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06李景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李景霞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南乐457400)

翼状胬肉为常见眼表疾病,具有致盲性,在胬肉接近角膜瞳孔区时,会牵扯角膜引起散光,或遮蔽瞳孔,造成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影响眼球运动。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重要方式,操作简单,可安全切除胬肉,改善视力,但术后易复发。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76 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切除组和联合组,各38 例。联合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6~48 岁,平均(36.89±4.53)岁;单眼27 例,双眼11 例;胬肉侵及角膜距离:<3 mm 10 眼,3~5 mm 31 眼,>5 mm 8 眼。单纯切除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7~47 岁,平均(37.12±4.42)岁;单眼27 例,双眼11 例;胬肉侵及角膜距离:<3 mm 11 眼,3~5 mm 30 眼,>5 mm 8 眼。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患眼、胬肉侵及角膜距离)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1]中翼状胬肉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眼部炎症;全身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有眼部手术史。

1.3 治疗方法

1.3.1 单纯切除组 行翼状胬肉切除治疗。盐酸奥布卡因眼液(注册证号H20160406)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43676)0.2 ml 结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41021054)0.2 ml 浸润麻醉。开睑器开睑,距角膜缘约5 mm 剪开球结膜,至翼状胬肉上下边缘。将巩膜面与球结膜及胬肉组织分离,向角膜牵拉胬肉组织,自根部切断胬肉,刮除角膜面胬肉组织,清除巩膜上增生组织,烧灼止血。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83299)滴眼,加压包扎。

1.3.2 联合组 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方法同单纯切除组,根据巩膜创面,在球结膜表面作2 条放射切口,分离切口间球结膜及下方筋膜组织,剪下1 块扇形球结膜植片,带1 mm 宽角膜缘组织。将移植片放在巩膜面,角膜缘干细胞向角膜缘,上皮面向上,将植片、球结膜、浅层巩膜间断缝合固定。术后处理同单纯切除组。

1.4 观察指标 (1)两组均随访6 个月,统计治愈、复发情况。治愈:术区结膜光滑平整,无充血,创面透明或残存云翳;复发:术区结膜肥厚、充血,血管组织增生,侵入角膜[2]。(2)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 周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3)对比两组并发症(创面水肿、异物感、结膜充血)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愈、 复发情况比较 联合组治愈率94.74%高于单纯切除组的76.32%,复发率5.26%低于单纯切除组的23.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愈、复发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比较 术前两组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降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角膜散光度较单纯切除组低,裸眼视力较单纯切除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比较

表2 两组角膜散光度、裸眼视力比较

组别 n联合组单纯切除组角膜散光度(°)术前 术后1 周 t P 38 38 1.53±0.42 1.48±0.40 0.531 0.597 0.61±0.29 0.78±0.33 2.385 0.020 11.112 8.321裸眼视力术前 术后1 周 t P<0.001<0.001 tP 3.63±0.78 3.54±0.75 0.342 0.734 4.67±0.23 4.36±0.24 5.749<0.001 7.884 6.419<0.001<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单纯切除组的28.95%(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过敏反应、泪液分泌不足等内环境有关,此外眼部长期受烟尘、风沙、日光等外界刺激也可能导致角膜缘结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增生,浆细胞浸润,形成翼状胬肉。药物保守治疗可控制结膜炎症,但难以消除翼状胬肉。

对于翼状胬肉肥厚充血,侵及近瞳孔区,且对视力造成影响者,临床多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通过切除翼状胬肉,可解除翼状胬肉对视力的影响,提高患者视力。但术后翼状胬肉易复发,这可能与胬肉切除不彻底,局部炎症刺激所致变态反应有关。变态反应刺激多种活性物质释放,会加快新生血管、上皮细胞增生,此外局部炎症反应会影响角膜缘干细胞增生、分化,破坏角膜缘屏障[3]。角膜缘干细胞含有蛋白酶,具有分化程度低、增生潜力高、呈向心运动等特点,角膜缘干细胞增生、分化、移行可修复受损角膜,阻止胬肉形成。研究认为,翼状胬肉形成可能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变性有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重建角膜缘干细胞“栅栏作用”,恢复眼表结构,防止炎性细胞浸润,促进结膜修复,预防翼状胬肉复发[4]。多项研究显示,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角膜散光,促进视力恢复[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周两组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降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单纯切除组,裸眼视力高于单纯切除组(P<0.05),这与上述提到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基础上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降低角膜散光度,提高裸眼视力。联合组治愈率94.74%高于单纯切除组的76.32%,复发率5.26%低于单纯切除组的23.68%,并发症发生率10.53%低于单纯切除组28.95%(P<0.05),说明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基础上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且并发症较少。但手术需注意:(1)胬肉头部分离时,应清除干净、彻底,对角膜缘血管进行烧灼,抑制新生血管侵入,减少复发;(2)尽量切取较薄的自体角膜缘组织,避免术后植片生长、愈合不良,角膜缘切取过深,术后可能出现假性胬肉;(3)植片大小、形状应与胬肉区角膜缘相当,上皮面向上固定时,植床角膜缘侧与植片角膜缘侧吻合,对合整齐,术毕压出植片下积液、积血,促进角膜缘上皮修复,重建角-结膜屏障,防止胬肉复发;(4)切除胬肉时,要保护球结膜完整,避免撕裂[7]。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基础上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降低角膜散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