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建设管理模式探究*
2020-03-08李雪,戴胜,陶进
李 雪,戴 胜,陶 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1)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为社会培养不同岗位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 “实体”财富,功能处在培训与创造财富之间,这种定位要求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可满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并能够在模拟企业工厂的氛围中,让学生逐渐被周围环境熏陶,为学生适应日后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校内实训工厂基地的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模拟实训工厂成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场所。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技术要求高,经营许可严格;但国内很多高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建设、实训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与国外所谓的“教学工厂”教育模式差距甚大[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建设由中央财政支持,基地现有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其中大型设备50余台套,基本建立符合GMP标准的六条生产线。在分析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实训工厂运作现状及日常教学实际情况,初步探讨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在建设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校内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概况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的建立,顺应了生物制药类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承担着各专业的实训实验教学工作。实训工厂包括生物制药实训和中药制药实训两大区域。生物制药区建有发酵、粗制、精制三个车间,可按中试规模模拟微生物制药、生化制药生产全过程。中药制药区建有中药炮制、中药提取、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无菌制剂、软膏等六条生产线,涵盖了大部分常规制剂的生产过程。工厂的厂房按照制药企业生产车间的十万级高仿设计,既考虑到模拟生产需要,又考虑了学校作为教学场所需要的教学及展示功能, 并为外来参观者设计了最佳参观路线。实训工厂内现所有的设备仪器全部投入教学使用,承担了很多综合性的实验实训类课程教学[2]。通过实训工厂与教室一体化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实训工厂的建设始终坚持学研相结合,不仅为在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训的基地;也为教师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同时还接待各类检查、参观、学习,参与兄弟院校和相关制药企业的交流工作等。学校在增加实训工厂硬件投入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实训工厂内部的科学管理,为药学、检验类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保障。
2 现阶段实训工厂建设、管理中问题分析
2.1 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建设之初,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够完善,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利于学生良好专业素质的培养[3]。实训工厂课程专业性较强,管理内容较广,管理人员能力有限,有时不能规范的严格的执行实验实训管理制度。
2.2 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
因学校规划面积要求,实训工厂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个别车间建设之初没有充分预留现场教学空间,学生上课较为拥挤,实验课管理较困难,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2.3 教学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生物制药实训工厂众多设备均为建设之初招标采购,购置设备时,出现论证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等现象;现在制药行业科技发展迅速,工厂内设备更新换代比较慢,有些设备不能满足现有课本教学示范,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所学知识与企业所用无法接轨;再者,许多仪器设备因教学使用时间长和频率高等原因出现一些故障,使得教学过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4 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实训工厂内仪器设备、药物制剂种类繁多,工艺流程长,实际教学课时有时不足,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训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资源利用率不高[4]。对学生的实训操作、科研兴趣、创新等方面的培养还停留在理论。
2.5 教学师资队伍职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药学综合技能大实训、中药综合技能大实训课程的开设,实验实训类课程比例的逐渐增加,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内实验实训指导教师人员不足,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理论型教师多,而实践指导教师少,多数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工作的经验,往往不能解决实验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真正需要。学校药学系各专业实验课、实训课繁多,内涵关系极为密切,但受客观原因限制,诸多课程没有有机系统的组织结合。
3 校内实训工厂建设管理中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制药实训工厂在高职高专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3.1 加强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制度化
建立科学、高效、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管理队伍中包括实训教师、实验管理员、勤工助学学生等,共同参与实训工厂的管理。实训工厂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公安部门和保卫处组织的各类讲座和操作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强化实训工厂内部职能作用。对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补充、整理和完善,明确实训工厂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实训工厂的安全、卫生、考核管理规定。实训工厂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知识学习、考核,岗前培训才上岗。积极鼓励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安全知识培训;维修检测设备,及时排查故障;增强实训管理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同时,对参与实验实训的教师、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从认识层次上树立严谨的安全观念,培养管理人员和实训学生的综合素养。
3.2 科学工厂改造,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对个别车间进行改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优化工厂布局,减少教学安全隐患。合理推进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在条件允许下,把企业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搬进校园,邀请企业工程师对实训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知识培训,在校内为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先进、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厂内学习、实践。
结合制药行业标准,制订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模拟企业工厂理念的实训教材。增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快更早的学以致用。
3.3 促进“教”、“学”、“研”相长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鼓励现有实训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加速培养现有师资,使其尽快具备“双师”素质;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学校实训师资力量的建设,更好的服务学生。
为了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可鼓励教师在实训工厂进行科研实验。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比赛,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视野。
3.4 改革实训课程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法
实训工厂内很多药物制剂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训工厂申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安排时间进行完整制剂生产操作,并全程录像,制成教学视频。图片、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融入实训工厂建设,将枯燥、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校内实训工厂内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加强了学生对机械运动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视野[5]。
提倡学生在实训工厂内自主设计实验,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来解决实训教材以外的技术难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灵活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5 优化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在实训工厂内组织岗前培训;实训工厂特有的小型 GMP 仿真车间,学生可在车间操作,熟悉和掌握 GM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相关规程。选择课程还要源于企业生产,具备实际应用性,兼有一定的趣味性。为充分利用生物实训工厂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在实训课教学的空余时间,可安排参观、公开课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
充分利用实训工厂教学资源,组织专业教师合理安排实验实训课程,例如: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与药品经营与质量管理实验实训等。实训工厂可使实验实训更系统化、整体化,让学生亲自体验从原料药到药物制剂,再到药品质量检测、市场营销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