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探析

2020-03-06李一枝唐专秀

广东茶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瑶族谚语侗族

李一枝 唐专秀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 长海实验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0)

自古名山出好茶,广西不仅有十万大山,更有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因此广西的茶叶驰名中外。广西聚居着壮、瑶、侗等十二个民族,这些民族钟情于唱歌与饮茶,具有浓郁的民族茶文化色彩。中国是世界茶文化传播的源头[1],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诸多外交场合提到中国的茶文化,引起众多外国友人的浓厚兴趣。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尤其是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既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内涵,也富含特殊的民俗风情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广西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传统哲学思想内涵

生活在八桂大地的少数民族均有“打油茶”的习惯,壮族、侗族、瑶族对打油茶尤为钟情,并由此诞生出独具风格的茶文化[2]。壮族人民认为,无歌不成宴,无茶不成席;侗族谚语记录,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瑶族民谣唱道,一碗不成,两碗无义,三碗四碗麻麻地,五碗六碗够情谊。茶是广西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长期的发展及民族融合过程中,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已和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茶文化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含万象,因素多元,内涵丰富,有儒释道文化、中医药文化、农耕文化,也有东方生态伦理和生命哲学”[3],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也映衬着中国的传统哲学,如儒家的“礼”和“度”、道家“天人合一”,佛家的“修身克欲”等重要思想的印记。

1.1 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儒家哲学思想内涵

客来茶上,畅饮尽欢,这是广西少数民族迎宾待客的首要礼仪。打油茶是壮族、瑶族、侗族等人民共同的民俗茶事。每当宾客上门,壮侗瑶民族最热情的体现便是打油茶。打油茶讲究茶的品质,需要高超的技艺。待客以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给客人倒茶时,一般不少于三碗,这叫“三碗”。待客以茶,不少于三,这是壮侗瑶民族热情的体现,也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礼”和“度”的体现。我国自古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壮侗瑶民族热情好客,凡事都讲究“礼”,以好茶待客便是有“礼”的体现;凡事都讲究“度”,敬客以茶“不少于三”便是有“度”的体现。壮侗瑶民族待客有“礼”有“度”,这是儒家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

1.2 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道家哲学思想内涵

广西壮侗瑶民族喝茶注重阴阳调和。他们认为,茶采于树,有“木”,茶炒于锅,有“金”,煮茶有“火”,泡茶有“水”,盛茶用碗,有“土”。因此,喝茶品茶是“合众为一”,“金、木、水、火、土”兼而有之,能得大自然之精华。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合众为一”“五行兼备”思想体现了他们对和谐的追求,渗透着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精髓。

1.3 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佛家哲学思想内涵

广西壮侗瑶民族喝茶讲究品茶悟道,精行俭德。喝茶既是生活所需,也是修身所需。他们认为,好茶乃自然的馈赠,一树的精华尽在茶叶之中。因此,饮茶能静心安神,修身克欲,从而回归真善美的生活本质。在闲暇之余,煮一壶好茶,和家人朋友一起品茶论道,共叙亲情友情,这是壮侗瑶人民生活的一大乐事。壮侗瑶民族参禅悟道,修身克欲的茶道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也是佛家哲学思想的精髓。

2 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民俗风情

广西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聚居其中的壮侗瑶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因此,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里,对歌敬茶都是必不可少的。民族山歌与茶文化交相辉映,独具民族风情。

2.1 壮族的对歌敬茶民俗文化

对于壮族人民来说,茶不仅近是传统的饮品,更是一种习俗文化。家里的迎宾待客,青年的谈情说爱,家族的讨亲嫁女都离不开对歌与敬茶。正如歌仙刘三姐所唱道,“茶树发芽青又青,一棵嫩芽一颗心”,悦耳的歌声与暖暖的茶中散发着浓浓温情。因此,对歌敬茶为壮族人们的生活增添无限乐趣。

在对歌中,采茶歌、敬茶歌,找茶种歌是经典曲调,其中《找茶种歌》是壮族必对的民歌之一。《找茶种歌》讲述的是壮家洛冒“奕通”带领众人历经万难,终于找到茶种,最后种于山野,使得满山遍野茶花飘香,人民生活有滋有味的故事。敬茶的对象一般是族上的长辈们,在接茶前,他们都会提出各种不喝的怪理来考验歌手,直到歌手唱到其心满意足才会端茶畅饮。对歌敬茶不仅活跃了氛围,更增强了亲情友情,因此在壮族人民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侗族的“三豆茶”民俗文化

正如谚语所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饮”[4],侗族人民喜欢喝茶并以茶会亲,以歌会友,一年四季茶罐不离火,山歌不离口。茶与歌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味的豆茶和美妙的山歌四季相伴,其乐融融。侗族人民的“豆茶”是用米花、苞谷、黄豆等经过特殊加工后和茶叶一起入锅煮制而成。“豆茶”分为“清豆茶”“红豆茶”和“白豆茶”,每种“豆茶”都具有特殊的含义。

“清豆茶”代表欢乐,一般节日饮用。每逢重大节日,各村各寨的侗族同胞便会献出自家自制的豆茶,相聚畅饮。大家一起唱山歌,品豆茶,跳民族舞,热闹非凡,成为侗乡的一大“游艺茶会”。“红豆茶”代表幸福吉祥,一般在子女行婚大礼时饮用。喝红豆茶时,新郎新娘同站于堂屋门前,用托盘托着一碗碗热气腾腾豆茶,向贺礼宾客献茶,一派喜气洋洋。“白豆茶”代表哀思,用于长者仙逝时饮用。喝白豆茶时,逝者儿女用托盘托茶,向前来祭奠的来客献茶,一派庄严肃穆。

2.3 瑶族的开山祭茶民俗文化

瑶族人民认为,民以食为天,饮以茶为尊。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每年4月茶叶丰收,瑶族人民都要进行盛大的“开山祭茶”活动,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保佑,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开山祭茶古老而神秘,庄严而隆重。整个活动由献祭、敬茶、开茶、拜茶圣等环节组成,其中需要摆八仙桌,设落地大香炉,供巨型大茶壶,然后吹唢呐,点礼炮、响锣鼓、闹舞狮等。献祭是祭祀的前奏,祭茶人员身着民族服饰,听主祭人唱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天辟地,始祖盘皇......”敬茶是祭茶的高潮,敬茶赞礼官朗诵,饮水思源,茶祖神明。敬告我祖,以慰威灵......。诵毕,主祭人手握佛尘,把敬于茶山前。在“开茶”环节,赞礼官继续唱诵,时值佳年,明媚春光,山青茶绿,芽叶芬芳......。诵毕,主祭人用茶水净手,然后鸣锣开茶。在唢呐、鼓乐以及山歌声中,众人手捧佳茗和贡品,献于八仙桌上,仪式进入拜茶圣环节。拜茶圣是祭茶的尾声,赞礼官宣布:上祭已毕,拜茶圣,然后众人齐诵,一拜茶圣,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得丰收!二拜茶圣,保佑家家产新茶,户户茶飘香!三拜茶圣,保佑茶香飘世界,茶道传千秋!诵毕,赞礼官高呼:祭茶礼毕,开采!言毕,瑶族同胞男女老少身背茶篓,欢呼着涌向茶园,幸福采茶。

3 壮侗瑶民族茶文化的人生哲理

茶是广西壮侗瑶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可以养性,可以养德,可以“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5],因此在长期的喝茶品茶过程中就形成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谚语。这些的谚语代代传诵,给人深刻的教育意义。

壮族有“茶好客自来”的谚语。“芳茶冠六清,滋味播九区”[2],在壮族人民看来,人品如茶,茶好,招人喜欢,人好,朋友遍天下。因此,做人要做有善心,有追求,有作为的人。壮族人民的这一思想和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的都是“品质第一”的理念。人有本事才能更好地开拓事业,而有了事业才能更好地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赖。壮族人民这一谚语,目的在于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成为有本事,有善举,有作为之人。

瑶族有人生如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的谚语。瑶族人民认为,茶的清香是以苦涩为前提的,没有第一泡的清洗,就不会有第二第三泡的清香。换言之,不经历苦涩,难以得清香。瑶族人民的这一理念和习近平主席所说的“要幸福就要奋斗”反映的是一样的道理。正如《华佗食论》所言,“苦荼久食,益思意”,人生如茶,选择了奋斗,苦的是一阵子,幸福的清香却是一辈子。因此,瑶族同胞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敢于吃苦,勇敢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侗族有温水沏茶,平淡无奇。沸水沏茶,清香扑鼻的谚语。侗族人民认为,安逸是生活的温水,泡不出幸福的味道,而挫折磨难是生活的沸水,能激起人生的斗志与激情。经历了挫折磨难,生活才有滋有味。侗族人民的这一谚语不禁让人想起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循循教导。山再高,只要我们敢于攀登,总能到达顶峰,路再长,只要我们坚持前行,总能到达目的地。侗族人民从沏茶品茶总结出来的谚语,极具人生哲理,体现了侗族同胞有追求,敢奋斗的优秀品质及对美好生活期待与追求。

4 结语

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6]。习近平主席的“四个自信”再次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情。正如“茶圣”陆羽所言,茶是“人在草木间”[7],茶文化蕴含着返璞归真的自然之道。因此,喝茶不是简单的生津解渴,而是“天人合一”,得自然之精华。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广西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缩影,既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元素,也富含特殊的民俗风情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深入研究广西壮侗瑶民族的茶文化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更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瑶族谚语侗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说说谚语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