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三元材料浸出液中多金属离子分离研究进展*
2020-03-07周思源刘佩文
杨 轩,董 鹏,孟 奇,周思源,刘佩文
(1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2 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3 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4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操作安全等优点,在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年产量由25.1亿只猛增至41.8亿只,截止到2018年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已突破120亿只,产量巨大。
锂离子电池的平均寿命有限(大约2~4年),随着锂离子电池使用量的大幅增加,必将产生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电解质,这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2]。然而如果运用合适的方法回收这些重金属,不仅能节约金属资源而且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面来看,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有价金属是非常重要的。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通常包括预处理、浸出、分离或再生几个步骤,其中分离是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文综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的分离方法,对比各分离方法的优缺点。
1 分离工艺
分离是指分离浸出液中Ni、Co、Mn等有价金属,分离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萃取法、沉淀萃取联合法。
1.1 沉淀法
沉淀法通常是指向浸出液中入沉淀剂,使其与有价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沉淀物,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和沉淀条件是沉淀法的关键。
Meshram等[3]在pH=1.5,温度323 K,时间2 h条件下将草酸逐滴加入到三元材料浸出液中,沉淀出草酸钴,纯度达到95.91%;随后将pH值调整到7.5,用饱和Na2CO3溶液选择性沉淀Mn,沉淀率达到92%;过滤后将pH值再次调整到9.0,室温下搅拌2 h,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得到NiCO3沉淀,沉淀率达到89%;再次调节pH值至14并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得到的白色沉淀物与溶液分离,所得Li2CO3的沉淀率为98%。为了简化工艺,避免多种化学试剂的加入,Nayl等[4]直接利用NaOH溶液作为Co沉淀剂。首先在pH=7.5的条件下加入Na2Co3溶液,Mn以MnCO3形式沉淀出来,沉淀率94%;调节pH=9.0,Ni沉淀为NiCO3沉淀率91%;调节浸出液的pH值达到11~12,形成Co(OH)2沉淀,沉淀率95%;剩余的Li利用饱和Na2CO3沉淀为Li2CO3,沉淀率达到90%。
为了提高有价金属的沉淀率,Chen等[5]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沉淀剂分离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Ni、Co、Mn、Li有价金属,首先加入高锰酸钾溶液(0.5 mol/L KMnO4)沉淀出Mn,沉淀率约100%;然后利用DMG(0.2 mol/L),H2C2O4(0.5 mol/L)和H3PO4(0.5 mol/L)依次沉淀出Ni、Co、Li。Ni(C4H6N2O2)2的KSP值为23.4、CoC2O4的KSP值为7.2、Li3PO4的KSP值为3.4。由于Ni(C4H6N2O2)2的KSP值最高,DMG对Ni2+的选择性高于其它金属离子,可以从浸出液中高效的沉淀出Ni。此外在柠檬酸介质中,KSP(CoC2O4)>> KSP(Li2C2O4),在回收Ni后,在浸出液中加入H2C2O4,可以实现CO2+和Li2+的分离,最后加入磷酸沉的分离出Li。综上Ni、Co、Li元素可分别以Ni(C4H6N2O2)2,CoC2O4,Li3PO4形式沉淀出来,沉淀率分别为98.5%,96.8%和92.7%。对比之前的两种方法,此方法显著提高了有价金属的沉淀率。
由于Ni、Co、Mn易发生共沉,有研究者提出可先分离Co,以方便后续的分离步骤。Chen等[6]采用一步浸出法,同时分离高价值金属Co、Li。在酸浓度0.6 mol/L、停留时间30 min、还原剂用量3vol% H2O2、矿浆密度30 mL/g、反应温度80 ℃的浸出条件下,将Co以酒石酸钴的形式沉淀。浸出后Li、Co的浸出和沉淀率分别达到98%和97%。为了提高Co的沉淀率Chen等[7]研究了在较温和浸出条件下以磷酸为浸出和沉淀剂,一步浸出回收废旧正极材料中的有价金属Co和Li。根据浸出结果,在40 ℃、60 min、4vol% H2O2、20 mL·g-1(l/s)和0.7 mol/L H3PO4的浸出条件下,可将99%的Co作为Co3(PO4)2与浸出液分离。
1.2 萃取法
萃取法通常是指选用萃取剂与目标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选用反萃剂将目标金属从萃取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和反萃剂是该方法的关键。
Co是三元材料中价格较高的有价金属,Wang等[8]使用D2EHPA在pH=2.70,pH=2.60依次进行两次萃取除去浸出液中的Cu和Mn。随后用PC-88A进一步萃取浸出液,保持pH=4.25,使Co和Ni分离,Co的萃取率达到80.13%,然后用草酸反萃Co得到草酸钴,Co的纯度达到99.50%。为了提升Co的萃取率,Amrita等[9]用15% Cyanex 272作萃取剂;3%异癸醇作相改性剂;煤油作稀释剂;O/A比为1:1;5 min,在pH=5条件下萃取Co,萃取率达到99%。萃取液在10%(w/v)Na2CO3,O/A=1:1条件下反萃出少量共萃的Li;随后在10%(v/v) H2SO4浓度,O/A=1:1的条件下反萃出Co,Co的回收率达到99.9%。
通常萃取Co的同时Ni会作为杂质与Co共萃,为了减少Ni的损失。Joo等[10]向LIX 84-I加入Versatic 10 acid后从三元正极材料浸出液中优先萃取Ni,同时不与其他金属发生共萃。在不同浓度的(0~1.41 M)Versatic 10 acid/0.23MLIX84-I系统的混合物的条件下进行pH等温试验,随着Versatic 10酸浓度的增加,Ni萃取的pH50值降低,从而对Ni产生协同效应,pH=5为最适合萃取的条件,Ni的萃取率达到98%。
萃取法通常需要调节浸出液pH值,为了简化步骤且不降低萃取率,易爱飞等[11]提出利用新型萃取体系Aliquat336+TPB/煤油共萃取三元正极材料中的Co、Mn并分离Ni、Li以回收有价金属,利用该体系可不用调节浸出液pH值,简化操作。当浸出液中氯离子浓度髙于6.5 M时,优化条件下Aliquat336+TPB体系对Co/Mn、Co/Ni 和Co/Li分离系数分别为7、1061、3183;Mn/Ni和Mn/Li分离系数分别为156和468,Co、Mn能实现高效共萃,并与Ni、Li高效分离,TPB对Co、Mn的萃取起到了协同萃取的效果。
1.3 沉淀萃取联合法
沉淀萃取联合法利用了沉淀法与萃取法的优势,可高效率地分离浸出液中的有价金属离子。
Dutta等[12]在含Fe、Mn、Cu、Co和Li的浸出液中使用(NH4)2S2O8作为沉淀剂,在pH=4~4.2范围内;(NH4)2S2O8:Mn2+=8:1(w:w);70 ℃,4 h内实现了Mn和Fe的完全沉淀。使用15% Lix 84 IC、O/A=1:1、5 min从过滤液中萃取Cu,萃取率达到99%;利用20%的Cyanex 272在pH=4.8条件下萃取Co,Co的萃取率达到98%,然后使用10% H2SO4反萃Cyanex 272,得到纯度大于98%的CoSO4。
施丽华等[13]将废旧三元正极材料的浸出液调节pH=11,Ni、Co、Mn以镍钴锰氢氧化物富集物的形式与Li分离;再向富集物中加入氨水并控制一定的pH值和温度将Mn和Ni、Co分离;最后在酸性条件下使用P507溶剂萃取分离Ni和Co,所得的萃取液使用草酸铵反萃以沉淀出Co,萃余液中的Ni采用氢氧化钠反萃。整个工艺流程中Co的回收率为91.82%,Ni的回收率为91.12%,Li的回收率90.53%,Ni的回收率91.08%。Sattar等[14]通过调节废旧三元正极材料浸出液的pH值至2.5,加入KMnO4将Mn的氧化物沉淀;过滤后加入DMG,在DMG:Ni2+=2:1的条件下,Ni被沉淀出来,沉淀率大于99%;采用Cyanex 272萃取Co,由于水解常数(pKa)的顺序为:CO2+>LI+,这表明萃取剂会优先提取Co2+,因此,在pHeq=5.0,O:A=1:1的条件下,使用0.64 M的Cyanex 272(50%皂化)萃取了Co,随后使用硫酸溶液反萃;剩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在Li+:Na2CO3=1.2:1.0条件下,Li元素以Li2CO3的形式沉淀。Co、Ni、Li和Mn的回收率分别为91.82%、91.12%、90.53%和91.08%。Chen等[15]也利用沉淀萃取联合的方式回收废旧三元正极材料中的有价金属。用丁二酮肟试剂在pH=6,Ni2+:C4H8N2O2=0.5(mol:mol)的条件下选择性地沉淀了Ni,沉淀率98%;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NH4)2C2O4以沉淀Co,在反应温度55 ℃条件下,Co的沉淀率达到97%;随后采用D2EHPA(70%~75%皂化率)通过溶剂萃取法分离Mn,萃取率达到97%,萃取液用硫酸溶液反萃并以硫酸锰形式回收;最后,用0.5 mol的Na3PO4溶液沉淀Li,沉淀率89%。
2 结 语
废旧三元材料浸出液中多金属离子分离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萃取、联合等方法。 沉淀法步骤 简单,成本低,但Ni、
Co、Mn、Fe等金属离子易发生共沉,高选择性沉淀剂是研究重点。萃取法效率高,但成本相对较高,且萃取剂带有毒性。沉淀萃取联合法综合两者的优点,但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工艺流程。因此,研究高效、绿色、低成本的分离方法仍然是下一步研究所应重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