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与德育的整合
2020-03-07李红宇
李红宇
[摘 要]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也是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能力教育。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塑造成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活、做人,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加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审视力,培养学生正直、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美术教育;德育
美育与德育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科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更要把德育科学合理地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将德育与美术教学相整合。
一、创设美术教学情景,将德育融合到美术课堂中
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意识,将美育与德育融合起来,让学生健康成长。
1.充分利用恰当的美术课题融合德育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美术二年级《友谊卡》这一课题时,通过制作友谊卡,学生把对好朋友的感谢,都體现在卡片里。为了让朋友更喜欢自己的设计,学生会深思熟虑,设计的图案和画面的风格都符合朋友的喜好。在制作卡片之时,教师不仅让学生给好朋友制作,还要为平时在班级与自己有小矛盾的同学,也制作一张“友谊卡”,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竟然主动承认起自己的错误来,这样两个人的小矛盾转化成了一种来之不易的友谊。这节课的内容又延续到了课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又制作了多张“友谊卡”,同时,还有送给老师的“感恩”卡。笔者将此课,录制成了参赛课,参加了黑河市赛课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2.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融合德育
欣赏课是美术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美术能力的途径。所以,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素质,还能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六年级上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中徐悲鸿《田横五百士》这幅作品,其创作背景是1927年秋徐悲鸿回国,当时正值蒋介石叛变了大革命,祖国灾难深重,他痛恨国民党反动统治,痛感知识界不少人投靠了国民党反动派,丧失爱国者应有的气节,所以时代召唤“威武不屈”的“高节”。《田横五百士》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于1927-1930年创作出来的。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在介绍完创作背景之后,我适时地播放幻灯片和音乐,很多学生都受到了震憾。
3.在体会我国民间艺术品中融合德育
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达到德育的效果,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辨别和鉴赏的能力。其次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在我国特有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及国画教学时,我往往会追溯历史,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特有的绘画方式(国画)的神韵,赏析艺术的要点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在“美”中自然领悟,建立自己对美的正确认识。在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学生能将这些感悟带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培养他们认真思考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笔者任教的二年级美术班,农村的学生严重流失,这届的学生只有10人,8名女孩和2名男孩。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各种各样和实实在在的故事,虽然班级人数不多,但也要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有一名男孩张某,平时很少说话,课间操时其他同学都很开心地跳动,只有他跟不上节奏,甚至有的时候都不跳,他平时也不淘气,属于那种思维和动作都有点慢的孩子。上课时,有的学生都已经开始涂色了,他的作品还没有成型。于是我就因材施教,每节课对他的美术作业要求稍加改变,只要求他画简单的画,他还是完成得比较慢。但是我发现这名同学平时特别爱劳动,经常主动打扫卫生,我就以他的热心助人的好品格为突破口,经常表扬他,并告诉其他同学:张某怕咱班卫生不合格被扣分,每次他看到哪位同学的地面脏或班级哪里不合格,都会主动地清扫,我们应不应该谢谢他?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应该谢谢他。
这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怎么教育,以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格。我要让这种好品格得到升华,所以我趁热打铁,对张某说,大家有困难,你帮助了大家,你有困难,大家也帮助你好不好?他腼腆地点了点头。这样就弥补了美术课上时间不够的缺憾,课下张某想画画,有问题需要求助时,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的帮他。课堂上我也会找到他美术作品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同学们也都很善良,都会大声地发出赞赏的声音。这么做,有效地增强了张某的自信心,他以后的画作都能很好地完成。有一次,他画大树上挂的小房子,大树线条比较麻烦,在同学积极主动的帮助下画出了大树,接下来,他就自己研究画房子,我惊奇地发现房子上的窗户、开门的透视和其他部位,他都观察到了,不会盲目地去画了。
现在,二年期上学期已近一半,每次画画,都要到我的画板附近和我一起画,不再像以前一样,怕我看到他的作品了。虽然他的作品不是最好,但是他的自信心和热心助人的好品格已经影响了每名孩子,其他孩子们看到张某都这么努力,他们也更加努力了。
二、德育工作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误区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要把美育与教书育人相结合,只传授知识不塑造心灵,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然而,在学校教育中,美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美育的实施途径比较单一。我们在强调德育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德育不等同于美术教育,他只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两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和弊端。
1.部分美术教师为了创设轻松的美术课堂学习气氛,会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过于游戏化,过度体现了美术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游戏色彩,在这个基础上将德育教育进行融合,就很难达到预想的美术教学目的。
2.美育不是简单的艺术技能的教育,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注重传授美术技能进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对美育延伸的德育教育工作。
3.美术教材中德育的渗透滞后于教改工作的发展。其一,思想品德课已经列为单独的科目,而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其二,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按照大纲的要求,只是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采取了多种方式。
美育,旨在育人,它不单纯是为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创造型的新人。美术课堂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好品格,还可以使孩子放松身心,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调查资料表明,在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中有25%~30%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不少孩子的主观反映与客观刺激极不一致。他们执拗、任性、无理取闹,自理能力极差和不自信,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是长期不良教育形成的。不良教育起初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消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反复出现,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变成不健康的心理,而学习美术可以克服这种不良教育的影响。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而绘画,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更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美育的开展,是一条漫长的路,教师只有注重细节引导,坚持美的启发,才能让美育真正渗透到美术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袁卓.以美育人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教研),2018(28):62.
[2]王佳,李敏蕾.谈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之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4-125.
(责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