于,他从立体主义创作开始,改变了西方几百年来绘画观察方式,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在他的影响是,西方画坛进入了现代艺术节段,艺术创作开始了更多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加索说》[英]尼尔·考克斯 著 杨秀敏 译
[2]《毕加索传》[英]约翰·理查德森 著 孟宪平 译
[3]《现代艺术150年·一个为未完成的故事》[英]威尔·贡培玆
[4]《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德]乌尔里希·莱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