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0-03-08彭丽芸

甘肃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普高质量青少年

彭丽芸

(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小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瞩目,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由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我国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也随之从传统的知识科普,逐渐转为以科学普及、科技传播、科学素质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大科普”阶段。《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提出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由2015年的6.20%提升到10%以上,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素质还较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逝、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下行的情况下,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从小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既是为更好地实施我国创新驱动战略与创造下一轮人口红利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新时期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

1 强化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要求开展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鲁迅先生笔下所刻画的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代表。至今,学校教育依旧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使之成为评价学生是否聪明、教师是否优秀、学校是否是重点学校的标尺。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死记硬背中抑制了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形成,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今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逐渐显现,政府加大了教育改革力度,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着力推行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并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以期通过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科普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逐渐提高全民科技创新素养,与我国实施的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

1.2 提高青少年科普实践能力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各领域快速稳步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急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社会发展。人才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保障,培育具有创造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必须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科普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措施,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成熟时期,通过科普教育可以培养其科学意识与思维模式,从而提高科学的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青少年科普教育也是培养高质量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工作,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培养青少年形成创新意识与思维,为未来实现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因此,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需形成合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

2 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力的提升,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青少年科学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科普教育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机构科普基础设施匮乏,已有的设施也存在过时、老化等问题,致使科普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青少年无法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动手能力、思维扩散能力的提升均受限。资金短缺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地区、学校无法及时重置或者添置新的教学器材,有效地开展科普教育。此外,由于科普教育设施的高消耗、高投入性质使得专门为青少年设置的社区科技活动场所同样匮乏。二是从事科普教育的教师、人员的科学素养、专业化水平偏低,教学方式方法较为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育模式依旧以考试为主,动手实践课程很少,严重阻碍了青少年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三是科普教育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模式枯燥,缺乏创新,并且教育渠道有限,未能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向青少年展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技术,因此不能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3 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发展的思路

3.1 加大青少年科普教育投入

青少年科普教育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事业,在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下,很多学校、机构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专项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科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加大科普教育方面的专项资金划拨,来支持科普教育的开展。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更加需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用于科普基地、机构的建设,从而不断优化科普教育外部环境。此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教育领域,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经费投入模式,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

3.2 建设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

为了保障未来可以高效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类高校需对未来走向教育岗位的教师,加强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其勇于开展科学探索的精神,从而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言传身教对青少年的科普素养提升产生直接作用。各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交流会、观摩学习,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保证学校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对相关机构、学校等科普工作者的培训需求、培训结果反馈等进行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的培训,以满足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定期请相关的科普专家深入学校、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以更为生动形象的形式向青少年展示科技的力量,激发青少年勇于探索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将有利于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

3.3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教育

目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青少年过早接触网络、电视等信息传播媒介,这些媒介传递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资讯冲击着青少年的生活,加之青少年对信息的辨识度较差,因此这就需要社会一方面对网络等各类媒体的“空气”进行净化。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诸如网络、书籍、期刊、科普展览等重要的科普资源获得渠道,促进学校、科技馆、博物馆等组织机构的合作,形成系统化、特色化的科普传播体系,应用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的传播形式,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与互动感。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科协、甘肃省科技馆等机构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内外部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科普教育方式,为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科普环境与氛围。甘肃省投资兴建了省内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大型公益性、综合性科普基础设施甘肃省科技馆。2017年科技馆建成,设立序厅、中庭、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巨幕/4D二合一影院、球幕影院及科学实践与体验中心、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拥有400余件(套)展教品,内容涉及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基础科学、宇航科技等多个领域,以“体验科学、感悟创新、和谐发展”为展示主题,采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揭示自然奥秘,展现科技魅力,注重科技性、教育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成为传播科学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

4 总结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国家、学校、相关科普机构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通过宣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知识竞赛、丰富科普实践渠道等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科技实践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为我国今后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科普高质量青少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青少年发明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