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
2020-03-08林炅
林 炅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头 515078)
建筑业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基础行业,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且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对行业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调查发现,全球重大安全事故建筑业中占比较高,高达17%,且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建筑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给项目方带来了损失,且带来了较大的人员伤亡,负面影响严重。而安全心理学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依据,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对安全心理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至关重要,能够让企业借助科学的理论对工程项目予以管理。
1 安全心理学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1.1 研究概况
安全心理学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以EI数据库作为检索范围,搜索“安全心理学”关键词,数量并不多,260多篇。通过对文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见,当前其在国际范围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及英国。在中国知网搜索后发现现有相关文献380多篇,可见国内研究基础也相对薄弱。
1.2 研究内容
(1)事故人因分析。其中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涉及个体生理、心理疾病发作等,外因是由于组织、机器及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如管理不当、工作环境不佳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工人心理特性。受到智力、年龄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如焦虑、偏执等心理特点,会对安全操作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1]。
(3)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心理学对策。研究该方面内容的文献较多,如职业适宜性的选拔、人机工学、施工设置对工人感知觉的影响等,并提出借助心理干预等手段增强工人对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视,以此来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的目的。
1.3 研究方法
从范畴角度来看,安全心理学属于工业心理学领域,作为其中的分支,现有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2]。由于该理论具有较强的交叉性,涉及数学、统计学、现代信息科学等内容,因此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时,还会引入矩阵等数学方法、统计原理等,使得研究结果更为精确,为现代建筑管理提供依据,提高管理有效性,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有事故树原理的引入,能够将事件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进行划分,根据事件发生概率开展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总体来看,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尚处于传统和单一层面,仅从制度管理、行为规范等角度入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将安全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到实践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安全管理效果。因此相关人员要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安全心理学和建筑项目特点的研究,确保二者能够实现高度契合,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并达到预期的安全管理效果。
2 安全心理学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2.1 引入安全心理学管理方法
通常来说,安全心理学中有十种不安全心理状态,如麻痹、无关、逞能、侥幸及逆反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会对安全施工产生负面影响。如麻痹心理,工人很难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多出现在老员工身上;逆反心理,员工与正常心理存在抵触情绪,拒绝遵守各项制度,对现状的判断存在误差,进而引发潜在安全隐患;凑兴心理,多出现在年轻工人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会出现冲动、失去理性等不理智的行为,也会引发安全事故。为了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循环,建筑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心理状态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心理档案,并加强对健康心理状态的宣传,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心理适应性选拔机制,通过制定心理量表,结合心理学内容对员工进行选拔,尤其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及体能等因素的测定和分析,确保员工当前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如发现情绪易波动的员工,要尽量避免其操作大型机械设备,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率。
2.2 构建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安全风险预警能够提前预测风险,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当前安全风险预警措施在安全管理措施中的效果最不明显,归根结底是预警体系不够完善[3]。因此,要结合建筑项目实际情况建立体系。
(1)加强风险识别。细化建筑项目各个阶段,实现对风险的动态监督和控制,及时并准确发现潜在风险,将风险识别落实到单位、部门及员工身上,做到风险控制细化,最终将安全事故消灭在最初状态。
(2)做好风险评估。发现风险后要对各类风险源进行分析,查缺补漏,找到根本原因,并建立具备针对性的管理计划,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实施安全考核制度。根据上述结果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定期对生产工作予以考核,消除风险;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员,做好日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调整员工的薪酬待遇,通过薪酬的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
2.3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建筑项目施工与其他工作不同,施工条件恶劣、设备危险等都是其独有的特点,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严重情况下会威胁到员工生命危险,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也会对工人的心理、精神产生影响,如出现逃避、慌乱等情绪,影响员工的判断力。为此,要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在问题出现之前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增强工人的心理意识,引导他们在遇到安全风险时能够主动上报,并申请援助,迅速对不安全问题进行控制[4]。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员工出现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因此要积极引入安全心理学,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要对员工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使其能够努力调整心理状态,参与后续工作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提高自身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技能。另外,还可以采取心理咨询方式,有目的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强化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排除安全隐患。
2.4 完善安全激励机制
安全激励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对管理效果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安全激励,能够对前几项安全管理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人的需求由七个层次构成,是由低到高实现的过程。考虑到安全管理工作与人息息相关,故要利用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激励方法,提高激励有效性。
(1)物质激励。公正的薪酬体系能够让员工的付出得到认可,将薪酬与安全考核工作结合到一起,能够实现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对那些积极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员工予以奖励,反之要加以惩罚。同时,引入相互制约机制,在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激励、监督及制约关系,严格执行激励制度,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5]。
(2)精神激励。通过完善的轮岗、在职培训制度,强化激励有效性,为安全生产先进人员颁发奖金和奖章,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为其他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有效性。
(3)岗位激励。采取培训激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及晋升机会方式。根据员工特点,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以此来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让员工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创造更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面临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引入安全心理学理论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建筑工程这种高压行业中,有条件的企业要专门配备专业心理人员,帮助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要引入安全心理学管理方法,通过对员工不安全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预警,加强应急管理,努力完善安全激励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