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化学专业波谱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3-08刘玉婷尹大伟何珍红

广州化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共轭波谱基础知识

刘玉婷,尹大伟,何珍红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和确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材料、冶金、环境监测、制药、食品和商检等领域[1-2]。波谱分析课程已成为国内众多大学化学、化工、材料、药学和食品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3]。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其在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各种波谱法的基本原理、特征及谱图解析的一般方法。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解谱能力。作者在多年的波谱分析课程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结构解析要点等内容、积极探索适用于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波谱分析课程的应用性。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各种波谱法的基础知识里最重要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电子效应,因此加强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等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化合物结构的正确解析。首先,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在化合物结构中是直接的可以判断出来的,只要直接相连的化学键两端的元素不同就存在诱导效应,通过举例(如1-氯丁烷)说明诱导效应、诱导效应的作用效果(随碳链传递)。其次,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包括π-π共轭、p-π共轭、δ-π共轭(超共轭效应),对各类波谱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在讲授共轭效应时,采用模型加强学生对共轭的理解,强调共轭即共享、共平面,注重讲授在共轭体系中电子的离域造成电子共享的效果。波谱分析课程是在修完有机化学课程后学习的重要课程,关于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的产生及影响不太清楚,所以在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加强电子效应等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复习。

2 加强各类波谱影响因素的分析

各类波谱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结构因素)及外在因素(测试条件、溶剂、仪器等)。分析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波谱解析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外在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内在因素即结构因素就成了有机化合物波谱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UV、IR、NMR等波谱的影响因素里,都有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的影响。首先诱导效应对各类波谱特点的影响不同。比如在IR谱中,诱导效应越强,基团的振动强度越大,波数也越大。在1H NMR中,元素与氢的电负性相差越大,诱导效应越强,这个元素上所连质子的化学位移越大。在13C NMR中,元素与碳的电负性相差越大,诱导效应越强,对于同样键(单键或双键)这个元素上所连碳的化学位移越大。共轭效应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UV谱,共轭效应越强,共轭链越长,波长越大,红移;对于IR谱,共轭效应会使键的波数增大;对于NMR谱,共轭效应会使质子或13C的化学位移增大或减小。而对于MS,共轭效应也会使裂解方式有一定的变化。除此之外,各类波谱还有其特殊的影响因素。比如,在UV里,有共轭链的长短、电子跃迁类型、溶剂的种类、pH值等对波长的影响;NMR里有杂化轨道、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在MS谱中,有离子的稳定性、Stevenson规则、质子亲合能等的影响,在教学中,注意区别共性及个性,将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结构不同,谱图特点就不同。最好结合某些结构的谱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讲授,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因素及对化合物谱图的影响效果。

3 注重实例分析

在学习各类波谱时,除了所用教材中的实例外,根据教师科研的特点,适当引入科研实例。在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结合教师对实例背景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波谱分析技能,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各类谱图的基本规律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科研实例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掌握解析各类化合物谱图的基本特征,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学生往往对身边的研究感兴趣,故在教学中引入任课教师或本学院教师与波谱相关的科研实例,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使科研实例有近有远,有大有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的科研课题包括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4-6],这些内容在本科有机化学及波谱分析教材中很少涉及。比如二茂铁乙酰化反应得到的乙酰基二茂铁,跟原料相比,产物中多了乙酰基,那么谱图最大的变化就是产物中多了乙酰基的特征吸收。多的乙酰基使得产物在UV谱图中由于共轭链的延长而λmax增大;IR谱图中出现明显的C=O及-CH3的特征吸收峰,在此,针对IR谱图的特点,说明C=O的吸收特点、位置等信息,-CH3的存在使得整个结构存在饱和C-H键而在2800~3000 cm-1出现伸缩振动特征吸收、1380 cm-1出现弯曲振动特征吸收,这是饱和C-H键的特征吸收。对于1HNMR,乙酰基的引入,使得产物除了二茂铁环上质子的特征吸收外,出现了3个-CH3质子的特征吸收,而且在高场,这里给学生讲授核磁共振谱图中高低场的区别,质子的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等;在13CNMR谱图中,由于产物结构中有乙酰基,羰基碳是sp2杂化,氧的吸电子作用使得羰基碳的化学位移变大,在较低场,比二茂铁环上碳的化学位移大得多;-CH3中的碳是sp3杂化,所以碳的信息在高场;在MS谱中,产物除了会有二茂铁基正离子,还会有质核比较大的分子离子峰、丰度较大的乙酰基正离子的峰,这是产物与原料的区别。通过原料与产物UV、IR、1HNMR、13CNMR、MS几种谱图的解析及比对,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加强了波谱分析与有机合成的融合,将结构与谱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只是科研中一个结构简单的化合物的解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可以在教学中及时引入,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基础,引入较为复杂的结构的解析。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相关实例,结合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解析各类谱图,分析谱图的特点,分析各类谱图里的影响因素,加深学生对谱图解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索研究性教学

在教师讲授各章理论、增加实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及特点布置课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前沿课题,或者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作为课程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综述性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及整理文献资料,可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分析及总结文献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以后毕业论文或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课时允许或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生分组以PPT的形式对前期的作业进行汇报,同时提出建议、质疑及改进的方案。整个过程中,教师在论文的内容、格式、PPT的内容及格式上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作者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探索性教学,发现这种研究性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及深化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感受波谱分析的应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电脑软件的使用。

5 改革评价体系

在上述的教学探索基础上,将以往的评价体系(平时占10%、笔记占20%、闭卷考试占70%),改革为一种多形式、分阶段、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比例适时调整):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30%)、文献总结及汇报(20%)、期末考试(4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和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基础知识,督促学生学习。期中考试在紫外、红外光谱两章结束后进行,采用开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前两章内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及综合解析题。作者通过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表明,综合考评能比较准确的评定学生的成绩,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综合评价的目的。

总之,在应用化学专业波谱分析课程教学中,根据专业及学生就业的特点,加强基础教学、注重应用、改革研究性教学模式及综合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研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共轭波谱基础知识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清律的基础知识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巧用共轭妙解题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掌握基础知识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检疫性杂草假高粱与近缘植物种子的波谱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