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本土化的路径选择

2020-03-04吕进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协商民主社会资本本土化

摘 要: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属于典型的西方话语系统。对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可以引进,但由于中国和西方的国情以及民主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在西方多元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协商民主理论要想对中国的民主化发挥更大的理论影响,就必须加强以本土为思考对象的理论反思。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协商民主本土化的路径研究,尝试建构本土化的协商民主制度,进而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话语系统。

关键词:协商民主;本土化;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即社会组织的某种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通过产生合作行动从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用帕特南的话来说:“社会资本指的是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参与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规范。” 它的本质性组成要素是集体行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其实质性功用是它有助于形成自发的合作,使大家共同受益。

社会资本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主建设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虽然我国具备了发展协商民主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资源、制度资源、实践基础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条件,但协商民主得以实施、运转的关键还在于每个公民的积极配合;况且,完美的制度设计是不存在的,因为不存在完全公正的第三方。因此,为了扩展协商民主在我国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空间,就需要我们积极培育社会资本: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增进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基础;重塑行政文化,培养政府协商精神。

第一,尊重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几千年沉淀下的文化传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与纽带,是培育和扩大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前提。因此,政府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注意对我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实现改革创新与尊重传统的平衡。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使对话与协商成为可能。

第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协商民主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命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体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培育宽容的公共精神。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者公共协商,强调政治生活中的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共识的范围只限于政治生活方面,而非社会所有领域。这首先就意味着对各种合乎理性的学说或观点的宽容。一个没有宽容精神的社会是不可能在全体公民之间实现平等的对话,只可能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压迫和剥夺。在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虽然为各种合乎理性的学说或观点提供了一种宽容的客观条件,但是仍然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政治体制改革不动摇,为宽容的社会精神加强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积极培育这种宽容的精神。宽容的社会精神是协商民主得以形成与实现的首要前提。

其次要积极培育公共理性。博克斯在《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指出,社会管理需要积极的公民资格,强调公民要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在西方的民主政治理论中公民被认为是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的能力的道德人格,并且致力于以理性的方式发展自身这些内在的倾向和潜质。然而在中国民主发展的实践中,由于深受顺民型政治文化的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比较冷漠,协商与合作意识不强。为此,就需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因此我们也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把至上而下与至下而上两种途径相结合,通过公民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规则改革和在公共事务中示范等主要方式展开。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共同体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其福利有赖于其承担属于自身的那份集体责任的意愿,从而增强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道德和责任,在中国的公民当中培养一种公共理性。公共理性的形成是协商民主运行的基石。

最后要培育“宪法共识”理念。罗尔斯认为,“宪法共识”是简单多元论转向理性多元论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否具备“宪法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协商民主的最终目标能否真正得到实现。然而这种“宪法共识”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下并不成熟,如何形成“宪法共识”是中国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逐步加强司法的独立性,确立起高等法院作为维护正义、宪法根本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权威,把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作为中国公民最低层面的共识,并通过公共理性对现有宪法的不断调适与修改最终实现协商民主的目标。

第三,加强宪政民主建设,塑造政府协商精神

在社会管理中,政府无疑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拥有着权力;同时,政府自身信用建设在投资社会资本中又是最为关键的。由于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如何让政府自身在投资社会资本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必然涉及到憲政的问题,必须加强宪政民主建设。同时,政府还必须要改变理念,培养政府的协商精神,提供更多政府与公民沟通、合作的平台,构建协商民主所需的治理型政策网络,实现公民、草根组织以及基层行政人员等社会多元主体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协商互动。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治理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逐步实现电子治理等来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

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培育社会资本,具体做法是: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塑造政府协商精神。

总之,协商民主本土化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作者简介:

吕进(1987年1月7日)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寿县县委党校。

注释

[1]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动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共寿县县委党校   232200)

猜你喜欢

协商民主社会资本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