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新花样,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
2020-03-08钱星霞
钱星霞
摘要: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只有有效的课堂才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提高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许多教师的心愿和共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也应当打破陈规,主动地引入游戏活动,展开分层活动,创建合作活动,以便在玩转新花样中推动有效体育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分层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课程仍旧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薄弱学科,许多学生对体育课堂中兴趣不高、情绪不佳,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如预期。然而,小学体育教学又有重要的作用,其对锻炼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主动地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调整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构,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将学生内在的运动潜质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可以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中出色地完成训练任务,真正实现身体素质的稳健发展。
一、引人游戏,激活体育课堂
兴趣是学生展开一切学习活动的源动力,也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推动力。而在游戏中学习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一种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练习。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应用游戏来创建灵动的体育课堂。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当根据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活动形式的选择,使游戏与体育运动可以得到完美整合;其次,游戏活动应当映射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参与游戏的机会,以便其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运动的技能。
以排球运动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激活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掌握排球运动的技能。首先,教师先为学生教授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让学生具备参与游戏活动的能力。其次,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大组,并为学生讲述游戏活动的规则:在游戏活动开始前,学生按组分别站在对立面,其中一个组有一个排球,另一个组有两个排球,当听到游戏开始的指令后,学生将本组的球传向对方,并努力将对方传来的球拍击回去,保证本组最多只剩一个球。之后,教师按照上述规则组织学生开展“三球不归一”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结束时,哪一组最多只剩一个排球,则该组获得胜利。在游戏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欢乐的气氛,同时在与别人进行传接球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排球运动能力。
二、分层施教,展现以学定教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强调将学生放在课堂的关键位置,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原则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然而,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常常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拥有同样的训练任务,这一行为无疑是将学生看作无差别的整体来对待,让学生不能实现个性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象,体育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情况,对教学目标和训练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层设计,以便在兼顾学生差异性的基礎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水平。
以短跑运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为学生安排有差异性的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以便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训练需要。具体来说,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按照学生的不同运动素养对学生进行定位,如对于短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将其设定为“提高层”;而对于短跑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将其设定为“基础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和训练方式的差异化设计,如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设定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短跑运动技巧的同时不断压缩短跑时间,使得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短跑速度;而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则设定其学会短跑技巧、能够完成短跑速度达标的任务。学生在特定的学习任务指导下开展练习活动,能有效促进自身短跑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合作练习,强化合作意识
在以往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经常采用单向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体育运动的技巧,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减少练习体育运动动作技巧的动力。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不但可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扮演“小老师”中实现课堂的翻转,从而提高学习体育运动的质量。所以,在实际组织学生展开体育运动的练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基于组内的合作共同探讨体育运动的技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踢毽子这一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练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先向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毽子,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观察,根据观察的结果分析出哪些学生会踢毽子,哪些学生不会踢毽子。随后,教师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划分小组,使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水平呈现一定的差异,既有对踢毽子动作要领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踢毽子水平一般的学生,还有不会踢毽子的学生。学生在组内展开自主练习的活动,并由小组中踢毽子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本组的“小老师”,向组内的其他学生讲述踢毽子的动作要领,以便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指导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踢毽子的方法,不断提高踢毽子的能力。同时,组内水平较弱的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向本组的“小老师”寻求帮助,以便自身在“小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对踢毽子技巧的掌握效果。
四、以测代评,玩转评价形式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检验、总结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持学生练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练习动力的重要举措。而“以测代评”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产物,是对传统单一评价方式的颠覆和变革,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练习效果以及学生对体育运动技巧的运用情况。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细致地反思自己的练习效果,教师不妨为学生创建竞赛,展开“以测代评”的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参与比赛的过程中直观地反馈出自己的练习情况,并获得教师做出的针对性点评,从评价中获得改进的方向。
比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建“以测代评”的评价方式,指出学生的训练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篮球运动技巧,让学生再次回忆学习的过程。然后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团队配合、动作要领、战术安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点评不断地进行调整。此外,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组间评价的活动,让对抗队伍进行相互点评,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对手”眼中自己的表现情况,通过别样的视角来改进自身练习篮球运动的方法。
总而言之,要想在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主动地引入游戏活动、玩转评价环节,带给学生新奇的体育运动学习体验,并且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显然,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在未来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应用,以便在形成完善的体育运动教学体系中真正地提高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