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利用的变化及展望
2020-03-05宋洪乔
宋洪乔
【摘要】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保护耕地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亟需更多的土地来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这就对耕地资源造成了影响,并导致我国对耕地资源的利用开始出现变化。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
耕地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开发与利用,这就会影响耕地资源的稳定,使耕地资源的利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耕地资源的利用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一、当前我国耕地利用的基本状况
(一)耕地利用仍以小农经营为主,但有多元化趋势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开始加速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农村经营主体表现出多元化趋势,如现代农业企业、合作社(联户经营)、种粮大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纷纷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250万户,这加速了经营权的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经营主体普遍的经营方式。虽然新型农业主体在逐渐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占据农业生产主流的仍是小农经营。我国目前的小农经济,不同于传统的以种地收入为主的小农经济,而是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种地收入为辅的收入格局。同时,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在上升,种地的目的主要满足自家消费,但农民仍保留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变。
(二)农业从业人口较少,耕地的保障功能减弱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并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开始辐射到农村地区。新农合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家采取措施分阶段逐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标准,逐步缩小了社保制度上的城乡差距。在这种环境下,耕地对农村农民的就业保障功能开始减退。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要职业的传统意义农民人数为2.1496亿,而在1991年这一数字为3.9098亿。这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大量人口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但对于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来说,他们对陌生的城市充满了不确定感,对于身份转换为市民缺乏信心,因此仍将耕地视为自己最后的保障,不愿放弃承包经营权,以免因在城市无法生活而使自己陷入生活无着落的境地。在开始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后,参与土地流转的进城务工农民很多都是短期流转,甚至有的只是由亲友帮忙照看的“流转”,没有合同甚至没有酬劳,在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流转,只是确保土地不致荒废。在这种情况下,耕地发挥着给予农民精神保障的功能。
二、对未来我国耕地利用变化的展望
(一)农村一、三产业开始融合
近几年,随着绿色经济的兴起,农村旅游顺势而起,并陆续出现农家乐、农业博览园、农耕体验、农业科技游、农业观光采摘园等新型农村产业形态。一、三产业开始在农村出现融合的趋势,积极发挥了耕地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新功能,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随着农村一、三产业的融合,还需要加强耕地的利用和资源的投入,并创新土地使用制度,这就要求:第一,改革创新土地使用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进入农村,需要有很多建设用地以确保企业的建厂需要,增加了农村用地的需求,这就要求对农村耕地使用政策进行创新。第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对耕地资源進行统筹规划,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事关国家粮食生产底线的耕地安全。第三,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提高农村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但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防止无序圈占土地、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二)积极推广生态耕种
生态耕种模式是顺应建立绿色农业和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常听到的“稻虾”“稻鱼”“稻鸭”和农作物轮作、测方施肥等就是生态耕种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村的旅游景观,为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耕地的自我修复,恢复耕地的肥力和再生产价值,减少因过度使用化肥而造成新的污染,确保农作物的安全。
三、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耕地利用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各种新型的经营主体出现,农村的一、三产业加速融合,生态耕种开始推广,农民收入开始增加,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又反过来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叶兴庆.从三个维度看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40年演变[J].农村工作通讯,2018(14).
[2]宋洪远.中国农村改革40年:回顾与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3]陈锡文.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J].行政管理改革,2018(04).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