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空间异形索塔外观质量控制
2020-03-07刘文婷吴道优
刘文婷,吴道优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1121)
1 工程概况
白居寺长江大桥工程中,P7、P8 两主墩索塔设置为水滴形混凝土结构,各自均为2 个塔柱+3 道横梁的布置方式,两墩索塔结构完全一致。索塔总高度236m,分上下塔柱2 部分,高度分别为181.8m 与54.2m。上塔柱(索区)施工使用到C55 钢纤维混凝土材料,下塔柱为C40 混凝土,针对下塔柱+182.248~+201.250m 区间均采取C20 混凝土填充的方式,剩余结构与横梁施工所用材料均为C55 混凝土。
该桥主塔采取的是水滴状异形结构形式,上部与中部横梁均采取的是圆弧面设计形式,内部设置为异形多腔体,总体上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对此,下文针对空间异形索塔塔柱施工展开探讨,提出外观质量控制措施,为斜拉桥的建设提供支持。
2 塔身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施工缝凿毛、清理→下横梁弧形底板施工→1~3#节段与下横梁同步施工→4~8#节段施工→9~14#节段与中横梁同步施工→15~17#节段施工→18~43#节段施工→44~45#节段与上横梁同步施工→46~55#节段施工→塔冠施工→附属结构施工。
2.1 钢筋劲性骨架
白居寺长江大桥塔柱施工为典型的高空作业项目,此阶段对钢筋定位精度提出较高要求,塔柱施工时有必要增设劲性骨架,以便提升稳定性。此处采取的是小断面桁架结构,形态方面为等边三角形,采取分榀分节加工的方式,并基于运输车转移到施工现场以便吊装作业,经焊接后形成整体结构。
劲性骨架由3 部分构成,即竖向立杆∠75mm×8mm、水平横杆∠75mm×5mm、斜撑∠50mm×5mm,单个塔柱可分为8个单元,劲性骨架整体标高为9m。工程中对各节段安装精度提出较高要求,采取加工场制作的方式,经吊装后采取焊接处理措施,并将其暂放于固定台座上,有效避免结构变形现象。
2.2 索导管劲性骨架
白居寺长江大桥塔柱索导管工程量较大,为提升施工效率,索导管采取的是整体吊装的方法。施工中,需确保索导管轴线定位精度,其误差需在5mm 内,考虑到高空作业项目危险性较高的特点,为尽可能降低索导管安装难度,采取的是先焊接后吊装的方式,即索导管与劲性骨架经焊接处理后,再将所得的整体结构吊装并安装,在现场负责人的指挥下实现精确定位。
2.3 模板施工
2.3.1 外模施工
白居寺长江大桥塔柱中的外模板,基于液压自爬模的方式展开施工作业,设置下塔柱外侧曲面段时,采取的是定型钢模翻模的方式,并利用竹胶板模板顺利完成横梁安装作业。各节段施工作业时都要模板收分,且在爬模上施工作业,以提升作业精度。
2.3.2 内模施工
塔肢内箱室采取变截面形式,基于钢模组经拼装作业后得到完整的定型模板。横梁处的箱室总量较多,此部分采取竹胶板施工的方式。所用定型钢模总高度4.8m,实际施工中浇筑高度4.5m,顶面适当预留3~10cm,以满足蓄水养护需求。
2.4 混凝土施工
上下塔柱、上部及中部横梁浇筑材料保持一致,均为C55混凝土;考虑到桥塔锚固区的特殊性,向其中掺入钢纤维,具体用量为50kg/m3,基于此方式提升混凝土抗裂性,并利用C20混凝土材料完成下塔柱的施工作业。依据本次施工要求,确定索塔混凝土总量,即57 311m3。
2.5 混凝土养护及温控系统
2.5.1 安装冷却水管
从结构特性考虑,塔柱下横梁处设置为实心段形式,单节浇筑高度达3.75m,为满足施工要求,需在该处安装冷却水管,结束浇筑施工后展开持续性养护并达到7d,以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
2.5.2 养护
索塔高度较大,考虑到强度与外观2 方面要求,需做好养护工作,本工程中采用涂抹养护剂的方式。
2.5.3 确定最佳拆模时期
受混凝土表层温度偏高的影响,将与施工现场温度形成明显差异,随之提升了拆模保温难度。对此,需控制好拆模时间,以白天温度较高的时段为宜,尽可能缩小混凝土与外界的温差。
3 索塔外观质量原因及措施
3.1 索塔外观颜色偏深,部分区域有色差
3.1.1 原因分析
改变混凝土颜色的因素较多,常见有原材料质量、配比、现场作业温度等,相较之下以原材料的影响最为明显,所用水泥的品类将成为改变混凝土颜色深浅的关键。关于白居寺长江大桥塔柱各节段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情况,其受到了浇筑时间以及现场温度的影响,根据施工资料得知,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致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作用的持续时间存在明显差异。若处于高温环境,将明显提升混凝土水化速度,产生大量Ca(OH)2,颜色方面呈灰白色。从这一规律来看,若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展开施工作业,该处混凝土颜色将加深。此外,伴随环境温度的提升,混凝土坍落度随之加大,使得水灰比发生改变,即便相同节段的不同区域也存在颜色差异的现象【1】。若原材料中砂含水量发生改变,对应的混凝土坍落度也不尽相同。本施工中采取的是泵车分层、循环布料的方法,由于施工截面偏大,作业时间相对较长,布料点易发生混凝土粘贴模板的现象,加之高温环境下明显的水化作用,最终混凝土颜色较深,并产生局部色差。
3.1.2 改进措施
塔柱各部分颜色需达到均匀状态,对此要针对原材料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注重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明确泥土质量。未经许可不可改变塔柱混凝土坍落度,以泵送高度为基准,针对中塔柱与塔柱做灵活调整。合理优化布料工艺,适配中心集料斗并将其置于塔柱节段顶部,在分溜槽的辅助下将混凝土转移至指定区域,从而达到均匀布料的效果。尽管部分混凝土水灰比有所提升,也能够分推至其他区域,此时水泥过早硬化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
3.2 混凝土局部收缩裂纹
3.2.1 原因分析
基于下塔柱实际情况,采取翻模施工工艺,综合考虑现场生产要素(拌制能力、混凝土性能、现场温度等),单节段施工周期为10~12d。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塔柱部分节段出现细小裂纹,各长度不均,多为0.3~1.2m,所有裂缝宽度都在0.02m 内,暂未表现出发展趋势;从分布位置来看,以装饰槽处居多,该处大部分裂缝在拆模前便已生成,塔柱为大截面设计形式(长32m、宽9.2m),且含有大量装饰,所用水平钢筋数量相对较少,是极为脆弱的区域,因此,装饰槽位处产生明显的收缩裂纹。
3.2.2 改进措施
由于整体周期较长,需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以达到控制拆模裂纹收缩的效果。结束混凝土拆模作业后,需通过喷淋的方法做好养护工作。下横梁节段施工过程中,现场温度处于较低状态,为避免材料质量问题,需利用土工布将其有效包裹,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3.3 根据桥梁结构特点的塔身外观控制措施
除上述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还可采取以下内容对塔身外观进行控制:
1)塔身施工时使用性能较好的混凝土,提升搅拌均匀性,不可出现外掺剂等材料分布不均的现象;
2)塔身模板的刚度需足够合理,在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还要避免拆模变形现象,塔身外模可使用大块钢模结构,以便控制模板接缝数量,各模板的固定措施必不可少,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为宜,模板需满足平顺的基本要求;
3)模板使用前需采取清理措施,完全处理表面浮锈后再刷涂脱模剂;
4)塔身施工放样对精度提出较高要求,在使用天顶准直仪铅垂线控制法的基础上,辅以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彼此之间相互验证结果,全面确保塔身放样的精确性【2】;
5)做好塔身浇筑前的准备工作,需在钢筋表面设置混凝土垫块,彼此间距控制在40cm 内,此举目的在于避免露筋现象,实际浇筑过程中,需合理布料并振捣,不可出现混凝土离析、漏振等问题;
6)各预埋件的标高需得到合理控制,相较混凝土表面高度而言需略低3~5cm,最后使用同标号水泥补齐,使该部分与混凝土面有效衔接;
7)结束塔身混凝土拆模作业后,便进入到养护环节。采取防水纸包裹的方式,利用胶带纸将其粘接成整体,提升防水覆盖效果;
8)与横梁衔接的区域有必要设置垂直施工缝,该处在满足强度要求后凿毛处理,随后使用压力风深度清理,持续洒水使得施工缝处于持续性湿润状态,此项工作需维持到新浇筑混凝土之前;
9)利用锥形螺栓实现对各模板的有效连接,完成模板拆除作业后需填补锥形螺栓孔,使其能够与混凝土面保持平齐的状态。
4 结语
斜拉桥是现代桥梁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但施工环节较多,以主塔施工难度最大。对此,本文围绕白居寺长江大桥主塔施工展开探讨,提出质量与外观的控制措施,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