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20-03-06操晓莉
张 敏,操晓莉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安庆 246000)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高,表现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所致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现象[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但是对于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给予有效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核黄疸,对患儿智力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白蛋白、肝药酶诱导剂以及蓝光照射等治疗新生儿黄疸[2]。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消化不良、腹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胆红素排泄[3]。本研究探讨了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版)中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4];出生时间≤28 d;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胆功能异常者;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或蓝光治疗过敏者;免疫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儿中,女婴23例,男婴25例;年龄2~25 d,平均(11.37±1.46) d;出生体质量2.42~4.08 kg,平均(3.26±0.39) kg;溶血型黄疸25例,感染型黄疸23例。观察组患儿中,女婴25例,男婴27例;年龄3~24 d,平均(11.82±1.50) d;出生体质量2.20~4.18 kg,平均(3.17±0.42) kg;溶血型黄疸29例,感染型黄疸2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儿行常规检查,黄疸指数>20 mg/dl的患儿给予白蛋白治疗,胆汁酸高的患儿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波长425~475 nm的蓝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时间6~8 h,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照射24~48 h,对于Rh溶血病或黄疸严重的ABO溶血病患儿,需连续治疗48~72 h,连续照射时间不宜>4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规格:1 g)1次0.5 g,口服,1日2次,连续使用5 d。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临床疗效;使用JH20-1B型黄疸检测仪(南京理工)通过皮肤外表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黄疸症状及持续时间;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皮疹、腹泻、脱水、发热及青铜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黄疸症状基本或完全消退,TBIL水平≤136.8 μmol/L;有效:治疗后,患儿黄疸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BIL水平为136.8~220.6 μmol/L;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TBIL水平>220.6 μmol/L;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
2.2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黄疸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indices and duration of jaundice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BI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BIL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serum TBIL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μmol/L)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内,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脱水、青铜症和发热等,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710),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较普遍和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住院率。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失衡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发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躁动、核黄疸等[6-7]。临床上根据患儿病理表现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严重[8]。持续病理性黄疸可对患儿脑部发育和神经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及时进行有效干预是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的关键[9]。
光照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非结合胆红素在波长425~725 nm蓝光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10]。对于病情严重、实施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不能控制的患儿,通常进行换血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联合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1-12]。钟晓波[13]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逯军等[14]采用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优于单独蓝光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提高治疗效果。其原因可能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的大量枯草杆菌、浓缩粪链球菌以及多种维生素能帮助肠道快速建立正常菌群,促进结合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随粪便排出[15]。
综上所述,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同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