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泽穴蜂针临床应用

2020-03-05黄小甘李万瑶

蜜蜂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尺泽蜂针肺经

黄小甘,李万瑶

(1.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3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

尺泽穴(LU5),别名:鬼受、鬼堂、气堂,属于手太阴肺经,在手肘部的经穴,尺泽穴为肺经的合穴,既有合穴的共性,又有肺经自己的特性。“合”即汇合、汇聚之意,经气在此合穴充盛,肺经的经气似百川汇入大海,进而深入汇合于脏腑,故称为“合”。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入于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玉龙经》又云:“在肘中约上动脉,臂屈伸横纹筋骨罅中”,《学古诊则》则曰:“入肘中约上,大筋外罅陷动脉中”,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1 穴名解

尺泽的“尺”,十寸也;“泽”,水积聚的地方为泽。寸口是中医的脉诊部位。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脉。人体的骨度分寸法,从腕掌横纹到肘横纹为12寸,尺泽穴在肘横纹处,从寸口的关脉后的尺脉到尺泽穴,为10寸,即一尺也,故称尺泽;该穴合于本脏肺,肺经从井穴出经气,如水出于井,然后经气渐流增多,归注于海泽,尺,“尸”(人)与“乙”(曲肘之形象)的合字,前臂部皮肤为尺肤,故名尺泽。《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注:“泽,谓陂泽水钟处也。尺,谓从此向口有尺也。尺之中脉注此处,留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鬼受”和“鬼堂”之尺泽别名来源于《千金方》,是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鬼者,与神相对,神为天,鬼为地;受,为收受、接受之意;“堂”,为厅堂,也是汇聚之意,指本穴为气血输注的部位,易受鬼邪侵袭,也是驱鬼之所,调此穴为气血,使经气聚集,邪气消散之处,故名鬼堂或鬼受。《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主要是针对癫痫等精神疾病所用的穴位。

2 经穴定位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在肘关节外侧端,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微屈肘取穴,见图1。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卧位,仰掌并微曲肘的姿势,在手臂屈侧中央处可以摸到有粗肌腱,在肘横纹上腱的外侧即桡侧外缘为此穴。《素问·刺禁论》王冰注:“屈 折 之 中”;《外台秘要》:“在臂屈横纹中两筋骨罅陷者宛宛中”;《医学入门》:“肘横纹中大筋外”。

图1尺泽穴位置

3 穴位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的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剐动脉前支(肱深动脉分支)分布。

4 临床应用

4.1 尺泽主治功能

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等。

尺泽穴临床应用于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病症的治疗。

4.2 尺泽配穴

配合谷、曲池,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配肺腧、风门、定喘,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配阴陵泉、大椎、内关,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配孔最、行间治咳血,潮热。

配少泽、中府治短气胁痛、心烦。

配合谷、通里,治咽喉肿痛。

配肩髃、肩髎、曲池,治肘臂挛痛。

配委中、后溪,治闪挫腰痛。

配足三里和委中刺络放血,治急性吐泻、急性胃肠炎。

5 古代配伍集锦

《千金方》记载“尺泽、少泽,主短气,胁痛心烦;尺泽、关冲、外关、窍阴,主臂不及头。”

《针灸大成》记载:“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溪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惊痫:尺泽(一壮)、少冲、前顶、束骨;肘挛:尺泽、肩顒、小海、间使、大陵、后溪、鱼际;口干:尺泽、曲泽、大陵、二间、少商、商阳。”

《针灸集成》记载:“心痛,面苍黑欲死:尺泽,针,支沟,泻,下三里,留针,合谷,二七壮,大陵,三壮,太冲;干呕:尺泽、章门、间使、关冲、中渚、隐白、乳下一寸,三壮。”

《针灸集成》记载:“热病极热头痛引饮三日,以柔索缠肩下臂上左右尺泽穴,上下青络血贯刺多出血弃如粪汁。”

《玉龙歌》记载:“筋急不开手难伸,尺泽从来要认真。”

《肘后歌》记载:“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痛。”

《灵光赋》记载:“吐血定喘补尺泽。“振寒瘛疭,手不伸,咳嗽唾浊,气鬲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因为疚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心膨膨痛,少气不足以息,尺泽主之”;“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手臂不得上头,尺泽主之”;“肘痛,尺泽主之”;“喉痹,尺泽悉主之”。”

《天元太乙歌》记载:“五般肘疼针尺泽、冷渊一刺有神功。”

《资生》记载:“尺泽,主呕泄上下出,胁下痛,用手按摩尺泽穴可有效泄除肺热。”

6 临床病例

6.1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俗称网球肘。中医“伤筋”“筋痹”“肘劳”范畴。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是尺泽穴的近治功能发挥作用。肘关节外侧是肱骨外上髁,是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与职业有关,多见于需反复用力伸腕,前臂伸肌反复活动的成年人,尤其是频繁地用力,产生的慢性劳损而造成。主要表现是肘关节疼痛,是负责手腕及手指背向伸展运动时疼痛,肘部功能障碍,肘外部肿胀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伸直肘部关节或旋转前臂的时候,疼痛会更加的厉害,拎重物受影响,有时拧毛巾疼痛加剧。

蜂针治疗可用尺泽穴,配合手三里穴和肘阿是穴(阿是穴位置:一为肱骨外上髁前缘凹陷处;一为肱骨外上髁髁体后缘凹陷处,如图2所示)。进行蜂针后,可配合蜂蜡疗外敷,往往一周之内即可见效果。

尺泽穴配曲池穴还可治疗肘臂挛痛。对于一些颅脑疾患后遗症,半身不遂的患者,以及肘部的痹证与萎证的疾病,也可用此穴配合进行治疗。

图2肘阿是穴位置图

6.2 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

尺泽穴是手少阴肺经的合穴,合治内府疾病,首先能治疗其肺与呼吸系统的疾病,正所谓是经之所过,主治所及,可以治疗肺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灵枢·经脉》中所说的肺胀满、喘咳、缺盆痛、上气、烦心、胸满、臂内前廉厥等“是动”、“所生”病。

肺脏以及心胸疾患为主,多表现在咳嗽,哮喘,痰多,胸闷,心痛等病症,常用尺泽穴配合其他穴治疗。

就如现在流行的疫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用尺泽穴治疗一些轻证病人,能迅速改善其症状。主要是由于蜂针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加上用尺泽穴宣肺化痰,解郁理气,而起到消除病痛的效果。可以同时配合膻中穴,补气理肺,调理气机,使得事半功倍。

6.3 用治气机失调证

“逆气”包括气机上逆之病变,如咳、喘、上气、呕哕等,尺泽穴常用,《难经·六十八难》:“合主逆气而泄”。《难经》所说的“泄”多指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所致的泄泻、遗矢、遗尿、小便数欠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疏,下焦失利,肺经的合穴常用。这些病症均可取合穴治疗,轻症单侧,重症双侧,同时配合蜂针蜇刺上巨虚,天枢、内关。同时还能治疗合穴所主的病变,如《素问·咳论》

中说到:“治腑者,治其合”。脏腑表里同

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有记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邪在腑,取之合”。可见尺泽穴现代多用以治疗肺与大肠经病,《备急千金要方》:“主呕泻上下出,两胁下痛”。

尺泽穴能调理肺气,清热和中。主治肺气虚弱,气血阻滞诸症,常表现为:胸胁胀满,咳嗽,哮喘,咯血,鼻衄,咽喉肿痛,腹痛,吐泻,小儿惊风,上肢瘫痪,肘臂挛痛等。

总之,尺泽穴是肺经之五输穴的合穴。有三种主治是其特点:第一种取穴为局部、经络不通的疾病治疗,常配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治疗上肢瘫痪和肘臂痛;第二种主治取穴,常配膻中、定喘、风门、肺腧,治疗肺气虚,胸满、哮喘等症;第三种主治取穴,是治疗急性病症,配合孔最治疗咯血;配合通里、合谷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可配合用少商与商阳放血治疗;配合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等。

猜你喜欢

尺泽蜂针肺经
尺泽穴定位及其刺灸法初探*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针灸大成》中尺泽穴临床应用探析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蜂针疗法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止咳转转大拇指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Chize (LU 5) versus Shangjuxu (ST 37) in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