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2020-03-06严卓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标高摊铺市政

严卓辉

(南通市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江苏 南通226007)

1 引言

沥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为道路施工阶段的常用物料之一。路面平整度与道路使用性能、使用年限长短等均存在密切相关性。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市政沥青路面平整与否存在关联性【1】。施工处理沥青路面接缝阶段,对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施工单位从多个方面严格控制,借此方式确保市政路用性能达标,提升通行服务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风险。

2 项目概况

长江北路西延(沿江市政—城北大道)东起高墩圩立交跳水台,桩号为KO-X023.055,项目终点桩号为K3+600,全长约3.6km。

本次C标段桩号范围K1-971.000~K2+99.914,全长约0.629km。工程东段最初主要为民宅,现地面标高约为3.00~4.00m,东端河堤及堆土区标高约5.6~8.5m,西段现场地面标高约为3.5~4.5m。

在勘探深度范畴中,自上而下土层局部分布情况可以做出如下概述:①杂填土:层厚通常为0.6~2.0m,局部达7.00m,层底标高-0.70~2.92m;②1粉土夹粉质黏土:层厚0.5~4.9m,层底标高-3.02~1.50m;③粉砂夹粉土:层厚2.7~11.2m,层底标高-16.60~-9.01m;④粉砂:层厚2.0~11.7m,层底标高-22.36~-16.48m;⑤中粗砂:含有2~20mm圆砾,局部有20mm以上的卵石,层厚16.2~20.0m,层底标高-78.98~-78.51m。

3 市政路面凹凸不平状况及成因分析

在检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阶段,经常会发现沥青连接处存在接缝面薄厚不均匀、间隙偏大等质量问题。项目竣工交付投用以后,因沥青路面接缝不良等容易诱发接缝位置凹凸不平、两端沥青不严实等情况,对路面整体施工质量造成损伤,以致路基在雨水侵蚀下被破坏的概率相应增加,降低车辆行驶过程舒适度、安全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2】。针对沥青接缝不良的成因,我们认为工艺技术选择、应用欠缺合理性是“罪魁祸首”。在具体施工实践中,横向、纵向接缝处理存在偏差、未及时采用摊铺槽沥青混合料、剩余料被统一推向烫平板等,造成摊平板标高增加,路面表明形成鼓包等质量问题。为应对市政路面以上质量问题,可以从如下2个方面着手:一是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二是加大工艺控制力度。

4 市政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

4.1 横向接缝

市政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对沥青路面工作缝进行铺筑处理是横向接缝主要的施工技术类型。回顾既往横向接缝处理技术的实践应用历程,笔者认为最需控制的内容就是混合料温度的波动情况,若物料温度偏高,则将会增加混合料推移情况发生的概率;若温度偏低,则可能难以保证压实效果,影响市政路面投用阶段的使用效果。故而,使用横向接缝处理技术阶段,力争将混合料温度调控在合理范畴,通常以5~10℃为宜。为保证横向接缝处理施工效果,在具体施工中应对如下几点问题予以重视:

1)接缝所处部位:在依照工程设计图纸摊铺好沥青混合料后,应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数次碾压。重复碾压阶段可能会导致边界处混合料伴随碾压机出现前移,导致接头位置标高和现实标高出现出入【3】。为有效规避以上问题,要求压路机重复碾压期间,当和道路尾端相距约1.0m时,要求碾压机缓缓提升熨平板,而后离开施工现场。若选用人工摊铺法,应切齐多余的沥青混合料后,再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开展碾压工作。

2)接缝形式:斜接缝与平接缝是市政沥青路面横向接缝处理阶段常用形式,对于等级相对较高的市政工程,通常在下面层使用斜接缝处理技术。推荐使用垂直的平接缝处置上面层接缝。在等级偏低的市政项目中,斜接缝处理适用于各层面工作缝的处理。使用斜接缝施工技术时,应加强混合料搭接长度的调控,通常以0.4~0.8m为宜;利用平接缝处理方法时,要上下沥青层的横向接缝错位>1.0m。要求每次碾压工序结束后,利用3.0m直尺检测没有完全冷却的面层端,针对平整度、厚度不达标的文职,组织人力做出垂直铲除,并清理干净。

3)施工方法:处理沥青路面横向接缝阶段,为确保多余沥青混合料铲除工作有序推进,推荐采用如下工法【4】:(1)在距完成摊铺作业1.0mm左右的位置,敷设一层牛皮纸,而后再行摊铺作业;(2)摊铺物料前期,可以在面层适量洒水,减少或规避基层黏结情况。待混合沥青料完全冷却后,清晰设定切割部位,及时予以切割,而后清理工程现场。在对下一区段路面摊铺时,要求工作人员将适量沥青涂擦在切割面,借此方式取得较好的黏结效果,为提升道路路用功能奠定基础。

4)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顺沿横缝方向进行跨缝碾压,经由已经压实面层逐步碾压到新铺面,首次压进新铺面10~20cm,而后每次压进15~20cm,直至2/3轮宽压进新铺面。组织施工人员利用3.0m直尺测量接缝位置的横坡和纵坡,针对和设计要求存在偏差的位置,利用细混合料进行找平,并予以碾压处理,直至达标。

4.2 纵向接缝处理

1)冷接茬:实质上就是诊断已经摊铺、压实好的路面,对其进行二次摊铺、压实处置。半幅沥青路面进行铺筑施工阶段,热接缝处理效果偏差,通常推荐奖挡板安置于半幅旁,联合使用切刀切齐。在铺筑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要求工作人员整体清除半幅缝旁的颗粒与杂质等,涂擦适量沥青以确保其黏结性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从根本上保证路面铺筑效果。摊铺新混合物料时,要保证其和已摊铺压实层重叠5~10cm【5】。摊铺结束后,组织人力清除前半幅上多余的沥青物料和杂质,而后开展后期碾压施工作业。在以上过程中,要依照松铺系数测算新摊铺带厚度,确保其和上一层摊铺带厚度统一。

2)热接茬:该种路面接缝处理技术适用于宽度>12m的市政项目。实践中,使用2台摊铺机进行梯队式铺筑,在以上过程中2个相毗邻的摊铺带均处于压前高温状态中,该种纵向接缝处理难度偏小,且黏结度处于较高水平。要求前后2台摊铺机的纵向熨平板间距为4~6m,相邻摊铺区段重合宽度值≤10㎝,规避重合位置历经2次熨平板压实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接缝被压路机碾压处理后由于原始压实度偏高,而滋生向上凸起的情况。

4.3 冷接缝热处理

针对沥青路面横向接缝内的冷接缝,因为温度偏差较大而造成黏结度降低,容易在多雨季节内因雨水渗漏,结构在早期出现破损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为有效应对以上情况,提出采用冷接缝热处理技术的建议。该项施工技术原理是利用专用设备装置将已压实好的路面层加热到新沥青混合料摊铺处理时要求的温度,借此方式使两幅摊铺料黏结效率明显提升。对已压实面层加热处理过程中,应关注其与新摊铺混合物料之间形成的温度差,尽量将新料初压温度调控在140~160℃范围中,跨缝碾压作业应在温度>80℃的工况中完成,保证2个相毗邻的摊铺带混合料不会因冷却而出现分离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路面结构裂缝情况发生的风险【6】。

5 结语

接缝处理情况是影响市政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混合料摊铺、碾压阶段未能有效处理相邻路幅之间的接缝,则将会降低市政通行服务能力,严重情况下会破坏路面结构完整性,降低其耐久度。本文对横向、纵向接缝施工处理技术加以分析,发现施工阶段加强工艺控制并持续总结施工技术要点,均是有效调控接缝位置处理效果的有效措施,和冷接缝技术相比较,热接缝技术应用效果更优良。在具体施工阶段,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市政工程实况、设备技术水平等,拟定最适宜的接缝处理技术方案,进而最大限度地完善沥青路面工程建设质量,为市政安全、有效投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标高摊铺市政
国道320线上高墨山至万载段(宜万同城)改建工程开始沥青上面层摊铺施工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安庆铜矿主井提升机系统反转/过卷故障分析与处理
单机全幅摊铺在广乐高速LM5标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