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早产儿进食能力的影响
2020-03-06金敏芳
金敏芳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529000)
早产儿作为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出生体质量与正常足月儿相比偏低,且器官功能、适应能力与正常足月儿相比较差,且病死率较高。因此,需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开展特殊护理,保证其生命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1]。为了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合理喂养成为关键。肠外营养的并发症较多,因此,经口喂养成为早产儿营养供给的主要方式。临床早期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袋鼠式护理,让早产儿出生后早期与母亲皮肤接触,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体格发育,提高早产儿进食能力[2]。本研究采取袋鼠式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早产儿进食能力,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胎龄29~35周,平均(32.5±1.5)周。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胎龄29~35周,平均(33.6±1.6)周。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纳入对象均为早产儿。②生命体征平稳。③患儿监护人同意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影响本研究顺利开展的其他疾病。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③有严重感染。
2 治疗方法
吞咽功能训练。①口腔训练:护理人员站在患儿右侧,右手小指带指套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湿润患儿口唇,并伸至患儿口中,距离舌前1/3处,后向舌面、舌尖、牙槽及颊部位置做垂直、环形按摩,并根据患儿耐受情况确定训练时间,控制在1~3 min,此时可轻微按压患儿腭弓、舌根、咽部后壁肌肉,诱发吞咽功能。②口面肌群运动训练:护理人员用双手拇指、食指按摩患儿双侧面颊部肌肉,用手掌及手指环形按摩患儿口周,每次1~3 min,每日2次。③吞咽能力训练:护理人员清洁双手,带好薄膜手套,用食指轻触患儿舌中部,轻轻按压舌骨位置时,做4~6次,此时可停顿几秒,并重复按压,时间为1~3 min,每日2次。④舌肌运动:清洁双手,利用拇指、食指轻微捏住舌体,此时舌体可进行左右、上下运动,当舌体恢复正常位置时,停顿几秒后再次继续运动,每次1~3 min,每日2次。
3 护理方法
3.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对心率、血压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予以哺乳指导及皮肤护理等。
3.2 观察组 采取袋鼠式护理。确定患儿病情稳定且无呼吸道疾病后,可脱离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保证护理室内多功能监护仪、抢救设备准备完善。做好新生儿病情监护,包括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予以早产儿穿戴纸尿裤,协助患儿取俯卧位,将患儿头部置于母亲双乳之间,并利用自制袋鼠护理袋做好固定,将头部偏向一侧,并维持舒适体位,与母亲之间做好紧密接触。早期利用手臂可支持早产儿臀部、背部固定,及时调整好体位,利用柔软毛巾覆盖,做好保暖。护理期间,随时注意呼吸、体温等一般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可予以必要的指导及帮助,体位不舒适时应及时调整,依据早产儿身体状况决定每次的护理时间,一般以30 min为宜。护理期间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5%,护理结束后放回暖箱,维持正常水平。治疗14 d。
4 疗效观察
4.1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包括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达到经口喂养时间。②比较两组护理后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增加。
4.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 结果
(1)经口喂养时间比较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达到经口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比较(d,x±s)
(2)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身长增长、体质量增加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护理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x±s)
5 讨论
早期经口喂养早产儿对早产儿的身体发育、胃肠道功能及呼吸功能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会出现吮吸、吞咽功能障碍,且在吮吸-吞咽-呼吸等多种形式协同作用下,导致经口喂养难度提高。研究证实,通过对早产儿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提升口腔运动能力,提高经口喂养能力,使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进一步缩短,并达到完全经口[4]。袋鼠式护理作为一类新型护理模式,利用无尾熊、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形式,可让婴儿直立式贴在胸前,为婴儿提供温暖、安全感,有利于母婴交流,并改善婴儿发育状况[5]。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早产儿开展袋鼠式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改善早产儿身体基本状况。研究证实,智力发展为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处于丰富、良好刺激及经验时,可加速脑部功能发育,有利于突触形成,应用于早期智力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6]。袋鼠式护理利用母婴之间皮肤接触并刺激早产儿皮肤感受器,此时神经紧张性调节能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有利于糖原、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促进胰岛素、胃泌素分泌,加速胃肠道及食物吸收消化,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有利于体格发育[7]。后续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提高早产儿喂养时间、喂养效率,尽可能完成全胃肠营养,生长发育良好。袋鼠式护理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提高进食能力[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良好,身长、体质量均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袋鼠式护理可进一步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生理功能恢复,可利于产后母乳喂养的建立及维持。吞咽功能锻炼可提高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有效改善早产儿自身吞咽情况,进一步改善预后[9]。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进食能力及后续生长发育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