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国民间艺术”课堂教学研究

2020-03-08胡斌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摘  要:“中国民间艺术”是高校艺术专业的必修课,因开设时间长,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稳定,但一定程度上略显保守,创新性弱。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要想发展,应按照“金课”标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适度调整,以适应现代教学。

关键词:中国民间艺术;大广赛;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淮南师范学院《中国民间艺术》“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优秀课程”;“2019年校级智慧课堂”研究成果。

《中国民间艺术》是艺术学专业的必修课,各专业在讲授和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课形式和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采用讲授或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总体变化不大。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和实践教学的开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形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国民间艺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民间艺术”是艺术学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开课专业是美术学和设计学,因国内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基本相同,故以淮南师范学院美术学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新版(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进行说明。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把“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分为“民间美术与手工制作”和“地方美術资源研究”两个部分,均在第三学期开课,前者34课时,讲授和实践学时各一半,后者也是34课时,讲授仅2课时,32课时的实践考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中国民间艺术”和“地方民间美术”两门课程,前者36课时,讲授和实践学时各一半,后者是任选课,45课时。由此看出,高校民间艺术的课程设置形式均是讲授加实践模式。

教学过程中,“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基本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先由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再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还是沿用教师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淮南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讲授传统民间艺术门类,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实践作业;中国大学MOOC中的南昌大学“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分别讲解传统艺术门类知识,学生参与该艺术门类的实践操作;而清华大学的“中国民间艺术”课程,教学过程教师仅从知识层面讲解各民间艺术种类,学生自行研究的实践课时较多,课堂学习形式更加自由。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艺术”的课程教学过程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沿用讲解和实践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论是985高校、211高校,还是地方高校,《中国民间艺术》课堂教学依然沿用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国大学生MOOC中开设的《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虽然已经开始采用网络形式教学,但课堂教学过程和形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课程的相对稳定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1]。尤其是现代网络教学手段和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开放,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教学样式和内容,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鲜活的可参考课程资源;二是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固定为传统艺术门类讲解与体验式实践。所有高校,主要传统艺术门类的讲解都是“中国民间艺术”课程的基础部分,然后结合讲解内容,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操作实践。这种分门别类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加深学生深刻领会各传统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传统艺术的发展。但,这种课程内容安排也暴露出专业性不强、活学活用能力偏弱的一面。学习“中国民间艺术”这门课,基础知识学习是前提和基础,目的是通过学习,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弘扬传统艺术,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现实生活。这方面,课程内容还应进一步规划、充实并进行适当改革。

二、赛事获奖作品中传统民间艺术分析

因权威和固定专业赛事较多,本节内容仅就“大广赛”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自2005年第1届至今,遵循“促进教改、启迪智慧、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竞赛宗旨,共成功举办了12届13次赛事,全国1400多所高校参与,数十万学生提交作品。大广赛发挥了大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学识水平和精神风貌,已成为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高等院校较广、参与师生人数多、作品水准高的国家级大学生赛事。

大广赛参赛作品分为平面类、视频类、动画类、互动类、广播类、策划案类、文案类、营销创客类、公益类等九大类。平面类作品和艺术类专业关系最为密切,此类作品也是历年大广赛参与人数最多、投稿数量最大的赛事类别,每年其等级奖获奖数约占全国大广赛等级奖总数的40%以上。

大广赛平面类作品,其创作形式主要包括海报、产品包装,第12届又增加了IP形象设计,共三类创作形式。平面类作品的创作内容涉及到海报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电脑插画和图形创意,还包括传统艺术设计、摄影设计、手绘插画等内容。平面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意形式有“同构图像、异构图像、情景嵌入、对比、摄影结合线描和纯文案”等形式[2]。

以下以大广赛平面类中有关中国民间艺术内容的获奖作品进行叙述。

(一)门神类获奖作品多。国家级大广赛作品中,借鉴传统民间艺术门神为形象进行主题设计,获奖机率较高,突出表现在今年疫情期间的战“疫”公益类广告中。第12届大广赛战“疫”公益类广告在疫情期间实行网上微博投稿比赛,在众多微博获奖作品中,门神类形象的获奖作品约有22组次,其创作形式基本是按民间门神的姿势作图,再加战“疫”的广告语,个别运用“异形同构”方法,表现抗御疫情主题。

(二)大家熟知的传统文化类作品获奖多。民间艺术中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中的典型人物也是大广赛作品经常采用的内容。获奖作品通常采用大家熟知的传统文化内容,借用海报或公益广告形式进行产品宣传。如用“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塑造医护工作者和广大人民抗击疫情的光辉形象,用《西游记》人物和《三国演义》人物来表现战胜妖魔鬼怪的坚定决心等。

(三)祈福纳祥和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作品获奖多。民间艺术图像要求“图必达意,意必吉祥”[3],这是民间艺术的突出特点。镂空艺术的剪纸、皮影等形式在大广赛作品中经常出现,象民间艺术中的蝙蝠、盘长,或者“福”“喜”等表现美好寓意的符号和文字,经过改造、设计,也经常出现在获奖作品中。

大广赛获奖作品中,还包括运用民俗中的龙、凤、传统吉祥图案等再设计的内容。可见,大广赛获奖作品中,有很多中国民间艺术的元素和内容。

三、“中国民间艺术”应补充地方艺术和赛事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应以典型传统民间艺术为学习重点,精选民间传统艺术门类,广泛收集典型艺术的文字和视频资料,注重传授艺术专业基础知识,突出艺术形式的特点,培养学生利用传统艺术进行再设计的能力,让传统艺术“活”起来,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

(一)精选典型民间艺术种类。中国民间艺术种类多,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种类进行专题研究,如剪纸、皮影、木版年画、刺绣扎染等,要设专题进行学习讨论,而泥塑、烫画、竹编等其它艺术种类,可安排为课外学习内容。这样安排课程,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集中研究典型艺术种类,又能充实课外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补充地方艺术门类。民间艺术来自民间,地方高校的民间艺术课程发掘地方民间艺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这是地方高校的优势,也是区别于重点高校民间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现阶段,“中国民间艺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遵循各艺术门类的具体逐个编写的,门类多则书内容多,门类少则书内容少。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和学习,就会形成千人一面的上课形式。为了避免这种雷同现象,地方高校课程内容更应该在精简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地方民间艺术资源,尤其是盛行于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更应该引入课堂,以丰富民间艺术种类的学习,更好地发掘地方非遗艺术形式。如淮河沿岸安徽段阜阳市阜南县的柳编、淮南市的紫金砚和烙画、蚌埠市的花鼓灯等民间艺术,它们在当地既具有企业实体,又是地方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这类艺术形式走进地方高校民间艺术课堂,不仅可以充实课堂内容,也能够弘扬地方艺术,丰富民间艺术的研究内容。

(三)引入固定赛事内容。民间艺术课程若要达到实用目的,实践课堂引入固定赛事内容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起到真实练兵的作用。目前,高校民间艺术课程内容雷同明显,各高校授课内容基本是传统艺术形式的讲解和实操,实践部分的民间艺术开发与应用较少,大部分院校几乎没有民间艺术再设计内容的设置。这样,民间艺术课程仅停留在传统艺术讲解和资料研究上。扭转这种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民间艺术实践课程引入固定赛事内容。地方高校的民间艺术课程要开出特色,除精选内容、补充地方艺术资源外,引入赛事内容是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赛事选择要权威、固定,赛事内容应丰富、具体。赛事内容应安排在课程最后,用相对集中的课程实践时间完成赛事内容。此类赛事全国性的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地方性的有“安徽工业设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安徽省大学生纺织服装设计大赛”等。地方高校的民间艺术课程,应积极引入全国A类赛事和地方B类赛事的内容,实践课程作业按赛制要求完成,让课程作业转变为参赛作品,能够参与赛事,提升课程作业水平。

四、“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要丰富教学方法

“中國民间艺术”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是沿用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程中各民间艺术种类的学习以讲授为主,作业和练习则为实际操作,精选方便安全、便于手工操作的艺术门类(剪纸、扎染)进行实践教学。这套教学方法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传统艺术门类基础知识,了解传统艺术的创作过程,而传统民间艺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时间和操作上则明显不足,不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应把学习传统知识和发展传统艺术相结合,实行以“传统教学为主”,“混合式”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

(一)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课堂知识传授与学习,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把课程基础知识通过系统整理与归纳,用讲授的方式在课堂上讲解,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的最有效传递,节约学生查找资料时间,指明学生学习思路与方法,便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这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沿用至今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和学,依然离不开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精选的艺术门类,在课堂上用讲授的方式讲解艺术的发生、发展、种类、艺术特色、制作过程与方法等内容,可以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学生熟悉并了解艺术基本知识的学习任务,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学生用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再设计的能力。所以,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应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是学习课程基础知识必经的学习过程,也是奠定民间艺术再设计、再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混合式课堂教学为辅。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高教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强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使用“金课”概念。2018年11月,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言指出:“金课”可以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规范了高校“金课”的概念和内涵建设标准[4]。

“金课”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金课”构建、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概括说,“金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

课程构建已经在文章第三部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现就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阐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主要依托的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利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弱于知识的转化与运用。混合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活跃授课方式,拓宽课堂授课的维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混合式课堂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混合式教学注重课堂要“多交流,弱灌输”,课堂形式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延展课堂学习的维度,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适时资源和渠道。

“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实行混合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建设网课。网课建设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高校应充分利用单位提供的网络平台和教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并建设一批网络课程资源,确保课程能够实行网络授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网络平台支持;《中国民间艺术》课程实行混合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还应该合理安排授课形式。线上网络授课是当下一种新的授课方式,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课程内容,但缺失“真情实感”的面对面交流,不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因此,传统的讲解式授课方式还应该继续采用,但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怎样安排、之间的比重、顺序、衔接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合理規划,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成建设“金课”的目标。

五、结语

“中国民间艺术”是高校艺术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和方法趋于稳定,但一定程度上也略显保守。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课程要想发展,应按照“金课”标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适度调整,以适应现代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上,首先应精选典型民间艺术种类,设专题进行研究;其次是补充地方民间艺术内容,尤其是增加当地具有实体企业的民间艺术;最后是引入权威固定的赛事内容,增强民间艺术的活力。课程教学方法上,一是课堂教学应坚持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提高面对面的信息交换效率;二是合理采用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拓宽课堂学习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明兰,廖建军.数字化时代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150-152.

[2]张琪.“大广赛“”学院奖“等级奖作品创意规律[J].青年记者,2020(14):101-102.

[3]王树村.中国民间艺术全集[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45.

[4]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作者简介:胡斌,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OOC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