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留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实践浅析*
2020-03-07马素芳孙体健卫建琮
马素芳,卞 伟,李 波,孙体健,卫建琮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01)
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为了与国际教育接轨,已经开始大量引进来华留学生。与此同时,如何用接近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来华留学生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结合我国的语言特点和学习难度,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的留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学校提倡教师进行全英教学。然而,由于绝大多数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虽然都讲英语,但是受地域和口音影响,在发音和听力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次,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教育背景、宗教信仰等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最后教师本身在全英教学过程中存在有听说能力问题,这样使得在全英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1-3]。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而人体内许多生物大分子都属于有机化合物,可见有机化学作为后续其他专业基础课的一门支撑学科,在医学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有机化学在其自然科学课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这就要求每位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相关知识,当然留学生也不例外。但因为这门课程本身内容比较抽象,加之留学生存在一定的语言和教育背景差距,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通过全英教学使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机化学相关知识显然值得我们深思。作为留学生有机化学的一名主讲教师,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总结得到的一些经验体会:
1 认真了解留学生的总体情况
我校自201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临床专业国际留学生,其中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还有少部分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对于这些国家的留学生,首要存在的便是语言特点。虽然他们的官方语言大多数是英语,但由于地域差异,产生了各样的口音,故而难免会影响彼此间的沟通交流。有机化学通常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虽然学生已经开始了汉语的学习,但是汉语水平一般都还比较低,若用中文讲授知识显然可行度较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自学或者参加英语辅导班的形式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水平,针对本就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更需通过精准的英文讲解使其尽可能更快掌握;另一方面,在学生业余时间多和他们交流,师生之间尽快适应彼此语音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所处的教育背景有别。虽然留学生来我校后接受的都是大学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其在中学阶段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加之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异,使得他们的化学教育背景参差不齐。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讲课过程中要充分兼顾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难点重点要把握适中,争取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2 教师的课前准备
留学生虽然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之前,已经开始了汉语口语和听力的学习,但主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对于有机化学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教师只能通过全英教学进行授课。所以整个学期的有机化学课程,我们通常安排由三位老师共同完成,分别承担一部分教学内容。明确分工后,老师们按照教学内容和大纲进行备课、写教案、写讲稿。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于留学生知识储备各异,学习能力差异大,甚至有的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国内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去准备,会造成绝大多数留学生因难以理解所学内容,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在兼顾绝大部分留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因材施教,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合理删减不同章节的部分内容。例如,对于每一章涉及到的不同化合物所具有不同的核磁、红外、紫外、质谱等特征波谱数据解释的内容进行删除,同时在绪论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所了解,但不要求其掌握;对于有机化学中涉及到的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以及消除反应等的反应机理进行适当的删减,避免学生因学习内容太多对知识点混淆,无法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2]。此外,在各个章节的开讲之前,通过引入有机化学与医学相关或者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进而引出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深理解和记忆。
其次,对于有机化学的全英文授课,准备课件、教案和讲稿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中要求教师能够将用到的每一个单词尽可能以标准的发音念出来,所以需要授课教师提前写好教案和讲稿后,将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特别是专业词汇要进行反复练习,避免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脱节。关于ppt的制作,有机化学由于其自身特点,许多化合物的名称可以通过化学结构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将分子结构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制作,以便学生一目了然。
但尽管这样,由于留学生的语言差异,以及不同国家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深度的差别,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为此,如果将课程在学习之前进行更系统化的学习,教师主要侧重于专业术语的讲解,有机化合物命名和分类的讲解,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之前,对有机化合物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更有助于其掌握知识点[4]。
3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首先传统与现代结合,教授与引导并重。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必要时引入动态图和实验视频。比如:在讲Tollens试剂可以鉴别醛酮是因为Tollens试剂能氧化醛,有银镜现象产生,而酮没有。像这样的知识点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先通过播放一个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引导激发他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再通过文字描述和反应方程式结合进行解释。这样一来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通过视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加深了印象,更易掌握。
其次合理利用翻转课堂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并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比如,在学习立体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分子结构的空间认识,在学习中通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本章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为其提供分子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化合物的分子球棍模型,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搭建的模型总结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所成的空间构型、中心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等等;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得分享给其他同学,包括在模型的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分享从中能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更强。
4 结合实验教学
单纯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枯燥乏味,因而结合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之一。通过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结合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为我校留学生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包括常压蒸馏、植物色素的提取和薄层色谱分析、乙酰苯胺的合成以及分子模型实验。这些实验内容涵盖了有机化学实验中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以及对分子立体结构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
然而,由于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要涉及到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有机试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由2~3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一位教师负责课程的讲解,必要时进行实验演示,特别强调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特别是操作中的细节性问题。比如在做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中,一方面用到的试剂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乙酸,教师一定要强调取完试剂后要立即把瓶盖盖好,减少试剂的挥发;另一方面是该实验要用到“回流”的实验操作,教师在授课和演示操作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加热套、冷凝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而另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协助主讲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标准和规范,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原因;叮嘱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等[5]。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保证实验安全顺利的完成,对学生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保证数据记录的真实准确,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5 结 语
作者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以及课程特点,对有机化学在留学生群体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浅析。此外,结合我校对留学生的教育方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不断探索解决,因此作为一名面向留学生授课的高校教师,我们应该加强了解来自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努力探索适合留学生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促进我校国际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