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0-03-07谭丹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高职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存在阶段性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对此,提出要构建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模型,主要路径包括: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着力点,调整教学目标;探索实践元素融入课程的多种途径,更新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进行教学绩效评价;评估学生的各个学业阶段,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效果反馈。

[关键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经管类专业;高职

[作者简介]谭丹(1976- ),女,湖南保靖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6〕400号,项目主持人:谭丹)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3-0104-04

创新创业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力和新途径。在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育人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训练等方面,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在社会发展需要和政策引导的双重动力下,本文聚焦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要求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社会对创新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大,而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对于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经管类专业人才,不少专家学者对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牟燕妮认为经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未形成体系,其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社会资源条件欠缺是主要影响因素。王悦认为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入经管类专业教育是及时又恰当的。林杨、黎元生等人提出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驱动创新发展并做好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焦娜、王菁提出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使学历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朱娟、邓琪等人认为应该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实践教学中。颜进、吴宇虹提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包括专业认知训练、基础业务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研究创新训练四个教学要素。可以看出,学者较偏重于实践教学的共性研究,对实践教学的交叉性研究并不多,一些研究的角度较为单一,过于强调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相互匹配与支撑。

二、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中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完善的科学指导,计划、评价、反馈制度不完善,需进行全面审视与改革。

1.阶段性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经管类专业教学以学制划分阶段,是典型的“任务型”教学,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这种学制划分阶段不利于真正区分学生各个时期质变的情况,也无法探知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传统的教学阶段目标制定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水平,导致阶段性教学目标始终与实际培养目标不匹配。

2.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等学科课程及课内实验门类多,如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虽然涉及实验的课程多,但这些课程缺乏整体性规划,复合型、学科交叉型、跨专业型等多元化实验较少,且课程实验设计的社会背景多集中在该课程开设初期,更新慢,课程内容滞后。因此,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科实验无法及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第一,理论与实践分离。当前教学活动中,尽管课内学科课程按照教学大纲配套有相应实验课,但在实践时,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甚至脱节。主要表现在:实验在理论课结束后,缺乏与理论相结合的大纲;实验教学中,仅停留在实验软件或其他配套实验设施的操作、熟悉,而对实验原理讲解少;校外资源不足,学生校外见习时间短,校外实践考核未与校内考核要求匹配。

第二,一些教学形式流于形式。目前经管类院校实践教学形式多集中在课堂案例教学、实验模拟教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教学、专题调研、入企实习五类模式,人才培养很少与企业工作深入对接;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学科实验,对于课外、校外实践的内容、次数、时间均较少,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三,教学条件尚有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或是实践功能单一,设施落后。

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的方向相对较模糊,对课外、校外的实践教学更是未能及时评估、追踪。目前多数经管类专业主要根据课内书面成绩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实践性指标所占权重较小。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主要根据课时任务及学术研究成果,实践性教学成绩在绩效评估中比重很小。

5.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各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果未能及时做出反饋,且通常只有在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反馈,存在“重结果,反思少”的问题。此外,在搜集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工作能力反馈方面的工作也做得不够。学生在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开始工作后的一定时间内,其工作实践能力是对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最佳佐证。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型构建

创新创业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满足市场化、复合化、社会化的要求。构建科学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级实用型人才。

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是以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业阶段呈递进式推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目标、内容、管理、评价、反馈等教学步骤组成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理论与实践共建体系。立体化实践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创新创业背景下市场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在当下生态教育圈显得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