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3-08雷涛
雷 涛
(国家铁路局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北京 100000)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铁路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利益,所以铁路的建设和施工对我国非常重要。对此铁路行业必须抓紧控制铁路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加强和保障我国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提高铁路的安全质量,增加铁路的可行性,还要意识到铁路建设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增大
铁路的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在经济发展日趋繁荣的今天,铁路建设一般选择在城郊等地,这样既不会增加城市的压力,也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最近几年,我国的铁路网建设得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但这些地区的铁路建设很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山路崎岖、高低不平,还会有泥石流等现象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也增加了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1.2 各个部门配合程度不够
(1)主要建设单位的影响。建设单位因为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使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工程监管脱节,导致建设单位对工程不能进行完整的把握,不能掌握工程安全与投资、工期等关系,同时在安全质量方面出现问题时,也不能第一时间根据工程管理与监管体系发现问题发生的原因,导致同一问题频发,最终使工程不能顺利完成。
(2)施工单位的主要责任。施工参建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而参建人员的整体素质关系着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管理人员无法在施工中发挥带头作用则是施工单位出现的主要问题,使管理层面出现严重的纰漏和疏忽,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施工技术人才在各自的职位上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这就导致施工的进度大大减慢。这两者就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公司的效益问题,增加了施工可行性的难度。
(3)监管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检测不到位。监管人员是一个工程实施的核心人物,但是监管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应聘的人员普遍履历也都比较低,专业性知识缺乏,不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使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无法到位。
(4)对项目的勘察不到位。铁路工程在实施之前都会进行一些实地勘察,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特别是最近几年,铁路迅速发展,勘探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艰难的勘探环境,有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勘察时,由于设备的原因对一些特殊的地方没有勘察到位,导致出现了地形与图纸不符合的现象,从而对铁路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
(5)检测单位不能准确发现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而这些检测单位没有及时开展检测工作,使检测工作出现纰漏,同时因为检测人员检测水平有待提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终导致工程出现不达标的现象,影响工程的质量。
1.3 监管单位的管理问题
(1)监管人员思想陈旧。之前,我国铁路建设的过程中监管人员主要的作用就是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测。然而,目前新兴的检测方式除了对质量进行检测之外,也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进行记录,方便以后数据的查询。监管人员陈旧的观念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施工质量降低,且在工程实施完成之后,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地参考数据进行补救。
(2)质量安全管理不合格。铁路建设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在施工之前要对整个施工路段进行地形勘探、图纸绘制,然后再进行施工,最后还要对铁路质量进行检测、维护,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但目前,我国对铁路进行质量检测时没有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仅仅凭借肉眼观看是不能准确发现问题的,这也会影响铁路的质量安全。
(3)信息化技术不够全面。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铁路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的管理仍然没有运用到互联网。在现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还是依靠老旧的记录方式,这种记录方式不利于后期铁路的保养和管理工作,增加了管理的强度。信息技术化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快速地掌握工程实施的进度和状态,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迅速解决,减少了时间的浪费,同时也加快了施工的进度,信息化还可以使施工数据统一整理在一起,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提升监管质量的措施
2.1 发挥各个单位的管理作用
(1)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标准。铁路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铁路工程的实施。所以在施工之前,要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铁路工程实施的监督管理政策。在这个政策中,要切实划分好每个部门需要做到的任务、主要负责的方向以及后期铁路保养的责任。管理者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保障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做到不出差错,而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考勤制度上班,做到奖罚分明,提前做好预防,对紧急情况做好防治准备。
(2)建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铁路工程的实施需要多个单位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所以,施工的各个单位在施工之前都要建立一个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各个单位的任务,提前做到分工明确,同时要加强施工、监管、检测等单位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管理。
(3)加强首次监督工作。好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实施。加强首次监督检查工作可以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对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性。首次监督检查工作的加强,可以找到施工环节的薄弱点,及时对施工进行更正和调整,降低后期监管的难度。
(4)施工单位的责任化管理。在施工开始之前,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每个部门的工作,加强责任意识。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单位都要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再交给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经过层层把关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培养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责任管理,增加铁路建设的安全性。
2.2 监管手段创新化
(1)及时更新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的更新,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依靠信息化手段,采用最简单的操作方案就可以对铁路建设的整个路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可以降低施工人员临时工作的难度,也可以增加监督管理单位的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信息数据库。现代化的生产中,信息数据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个数据库里可以查询到所有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数据以及相关知识。这个数据库的内容可以涵盖铁路建设的原始数据、建设过程中出现特殊部位的数据等,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可以全方面、全方位地了解整个铁路工程的建设,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确保铁路建设的质量。
(3)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分析、解决并且记录下来。在铁路建设中出现较多问题的区域,可以增加某区域的技术人才,加强管理。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可以有效帮助后期工作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
2.3 把握监管工作重点
(1)综合型管理。监督管理人员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管理工程的进度、人才,而是全方面地对工程进行把控,努力做到将工作内容具体到部门、落实到个人。
(2)加强预防。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好全面预防;在推动先进技术、先进工业之前,做好全方位的施工把控工作,从而推动铁路行业的发展。
(3)加强监管工作。监督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工作条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铁路各段施工的进度加强管理,同时对出现特殊问题的地方进行突出把控,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2.4 发挥监控管理人员的职能
监控管理人员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起到了监督、检测、管理的作用,能够掌握工程的进度,对工程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测,因此,应确保每个监控管理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在施工之前,做好监控人员的分工工作,每个人员负责的主要区域、主要工作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概述;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反馈并且解决;还可以设计一个技术测量、原材料监督管理的部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从而加快工作进度。
2.5 监督队伍的设计
组建专业监督队伍,可以招聘一批专业人才,根据专业知识的作用能力进行分批次管理、分阶段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管能力以及工作的素质。同时,加强监督部门的协调性,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有效监督、高质量监督。
2.6 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
(1)制定方案。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工程的整个阶段做一个方案实施战略。具体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出一个整改方案,并确保该方案符合工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且对整个工程的影响最低。
(2)规定具体解决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及时的记录,多次出现问题,要考虑到施工技术、施工过程的影响,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工作进度。
3 结束语
铁路工程的建设是一个繁重又复杂多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施工人员与监管人员的合理配合,施工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监管人员要做到对整个施工过程全面把握,要第一时间意识到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推动铁路工程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