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唤醒内在力量
2020-03-07章锡飞
章锡飞
【摘 要】教师语言对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期、道德品质与世界观的形成期的小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运用预设性提问、一般化技术、例外提问、刻度化询问、奇迹询问及振奋性鼓舞等技术,不断向学生传递信任与鼓励,唤醒学生积极正向的内在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焦点解决;正向唤醒;应用策略
小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期、道德品质与世界观的形成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而教师语言往往能直接影响小学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语言普遍为命令式、机械式、直白式,存在说教过多、主观评价过重、提问缺乏引导作用等问题。这样的教师语言聚焦于学生的问题,很少关注学生的长处,一番交流后反而使学生心理受挫,削弱了他们的内在力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因此,教师要运用一种新的语言模式,挖掘出学生的内在资源,唤醒其正向积极情绪。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语言模式与学生交流,不仅挖掘了学生个体的优势和力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
一、SFBT的基本理念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关注个体的优势与资源,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从传统的“缺陷视角”转变成“成长视角”[1]。SFBT是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及其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的。其精髓在于利用来访者的个人正向经验,建立行为目标并加以改善,最终获得良好效果。
SFBT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解决自我问题的专家就是自己,相信个体具备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资源,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二是认为问题同样具有正向功能,即问题能帮助个体思考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对自我产生正向期待,从而加深对问题正向意义的认识;三是不关注问题,而是关注问题的解决,也就是从传统的追因模式中摆脱出来,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
二、SFBT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主要包括预设性提问、一般化技术、例外提问、刻度化询问、奇迹询问及振奋性鼓舞等技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对这些技术加以运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师语言,以新的视角展开有效的师生交流。
(一)预设性提问,快速聚焦目标
预设性提问是指提问并非为了寻找原因,而是建构解决问题的导向思考,暗示、导引当事人往正向的、未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思维,以期用积极的观点促使改变的发生。例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整个课间都处于兴奋状态,甚至下一节课已然开始,依旧难以安静下来。于是,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在体育课上十分开心,可现在第二节课开始了,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中高效地学习,有优秀的表现。那么请问问自己,‘我在这节课中想要达成什么目标?该用怎样的状态来投入呢?”教师的问题就是一种预设性提问。它不局限于探求问题的原因,而是通过积极暗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意识到错误行为,迅速做出调整,快速聚焦目标,达成预期效果。
(二)一般化技术,建立自信之源
一般化技术是指觉察问题的普遍性,从而减少学生的自卑情绪,最终以信心、勇气、决心和行动来代替。学生A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尽管他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但却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下课后,也总喜欢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为了帮助学生A建立自信,教师运用一般化技术与他进行了交流:“我发现你听课时有股专注的劲儿,这好棒啊!你知道吗?我多么希望能在课堂上看到你积极举手发言啊!其实像你这样听课专心但不敢发言的学生有很多,我在读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这里,学生A的神情松弛下来,主动向教师询问当年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改变方法。案例中,教师通过一般化技术说明他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通过自我暴露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自卑心理,从而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此敞开心扉,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化技术帮助学生找回了内在力量,重新建立起自信。
(三)例外提问,相信量变到质变
良好的沟通是以互信为基础的。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并非在所有的时间、场合都会出现问题。即使出现问题,尤其在不太严重的时刻,学生会自觉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尝试解决,这就是“例外”事件。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例外,通过提问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资源,树立起乐观的自信,努力从例外的“小改变”走向有意识的“大改变”。
例如,学生B平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不留神就会开小差,不是忙着转笔玩就是忙着在抽屉里折纸,导致他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一节课,教师关注到他听课特别认真,还能主动参与学习,真是令人惊喜。于是,教师及时抓住这一“例外”进行沟通:“你今天听课坐姿挺拔,很是专心、投入。老师真开心,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小B有些害羞地说:“今天的课很有意思,似乎有个‘声音在提醒我别分心。每当我忍不住的时候就用大腿壓住手,努力管住自己。”教师立刻表扬他:“你做得很出色,甚至找到了认真听课的方法,我们为你点赞!”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由“例外”带来的“小改变”,用真诚赞赏学生,用提问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也能改变,也能进步,从而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不断的正向强化中,学生的正向“小变化”越来越多,最终由量变走向质变,形成“大改变”。
(四)刻度化询问,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刻度化询问是指利用数值的评量,协助来访者把抽象的概念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这一技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十分有用。
例如,学生C的作业潦草,字迹东倒西歪。教师请他按照0~10的区间给自己的作业评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0分表示很不满意。学生C 自评为5分。教师问:“假如可以提升,你觉得可以提高到几分?”学生C认为可以提升到8分。教师立刻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哇!一下子可以提升3分,不容易啊!我已经感受到你对写好字充满了信心。那8分与5分的作业有什么不一样?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达到8分?”“写字时要更认真,看清字的笔画和结构后再写;速度不要太快,字的间距要均匀,两个字之间的笔画不能相连。”学生C回答得头头是道。
通过刻度化询问技术,学生不仅能清晰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而且明白了自身努力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对自己的进步充满了期待。这远比教师盯住学生问题、聚焦缺陷的做法有效。
(五)奇迹询问,遇见更好的自己
奇迹询问是一种具有未来导向的提问方式,即依照来访者的参照架构加以想象问题解决了、问题不存在时的景象,使来访者的焦点由现在和过去的问题转移到未来导向、比较满意的景象中。
如学生D经常拖欠各类作业,家长也不管了,常常需要教师第二天叫进办公室,督促其补做,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采用奇迹询问技术与D进行沟通:“其实你也很想按时完成作业,对吗?”“嗯。”教师随即又问:“假如有一个魔力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来,那请你想象一下,一旦你从明天开始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结果和现在会有什么不一样?”D回答道:“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课间能与同学一起开心地玩,不用去办公室补作业了。”“你看到的景象真是太棒了!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实施呢?”“我今晚一定好好做作业。”
案例中,教师运用奇迹询问帮助学生看到一旦认真完成作业后的美好未来,并对所期望的问题解决方案产生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描述。学生明确了努力方向,激发出内在的积极力量,充满动力地去追求自己心中想要实现的目标,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奇迹询问的重点不在于探究问题成因,而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自己想要的、与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促使其思考一个改变当下现状的目标,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六)振奋性鼓舞,提升自我效能感
振奋性鼓舞是一种强大的赋能技术,是通过对来访者表示支持与肯定的方式,激发当事人的自信心,从而积极营造正向氛围的技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一旦捕捉到其闪光点,就要发自内心地给予大力赞赏,在集体中营造正向激励的氛围。如教师一边说“你成功解决了问题,太厉害了”,一边用竖大拇指、全班鼓掌、颁发奖励卡等形式及时给予肯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充满着被认可、被肯定、被赞赏的内心渴望,所以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会滋养学生的心田,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营造的氛围会使他们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和自我效能感。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为师生交流带来了新的视角。教师在实践运用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不断向学生传递信任与鼓励,真正唤醒学生积极正向的内在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梅特卡夫.高效教师:焦点解决取向在学校教育的应用[M].钟爱芳,李晓莉,张春红,译.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
[2]許维素.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5):48-51.
(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