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下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探究
2020-03-04杨寅
杨寅
【摘 要】复习课虽然是一种常规课型,但是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真正的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产生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获得质的改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复习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复习模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所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策略探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虽然简单却极为实用,通过图文并茂的兴衰能把思维变得形象化。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在复习环节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重新整理知识,建构理想、高效、轻松的复习空间,促使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和消除疑点,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
一、引入思维导图复习,概念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概念通常是由文字来表述的,显得极为抽象,复习起来更是乏味异常,不过在思维导图下的小学数学复习中,教师可把概念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形象具体,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还可以辅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复习概念,使他们更透彻、更深刻的掌握,为其它知识的复习做铺垫。
比如,在开展“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时,教师可在思维导图中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像魔方、地板砖、砖头、饼干盒、冰箱等,让学生进行类别划分,要求他们说出生活中类似的物品。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关键词开始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在思维导图中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形成多个分支,包括:6个面,棱和顶点的含义,12条棱,8个顶点等,长、宽、高。之后,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中面与面的关系,面与棱的特点,使其进一步理解概念,深化认知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入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使其形象理解各个概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二、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有序整理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零碎,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新整理,把琐碎的知识要点整合在一起,实现更高层面的统一。在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复习中,教师应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有序整理复习内容,把知识在思维导图中通过图文并重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显得醒目,还能够将错综复杂的知识变得有序化和简单化,为学生带来一目了然的感觉,增强他们的记忆。
例如,在“圆柱”复习过程中,关于圆柱有多个知识点,包括:圆柱的定义、底面、侧面、体积、表面积、底面半径、底面周长、底面积、侧面面积和高等,涉及到的数据也较多,数量关系显得错综复杂。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知识点整理在一起,以“圆柱体”为关键词进行拓展,第一分支是表面积,包括底面面积、侧面面积;第二分支是高(h)、底面半径(r)、底面周长(C);第三分支是公式,S=2πr2+2πrh=Ch,体积公式V=πr2h=Sh,及变形公式C=S÷h,h=S÷C,S=V÷h,h=V÷S。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展开复习,使其明确底面半径、周长、高同表面积和体积间的关系。
上述案例,教师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有序整理圆柱的相关知识,把这些知识点放在一起让学生理清它们间的关系,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挑战性与探索性,让他们记忆的更加牢固。
三、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整体呈现复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复习环节可谓是至关重要,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强化与背记,还是对技能的应用拓展与举一反三。而且小学数学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可以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整体呈现复习内容,促使学生理清各个知识要点之间的关系,使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获得跨越性提升,推动他们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强化复习效果。
在“多边形的面积”复习实践中,本单元涉及到的多边形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复习时,可以增加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多边形”为关键词,第一分支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他们补充知识,逐步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可能在各个图形下面添加定义、周长和面积公式等知识,并引导他们围绕思维导图展开分析,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能够推导出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依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推导出梯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反过来推导,锻炼互逆思维,使其发现各个图形间的相互联系。
这样教师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关键不是补充、推导与转化,而是在绘制和分析思维导图时活化学生的思维,使其领悟思想、积累方法,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
四、巧妙利用思维导图,突破复习重点难点
部分数学知识从表面上看较为简单,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甚至晦涩难懂,即使他们在复习中仍然会遇到疑难点。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可巧妙利用思维导图从一个中心或关键词出发,将与之有关的重点、难点扩展出来,通过分支递进理清主次关系,且把重难点逐层分解,让学生不再混淆,辅助他们直观解决和突破复习中的重难点。
以“圆”复习为例,教师需事先确定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加深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正确、灵活选择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时需把握好重难点,使其以“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圆心概念,圆的画法,圆周率及用字母“π”表示,圆的周长C=2πr=πd,面积公式S=πr2,及其它公式d=2r=C÷π等,特别展示重难点,最终完成一个圆形思维导图。之后,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交流圆环、扇形等面积求解方法,并布置一些练习题进行训练。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巧妙利用思维导图转变复习形式,引领学生突出复习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其熟练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及公式的用法,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使用思维导图解题,提升学生复习实效
在小学数学复习中,解题训练是一个惯用手段,能够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至解题实践中,使其潜移默化的再进行次复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复习中进行解题训练时,可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尝试解题,明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条件关系,使其快速梳理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升复习的实效性。
在“百分数”复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应用题:甲校学生占乙校学生人数的40%,甲校女生占甲校总人数的30%,乙校男生人数占乙校总人数的42%,那么甲、乙两校女生人数占总数的多少?该道题目比较复杂,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解析:首先统一单位“1”,将乙校学生总数看作单位“1”,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则甲校用40%个正方形来表示,甲、乙两个学校的总人数即为(1+40%),得出甲校女生占乙校的40%×30=12%,乙校女生占乙校总人数的1-42%=58%,通过线段和箭頭把数量关系准确、清晰的呈现出来。由此列式:40%×30+(1-42%)=70%÷(1+40%)=50%,即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人数的50%。
如此,在复习中教师引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直观的梳理出来,使其准确列出算式,整个解题过程由复杂变得简单,并提高他们的解题准确度。
总之,在思维导图下的小学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极力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转复习方式和形式,让学生善于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激活自身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记忆,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更高、更深的认知,促使他们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马莉.思维导图,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更突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77
[2]涂东锋.例谈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J].考试周刊,2019(68):85
[3]孙慧琴.发展几何空间 构建抽象认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20-121
[4]郭泽滨.浅议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复习功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9+26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江苏 苏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