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08邓华
邓华
摘要: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广大院校的推广及运用。这种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它还不够完善。本文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际运用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实质性的意见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药学专业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药学专业职业人才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药学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运用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利用高校的教学环境与企业资源存在的差异,通过校企双方协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企业中发挥有效作用,在取得高学历的同时,收获岗位培训经验,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双方共赢,实现其运用价值。
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意義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药学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现状,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较强的高校人才是社会人力资源中不可或缺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这种培养模式还专注于学生职业技能和个体的发展,展现出了教育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校企联动
校企双方既要互相驱动、互相关联,又要紧密联合,即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传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驱动企业对教育资源的利用,又打开了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的窗口,驱动学校对企业资源的利用。校企联动体现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校内训练基地与企业生产线、改进学校教学思路、提高办学条件、调整企业人才结构等方面,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校企紧密联合就是让企业人员进校园,以实战经验指导教学,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理论辅导,校企联合攻坚,达到学校深入教学研究、企业提升文化内涵的目的。
2.培养高职院校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体系
高职院校传统课程的设置缺乏操作性,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没有联系,使知识变得复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改革课程体系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科竞技等方式强化实践的可操作性,还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3.明确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
教师整理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为工学交替人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鉴于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教材、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估和管理给出指导依据。
4.总结编辑药学理论课与实践课课件
高职院校要分别编写药学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课件或者教材既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简单易学。教师可采用图文、表格、PPT等形式,多编排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培训教材,以此来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
5.建立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平台
在校企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创建一套符合标准的设备平台,使校企环境相辅相成,又各成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校企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客观因素。
6.发展教师与学生操作性双提升的教学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的团队体制实际操作性。
7.改良考核办法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制定具体考核方法时,要以岗位要求作为参考标准,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资格考试、上岗达标考试、规定项目考试等取代一些传统考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多一些情境、行为、案例、仿真等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为学生总结实战经验、完成学业创作了有利条件。高职院校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将实践融入教学,企业也必须在培养和管理学生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现双方互利互惠。
参考文献:
[1]蒋冬贵,尹莉黎,于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6).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