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别山五针松保护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3-08华绍贵
华绍贵
摘 要:大别山五针松是一种珍稀的野生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仅存在于大别山,是濒危物种。对大别山五针松保护工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大别山五针松;保护工程;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088-02 中國图书分类号:S791.24 文献标志码:A
1 大别山五针松的形态特征
大别山五针松是一种常绿乔木,又称为青松、果松,可高达20 m,棕褐色树皮,会逐渐浅裂成不规则的小方形薄片脱落,其枝1年生时呈淡黄色,在表面通常有一层薄蜡;其枝2~3年生时呈灰红褐色,表面粗糙不平;冬芽为浅黄褐色,没有树脂。针叶长5~14 cm,五针一束,其径大约为1 mm,先端渐尖,在边缘有细锯齿,仅在腹面每侧有2~4条灰白色气孔线,背面没有气孔线;其横切面为三角形,有两个边生树脂道在背部而腹面没有;叶鞘早落。球果长约14 cm,直径大约4.5 cm,而在种鳞张开时能达8 cm,梗长约0.8 cm,呈现为圆柱状椭圆形。种鳞在成熟时张开,其中部为近长方状倒卵形,上宽下窄,长约3 cm,宽约2 cm;淡黄色的鳞盾表现为斜方形,具有光泽,上部为宽三角状圆形,边缘薄,先端圆钝,向外反卷。其种子为淡褐色,呈倒卵状椭圆形,长约16 cm,直径约8 mm,种皮较薄[1-2]。
2 生态环境
2.1 气候条件
该地理位置属于北亚热带大陆型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温凉以及雨量充沛的特点。年平均气温多在14.4 ℃左右,12月至次年3月,气温在9~2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4.2 ℃;夏季,气温高达22~37 ℃;春秋季节,气温在2~10 ℃之间。10月下旬为初霜期,4月为终霜期,全年大约有210 d为无霜期,相对而言,雨水集中在4—8月,年平均降雨量大约为1 460 mm。
2.2 岩土成分
成土母岩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组成,土壤主要为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等,pH值大约在5~5.5之间。
2.3 群落结构
该处是以黄山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而大别山五针松种群主要生长在海拔1 050~1 200 m范围内,主要集中在阴坡近山脊处。据调查,大别山五针松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66.67 hm2,总共约1 500多株。该处植被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一部分,植物类型十分丰富,主要为落叶植物。大别山五针松野生种群径级大小结构见表1。
3 大别山五针松保护中存在问题
3.1 火灾隐患
由于该处杂草丛生,而人烟较为稀少,没有人对松针枯叶等进行清理,导致层积较厚,杂草繁茂,一旦不慎引起火灾,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扑灭,具有比较严重的火灾隐患。
3.2 种群竞争
由于没有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别山五针松和黄山松及其他乔灌木之间具有激烈的种间竞争,特别是在一些黄山松或乔灌木茂盛的地方,很少发现幼年大别山五针松,其他植物具有强势的争光、争水、争肥等能力,导致大别山五针松的生长发育十分缓慢。
3.3 动物噬咬
由于该地人烟稀少,物种丰富,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场所,导致动物对植物啃噬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大别山五针松的果球是岩松鼠等的可口食物,岩松鼠会啮噬大别山五针松的树皮,从而对树体造成伤害,使树体腐烂或遭受虫害寄生。
3.4 人为因素
由于大别山五针松奇特的外貌形态,深受园林爱好者的喜爱,但其培植技术较难掌握,大部分移栽植株都会死亡。
4 大别山五针松保护对策
4.1 修建防火林道
根据实际情况清除杂草,并根据地形、分布情况等设置火道及防火隔离带,从而对火灾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阻隔作用,减少火灾对大别山五针松造成毁灭性破坏。
4.2 改善生长环境
由于大别山五针松会与其他乔木、灌木等争夺养分、阳光等,从而影响大别山五针松的发育,因此需要清除影响大别山五针松生长的植物,从而改善其生存环境。
4.3 预防动物侵害
动物对于大别山五针松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松鼠喜食果球,会对大别山五针松造成损害,因此应当放置驱鼠设备,驱赶松鼠。
4.4 修建防护林
大别山五针松分布面积约有66.67 hm2,因此可以在合适位置建立防护林,击落过度的积雪,监测和防治虫害等,从而对大别山五针松进行针对性的管护,大幅度降低其受损情况。
4.5 开展人工育苗、造林
可以采收大别山五针松的成熟球果,使其种子脱落,选取饱满的种子经过处理后进行有效贮存或砂藏,等到春季时播种育苗。对于幼苗,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庇荫措施,及时除草、施肥等。
5 结束语
大别山五针松已面临濒危,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由于种群竞争、人为砍伐及动物噬咬等因素,其生长繁衍受到威胁。因此,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大别山五针松进行保护,如修建防火通道,改善大别山五针松的生长环境,驱赶影响大别山五针松生长的动物,修建防护林及开展人工育苗、造林等工作,使大别山五针松能够得到良好地生长,对大别山五针松起到防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项小燕,吴甘霖,王志高,等.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35(2):243-251.
[2]吴甘霖,项小燕,段仁燕,等.大别山五针松的研究进展及保护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