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化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研究

2020-03-05刘伶俐

决策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化中国梦创新

刘伶俐

【摘要】中国梦是21世纪中国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艺术化角度来审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采用交叉学科教育方式完成教学工作,属于教育实践内容的一方面,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利于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中国梦;艺术化;教学模式;创新

一、艺术化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与范畴

中国梦教育从艺术角度上分析,是通过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够有效探索新的认知方式,是拓展中国梦教育实施的有效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不断丰富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特色,尤其是针对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教学内容,通过融入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开展思政教学工作。艺术化视域下开展中国梦教育,有很强的挑战性,同时也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探索适宜方法来推动中国梦教育的深入开展,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学和艺术学相结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人民共同奋斗来实现,尤其是年轻学生群体,他们是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需要中国梦教育来引导,因此,艺术化视域下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长期的任务。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其政治素养,使其成为有信仰的社会青年,在新时期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服务社会建设,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是信仰之基。

三、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

高校各单位和部门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体,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艺术化视域下的中国梦教育,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推动了新时代中国梦教育的实施和开展,服务于学生群体的成长,实现了校领导下的各部门明确分工和协调统一开展服务的模式,激励了学生努力奋斗,通过中国梦的引导彰显正能量。融入多学科教学内容的中国梦教育,有利于破解学生教育的难点,探索积极有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

中国梦教育与社会生活更为贴切,通过创造性的语言传播中国梦理论知识,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知识信仰。积极引入文学、电影、音乐等不同形式的内容,选用恰当语言、文字形式,在适宜时机进行展示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国梦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实效。

在艺术化视域下开展中国梦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传播学的认知水平,为贯彻落实传播学教育,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四、艺术化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创新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与被教育是一个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在艺术化视域下进行中国梦教育,要融合教育学、传播学、艺术学教材内容,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方法可以解决困扰多年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化视域下的中国梦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基于大学生群体引入艺术视角,是一种理论突破和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融合多学科知识。

通过交叉学科开展中国梦教育,是根据时代特色进行有效的创新探索。引入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具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内涵,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時效性和科学价值。

五、艺术化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方法

一是艺术教育法,在教育内容上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采用艺术手法来增强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促使其树立良好的心态,追求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二是情感激励法,艺术氛围对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积极营造情感浓厚、活泼的艺术氛围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情感激励,让学生深入认知中国梦内涵,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其艰苦拼搏,实现人生价值。三是隐性教育法,要基于个体和社会需求设计教学方法,顺应个体心理发展特点,最大程度上鼓励学生参与,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

从艺术化视角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和不足,紧跟时代发展特征,不断丰富内涵,创新教育方式,最终促进大学生素养的提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玉红,李天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51).

[2]马丽丹,许艳丽,熊晓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化中国梦创新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