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语文核心素养 变“少教”为“多学”
2020-03-08王世录
王世录
本文立足“少教多学”的教学认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观念由“教”变“学”,“少教多学”,以期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以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试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新路径。
一、着眼语言建构与运用,解析难点词句
“自主探究和解析文中难点句子”,小组反复阅读课文,筛选出14个难点句子,参阅相关资料,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探究“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句中三个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和作用。小组认为:“竟会”“竟至”“竟能”三个词都表示不可思议,但表达作用上又有区别,“竟会”表现出当局者杀人的凶残;“竟至”写出文人的卑劣程度,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憎恶和贬斥之情;“竟能”意为意想之外的能力,突出中国女性临难的高度从容与坚韧。三个词各有侧重,突出了作者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感情,用词准确。
小组反思:我们学会了从标点、词语、句子入手来推测语段含义。我们要正视世上的人和事,要像鲁迅先生一樣有民族气节,做一个有独立人格、有爱国情操的人。
二、着眼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写作动机
“写作目的探究和分析”,小组认为本文写作目的有四个方面:对“三一八”惨案进行评述;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方式;惊醒“庸人”;赞扬“为中国而死的青年”,鼓励人们愤然前行。
例如“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主要是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几个所谓文人学者”的卑劣无耻,表达作者的悲哀和愤怒。文章开篇以“中华民国”纪年讽刺“民国政府”已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执政府”完全成为了人民的敌人。再如“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文中“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这里“大量的木材”比喻流血牺牲代价巨大,而且“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作者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诫人们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斗争方式。
小组反思:通过查阅背景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了当时历史的真实状况,在思辨中剖析社会现象,探究其本质。我们懂得了浅层阅读和深层阅读的区别以及主动发现学习和被动接受学习的差异。
三、着眼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材料剪裁
“关于刘和珍事迹剪裁的探究和分析”,小组认为鲁迅所写刘和珍的事迹共有三件:刘和珍在艰苦的生活中预定了鲁迅所著《莽原》全年,说明她崇敬鲁迅并且有进步思想;刘和珍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强行开除,与众学生一起赁屋听课,母校恢复后刘和珍却黯然泣下,这体现了她勇敢的斗争精神,关心母校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刘和珍等人请愿遭到枪林弹雨迫害时相互救助,体现了他们不畏强暴、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和珍还有许多其他的事迹,却未采用,诸如“五四运动”爆发后,组织同学走上街头演讲,抵制日货,成立女师学生自治会,受到“记大过”处分,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等。这些事迹与惨案无关。作者所选部分,与惨案和作者有关,这也是刘和珍人生最高潮的部分,以高潮牵动人心,惨痛的结局更能突出刘和珍爱国、敢于抗争的精神。
小组反思:学会剪裁十分重要,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就要选择典型事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革命年代革命者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可贵的牺牲精神。
四、着眼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情感线索
“情感线索的探究与分析”,小组认为作者贯穿全文的感情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刘和珍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悼念、惋惜以及对他们勇毅精神的热情讴歌;对黑暗社会的憎恶与批判;对民族生存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希望。
这些情感主要体现在11个句子中,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中,第一个“必要”说的是追悼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与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第二个“必要”是讽刺有些人快要忘记这件事,突出对庸人冷漠的愤慨。再如“纵使时光流逝,变成绯色,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感情由激昂转为深沉,流露出悲痛与愤慨,及对人们并未全部忘记还有人在祭奠而欣慰的感情。
小组反思:要准确把握作者感情就要进入课文中寻章摘句,抓关键句子和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及变化脉络。通过探究学习,我们理解了特定年代的复杂情感世界,产生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滨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