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03-05董立人

决策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董立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9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认同”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等的新发展,为当前和今后全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个国家的安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健康发展、人民乐居等,既要靠执政党的坚强领导、雄厚的物质力量、丰富的精神力量、完备的制度和法治体系,也离不开各民族成员心理的认同和思想的统一。认同是人们心理层次的情感和认知,是个人或群体对社会组织的理想信念和作为的高度认可。认同是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基础,通常以社会群体的感觉、情绪、意志、愿望及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新时代,面对新的民族工作形势,要进一步强化“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群众大力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期冀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情感,凝聚合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要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族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个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各族人民要强化自己的国民意识和公民意识,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

二、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我国各民族从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深刻懂得,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民族的权利、各民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三、要不断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当代伟大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文化认同既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又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其他认同。各民族包括宗教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都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要不断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在认同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当前,全国上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种共识是不可能达成的。我们在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选择、人心所向的同时,还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践行“四个自我”,永葆先进性,以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认同、爱戴、信赖和拥护。对一切违背和危害党的领导,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安全,危害国家政权、制度和法治,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斗争,这是维护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众的政治底线,坚决不能动摇。

五、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团结带领中华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极大地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不论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还是确保各项事业发展,都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五个认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促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及国家安全的根本遵循。强化“五个认同”,增强民族团结,需要全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课题主持人)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