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旅行与历史教育融合相长

2020-03-08宋莉娜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研学旅行

宋莉娜

摘要:历史教育与研学旅行有着天然的联系。历史学科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是学校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有效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开发研学旅行与历史教育相融合的研学课程是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完善历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学旅行;历史教育;融合相长

在中学教育中,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责任感、确立远大理想具有深远意义。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等联合学校有计划地实施,进行集体旅行、食宿等形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联接的校外教育方式。历史学科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是学校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和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有效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

一、历史课程与研学旅行融合实施的必要性

1.打破界限,融汇学科知识。学校教育中,各学科间存在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我国课程改革过程中也一再强调要突破学科界限,利用多学科知识扩大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研学旅行中加入历史课程知识,对融合学科知识十分有利。以南京研学课程为例,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遗产丰富,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历史对话;同时,南京水域面积广阔,生物资源发达,是优秀的生物课程学习和实践地;南京由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地貌综合体,适合地理课程现场教学。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融,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的学习更综合、更立体。

2.走出课堂,实现实践育人。受中高考应试教育的体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领域一直面临很多突出性问题无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两者有效结合。研学旅行的中心内容就是实践活动,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充分融合在一起,对于重塑学科知识架构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历史学习从校内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作为学习场域,走出课堂的学生能亲眼看到大量被精心保存、有序归纳的一手史料,深切体会到过去曾经出现和发生过的事件。依据新课改精神,通过活动课程落实素质教育,既满足了学生亲近自然的渴望,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还对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和社会资源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

3.提升能力,培养历史思维。研学旅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之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理解力的提升。研学旅行中,历史教师作为指导者,结合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具体研学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性学习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组织相关历史知识的自由探讨,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所见史料和相互探讨去理解和阐释教科书中的某些结论,还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历史课程与研学旅行的融合实施方式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操作力。在研学旅行开发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史料收集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探索研学旅行与历史学科的深层越界融合模式。

1.精心选址,有的放矢。作为历史文化大国,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作为历史学科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选择与学科更为契合的研学地点和主题。以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开展的延安研学为例,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尤其是高中)教育重点,历史学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延安这块红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革命遗址、作品、及其承载的“延安精神”便形成了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将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历史学科研学课程实施的地方,有的放矢,讓旅行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在实现家国情怀的培育中真正实现“学”与“研”的结合。

2.策划议题,多元统一。为了使中学生在研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议题的设置在研学旅行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规范学生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基础性工作。历史教师要结合研学旅行地址目标,设置形式多元且内在统一的研究议题。以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的西安研学为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是主要议题之一,西安的曲艺、民歌、神话传说、传统戏剧等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历史价值,教师可以唯物史观为中心设置议题,让学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发展的脉络出发,探究人民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形成群众史观。西安“世界文化遗产”也可以设计为议题,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兵马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研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兵马俑为素材,设计与之相关的学科实践活动问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和经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志趣和能力,在实践中内化提升知识和历史素养。

3.活动支撑,提升实践力。研学旅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入可操作的历史学科活动,是两者融合的一种模式。充分利用丰厚的外部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从而使活动更富趣味、更吸引学生。以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的南京研学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参观南京博物馆的过程中,分组收集不同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并合作制作介绍视频(或PPT等)。从研学旅行中的采集活动所收获的直接经验比从书本中得来的间接知识更加印象深刻,同时,学生可以将这些素材自由地整合、利用,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4.打磨成果,展示推广。研学旅行中的学生成果可以在历史教师指导下分阶段进行打磨与展示。首先,可以以报告形式,在班内组织学生、老师分享研学旅行的收获。其次,可将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撰写的诗歌、手札、拍摄的图片、制作的电子美篇以及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成果,印刷成册。第三,还可以以舞台剧的形式,将研学旅行的收获用不同视角展现出来。以北京市通州第二中学为例,在西安延安研学旅行结束后,历史教师进一步指导了初高中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了舞台展演。高中的舞台剧《遇见·懂你——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讀懂千年》由荆轲刺秦、长恨歌、西安事变三段故事组成,用穿越的手法带领观众从秦朝穿越到民国,展现了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初中舞台剧《研学在路上——延安篇》用两段生动的小故事串联起抗战时期的的艰苦岁月,展现了红色革命精神。成果的不断的打磨和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5.差异评价,多元导向。作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活动不仅可以反映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不足,对研学旅行的动态化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评价时要注重兼顾目标、方式、内容等多方面因素,还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这会导致对历史的认知、理解能力产生差异,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在评价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单纯把历史研学的成果展示和作业优良作为评价依据。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历史基础和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因材施评,帮助每位学生成长,才符合评价的真正的需要。同时,要秉持形成性评价为理念,除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外,更应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

三、历史课程与研学旅行融合实施的意义

研学旅行中,旅行是手段和载体,学习才是核心,研学旅行应该在“研”字上下功夫。开发设计符合学校教育目标、适合学校教学要求的校本研学课程,可以使国家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通过研学旅行可以有更好的实现保障,也可以使研学旅行因为有了历史教育的任务也显得愈发有意义。研学旅行与历史课程融合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理念,在更加开放的空间审视学生的教育,在更丰厚的资源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探寻学生的全面发展之径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校内学习校外实践的研学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为历史教育与研学旅行之间构架了联系的纽带,历史教师要将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作为历史课堂的延伸,从准确选址、设置议题、组织活动等多个角度做好课程设计及实施。开发研学旅行与历史教育相融合的研学课程是提升研学旅行品质、完善历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富英.“研学后教”下的历史课堂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2013(01).

2.雷成耀,韦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20(30).

3.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09).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研学旅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