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和完善
2020-03-08陈奕希
陈奕希
摘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经济发展以及观念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在法律层面,民事诉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不但要体现出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权威性,还要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当事人的真正需求,让民事案件当事人通过司法流程获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的人身利益不受侵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并且为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法中的诚信原则提出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诚信原则;民事诉讼法;完善建议
引言: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交际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法律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想要保障民事诉讼法的公平公正,就必须要贯彻诚信原则,为民诉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司法判决,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
(一)部分法律法规中的体现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当下的民事诉讼案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总共分为二百八十四条[1]。在我国当下社会环境以及立法环境中,对管辖范围、审判组织的构成以及评议需要参考的原则、不同人员进行回避的相关要求与标准、诉讼参加人所具备的合法权益以及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证据的类型以及相关程序、相关机构进行督促的相关规定都有明确的阐述。
在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四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了民事诉讼案件中如若对评判呈现出不同的意见,必须要将这些内容如实计入到笔录之中[2]。这也是诚信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在庭审过程中,无论是法庭上的当事人还是评审组织,说出的话以及做出的活动,都应当被记录到相应的档案之中,并且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严禁以各种理由对记录档案进行违背事实的修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四十九条明确说明了诉讼权利义务[3]。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必须要按照法律规定,形式自身的诉讼权利,并且在索取合法权益以及相应赔偿时,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并且严格遵守依此产生的法律效力,这也是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呈现原则的一种体现。虽然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是具体的实践与履行仍然需要依循当事人自觉遵守诚信原则。
(二)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从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论从面来看,还是直接从目前我国有记录的民事诉讼案件上来看,诚信原则显然已经渗透到了我国的大多数民事诉讼案件之中,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4]。同時,各法院也对诚信原则有一个深入的认知,能够在法庭上灵活运用诚信原则,既能保障审判的公正性,也能有效提高审判的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首先,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以及法院遵循诚信原则,不但有利于该案件的单一一方的利益,还能有效保障另一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整个案件判决的公正性[5]。另外,在庭审期间,遵循诚信原则,能够对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庭审中的参与人给予一定的约束,为人们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庭审环境。
其次,从法院角度出发,遵循诚信原则,能够更好地规范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一方面,能够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在庭审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展开相应的工作,并且整合庭审过程中法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另一方面,诚信原则能够为听声工作人员提供引导,帮助法庭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履行相应的职权义务。
最后,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中对民诉案件有着明确的处理规定,并且直接关系着庭审案件相关的上下级法院的审查过程,在该过程中,诚信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不能在诚信原则的前提下展开相应的审查工作,就很难发挥审查工作的具体效用。
二、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完善
在我国当下推行的刑事诉讼法中,想要保障刑事诉讼案件判决的公正性,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八种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程序参与原则、辩论原则、依法自由处分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程序公开原则、法官中立原则以及程序效益原则。在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审理时,需要法院以及庭审现场的相关参与人完全满足这八条原则,方能保障庭审的公正性。这些原则从不同的方向为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的恶相关事宜进行了完善,并且对庭审中的细节做出了一定的制约,有效保障民事诉讼案件庭审展开的工作有所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庭审环境。其中诚实信用原则,就是保障在民事诉讼案件中,保障案件双方当事人能够在追溯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得使用欺瞒、言而无信等不良行为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影响庭审的秩序以及判决的公正性,确保整个民事诉讼案件能够顺利展开。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接下来本文将基于此,提出民事诉讼法中诚信原则的完善建议。
(一)从内容上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诚信原则进行完善
从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例中,对我国法院庭审做出的判决书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并且在其中明确规定了做出判决书的相关流程,严格规定了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当事人能够完全按照判决书中的规定,行使相应的法律权利以及相关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由相关的司法机关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当事人依照判决书展开的活动进行监督。但是,即便当下我国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判决书以及相关执法行为的具体规定,但是部分案件当事人仍然不愿意配合司法机关展开相应的工作,不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甚至恶意逃避、反抗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缺少法律意识,认为判决书不过是一张白纸,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目前,我国在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针对当事人不配合执法活动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一旦执法人员遇到特殊情况,或者案件当事人不愿配合执法人员展开的工作,就会直接出现执法不严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该种情况进行制定,明确不同案件判决后,可能发生以当事人为主体展开的防抗行为,影响到执法人员展开相应的工作。规定不同的案件以及执法工作中超出工作时间范围后对当事人以及执法工作人员展开的惩罚,以此保障在案件判决后,当事人能够配合执法机关履行相关的法律义务以及判决书要求。
(二)从范围上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诚信原则进行完善
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诚信原则所针对的个体以及人民群众来看,无论是民诉案件的庭审阶段还是庭审判决后的执行阶段,大多内容都针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针对执法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度较小,很难保障整个民诉案件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因此,为了让整个民事诉讼案件的判决过程都能够公平公正,并且令人信服,就必须要加强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整个案件判决参与者的制约。在民事诉讼案件中,需要明确案件中相关当事人以及法官、执法人员等工作人员需要担负的法律职权,并且规范各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以及判决的手段,并且做好所有案件参与人的监督工作,确保整个案件的审理能够完全符合国家要求。同时也要在后期对判决书进行执行阶段对当事人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当事人能够完全按照判决书的要求展开相应的活动,遵守诚信原则。其次,当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也要在其中融入诚信原则,规范法官对裁量权的应用,保障判决的公正性。想要最大程度的保障法官不会因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判决的公正性,就必须要在法官保障完全遵守法律规定的同时,让法官做出的判决能够完全遵守诚信原则。
(三)从后果上对民事诉讼法中的诚信原则进行完善
所谓的从后上加强对诚信原则的完善,就是从各种民诉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以及法律法规,作为案件当事人、判决参与人的制约。在部分民诉案件中,当事人往往孑然一身,不会也无法对各种从事不同活动的自然人产生关系,在参与到民诉案件的判决时,对判决书不予履行,并且整个庭审过程态度恶劣,不愿积极配合法官以及庭审工作人员展开的相应工作,严重影响了庭审判决的效率以及公正性。在这个过程中,诚信原则就变成了一个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力的表面约束,如若当事人缺乏法律意识,即便参与到该案件的判决之中,仍然不会依循诚信原则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工作。最终出现许多矛盾,甚至无法结局民诉案件中的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诚信原则的法律效力上入手,将诚信原则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备惩罚以及实效的原则。一方面,针对违反诚信原则的案件当事人个体或者组织处于相应的惩罚,通过警告或者予以罚款等方式,对其进行惩罚,根据违反诚信原则的严重程度,适当提升处罚的强度;另一方面,将庭审的全过程共享给相关部门,对当事人做出的活动、说出的证词共享于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完成对这些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工作,明确当事人做出的活动以及说出的证词是否满足诚信原则,以便于相关惩罚规定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诚信原则是我国民诉案件判决顺利展开的基本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对诚信原则的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想要彻底解决民诉案件中不遵守诚信原则的情况,就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韩煦.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的建构和完善[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93-96.
[2]孔繁华.滥用行政诉权之法律规制[J].政法论坛,2017,3504:90-101.
[3]孙记.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03:113-117.
[4]杨丽君.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1:34-37.
[5]吕晓鼎,于熠.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及其完善建议——基于罗马法中诚信原则的分析与借鉴[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3103:55-62.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