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个性的星星点亮阅读的天空

2020-03-07唐绿蓝

黑河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

唐绿蓝

[摘 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创造思维不断发展,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教师重点围绕“找准文本切入点”“善于捕捉文本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 “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读写结合”等四个方面,将个性解读教学落到实处,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个性解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不断发展,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受其生活环境、阅历、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方面影响而显现出差异性、独特性。如何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个性,实现有效的体验感悟,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求异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阅读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下面以《凡卡》的教学为例,谈谈几点看法:

一、找准文本切入点,体会文本内涵,深化个性化阅读体验

《凡卡》一文结构复杂,全文由作者叙述、凡卡的信及信中对乡村生活的回忆等三部分组成。这种独特的文体,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那么。可以便于学生熟悉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中,教师找准文章切入点,从一个“苦”字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内容描写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从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生:凡卡过着“挨饿”的生活。(朗读相关句子)

生:凡卡没有鞋穿,晚上睡在过道里,冬天里“挨冻”。 (朗读相关句子)

在学生通过朗读、批注等形式找出文中凡卡遭受的各种苦难之后,教师适时地进行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过着“挨打”“挨饿”“挨冻”“受困”的痛苦生活。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一首小诗。

在繁华的莫斯科,他遭遇到  _________,他忍受着  _________,他忍受着_________,他忍受着  _________,鞋店里有那么多的鞋,但   _________,鞋店里有那么多的人,但 _________,他只有九岁啊!我听见,他在 _________,我知道,他想_________ 。

学生饱含感情、自由创作诗歌,写下了不同的内心感受,个性化阅读体验得到了升华。他们在个性解讀中深切地体会到凡卡可怜、悲惨的生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不仅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刻认识,而且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善于捕捉文本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激发个性解读的兴趣,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从宏观角度表达文章内涵,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从微观角度表达文章内涵,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文《凡卡》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所谓“对比”是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双方同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的表现手法。课文中的“对比”凸显为: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和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出现“对比”的地方,并谈谈自己的个性化体会:

生:愉快的乡下生活与悲惨的学徒生活形成对比。

师:这种对比起到什么效果?

生:以乡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反衬出城里孤苦的生活。

生:通过与以往生活的对比,突出凡卡现在的可怜。

师:课文中还有出现“对比”的地方吗?

生:凡卡的“好梦”与现实作对比。

师:这种对比起到什么效果?

生:凡卡的梦是不能实现的,通过对比突出了现实的残酷性。

生:通过对比,引发读者对凡卡的同情。

生:课文中还出现另一个“对比”的现象:凡卡所说的“这儿的人都打我”,与他写给爷爷的信中说的“要是我不听话,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这两句话中都出现“打”字,但前面的“打”与后面的“打”形成了对比。

师:大家认为这两个“打”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的“打”指的是凡卡遭受老板一家的虐待,后面的“打”是凡卡做错事,爷爷才打他。

生:前面的“打”是恶毒的,后面的“打”是疼爱、是爷爷对凡卡的教育。

师:此处的对比,意义何在?

生:在对比中,反映出小凡卡对爷爷的爱、对亲情的渴望,对老板一家的恨与厌恶。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找出“对比”,饶有兴致地进行自读自悟,独立理解、探究,感受到“对比”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再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生:在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反复出现他在喊“亲爱的爷爷”,哀求爷爷带他回家。

师:这位同学十分细心,找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大家体会一下,“反复”的手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适时的引导,引发学生个性解读的兴趣,他们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是“用情至深才反复”,凡卡只有爷爷这个亲人,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亲人的怀抱;有的学生说“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表明凡卡强烈的愿望就是回到乡下;有的学生说文章中运用“反复”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凡卡撕心裂肺的呐喊,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苦。

师:除了“反复”,课文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课文里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教师请学生说说朗读后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课文中描写乡村生活时使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令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有的学生说,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刻画出凡卡渴望自由、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说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乡下生活显得生动、有趣,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深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他们多重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得以拓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增强。

三、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处理与个性解读之间的关系,提高个性解读的有效性

《凡卡》一文中插叙部分写出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乡下生活的确是那么美好吗?教学中,有的学生误认为爷爷在乡下生活得很好:爷爷穿着羊皮袄,白天不用干活,在厨房睡觉。尽管这个学生的见解有别于他人,显得独特,但其实是错误的,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对此,教师应巧妙地指导学生再深入解读文本,引领学生把握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在凡卡看来,乡下生活很快乐。其实,乡下生活并非如此,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乡下生活不如意的地方。

(学生再次品读课文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爷爷年纪大了,还要守夜,而且还冷得缩成一团,吭吭地咳。这说明爷爷身体不好,但是为了生存,他再冷也得出去守夜。

生:爷爷白天睡在厨房里,连一个家都没有。可见,他很穷。

学生们通过个性解读,发表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因势利导:可见,当时在沙皇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贫苦、悲惨的生活。但是,造成凡卡悲剧的原因仅仅是这个黑暗的社会制度吗?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围绕文本的价值取向再次进行讨论。

生:连和凡卡一樣地位低下的伙计也捉弄他,说明不仅地位高的人心狠手辣,地位卑微的人同样也心存冷漠。

生:当时社会上的人一点同情心也没有,这么小、可怜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关心他。

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文本的价值取向呼之欲出:凡卡的人生悲剧还在于社会道德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得文本的价值观得以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四、读写结合,知行合一,个性解读课文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是教学原则“知行合一”的具体表现,是对文学作品个性解读的强化。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个体,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来进行写作,他们围绕原文故事发展的情节,兴致勃勃地进行构思、想像。续写的热情高涨、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表达的情感细腻。有的学生续写道,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凡卡最终无法逃离悲惨的命运,梦醒后被老板毒打致死;有的学生则想像出革命胜利后,旧的社会制度被推翻,老板受到严惩,凡卡获救,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学生们栩栩如生的续写,融入了他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为原文增添了个性化色彩,使文本更为丰富、多样。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相互促进,完美的结合,让读者从原文内容的视角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解读能力及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詹梅珍.平等对话 个性化阅读[J].福建教育,2004,(08).

[2]王崧舟.“感悟” 纵横谈[J].福建教育,2004,(04).

[3]许发金.构建基于阅读教学能力的目标导向教学[J].新教师,2018,(09).

[4]刘仁增.多元解读要坚持“四性”[J].福建教育,2005,(05).

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以及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文学作品个性解读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QG1352-117)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