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生本课堂”,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2020-03-04苏平

文理导航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数学素养

苏平

【摘 要】生本课堂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的,是推动数学课堂教学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长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保障条件之一,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坚守“生本课堂”,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拔节生长。

【关键词】生本课堂;认识发展;个性思考;数学素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无可争辩的主体,而教师因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挖掘出本源的数学规律,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经验的丰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具备满足自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现实,以打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

一、尊重学生选择,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教材编排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组选择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来承载知识,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在抽象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问题的理解度,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说在面对某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选择的方法出乎教师的预设之外,这时候教师就要审视这些方法的合理性,然后引导学生去比较不同的方法,体会方法的优劣高下,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实际上做出选择。

例如在“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的教学中,我带给学生这样一道题:图书馆运来一批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900本,已知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0%,那么图书馆运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是多少本?因为有之前学习分数问题的基础,一些学生通过画图发现在这个问题中应当将故事书看成单位“1”,从而将科技书与故事书数量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即科技书等于故事书的80%,这样题中的两个未知数就变成了一个,在这个基础上,有学生选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还有学生直接列出算式900÷(1+80%),这样算得故事书的本数,然后再计算出科技书的本数。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学生对于这样两种方法是认可的,但在展示了两种方法之后,还有学生提出有不同的办法,于是教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算式来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0%,这里的20%相当于五分之一,这就说明故事书是5份,而科技书少一份就是4份,它们的比是5比4,这样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做。听了学生的思路,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而且在比较这几种不同方法的时候,很多学生就选择了这种方法,因为他们觉得将百分数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来做更简单。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做法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因为转化的策略是在六年级下学期才能学习到,但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有学生透过百分数想到了份数,从而将百分数问题转化为比的问题来解答,这也未尝不可,这样的做法说明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比较清晰,对于百分数、分数和比等领域的联系也掌握得不错,体现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对此教师应该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要肯定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多动脑筋,深入挖掘,触及本质的数学规律来学习。

二、赋予学生自由,推动学生的个性思维

学生的成长需要空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了,深入地思考了,才能促进他们的数学理解,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的,帮助学生提升思考力,完善思维品质,并累积必要的学习经验,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这是模仿和记忆无法做到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展开探究,从不同的点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多元,推动本质的数学规律的水落石出。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直接提出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思考的多样性,有的学生从经过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向第三条边作垂线,然后将截得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绕两条边的中点旋转得到一个长方形(如图1),在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大家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其中一条边长度等于原来三角形的一半,另外一条边等于三角形的高,这样学生就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2×高。还有的学生从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中点作另一条边的平行线(如图2),然后通过旋转将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当然也有学生想到了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成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底×高÷2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在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不同方法的时候,学生发现共同点就是都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习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来计算面积,而在提问学生最喜欢哪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各有支持的方法,其中大部分学生更认同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最简单,最好操作。

在这个学习案例中,虽然学习的知识点只有一个,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展开探究,并找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比知识点还要重要,因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综合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展开探究,无论成功与否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种历练,都是成长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合作,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合作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社会的学科越来越精细化,所以学生很难成为一个通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旦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达成知识共享,来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是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合作,要促进学生的广泛交流,让学生的知识建构更轻松。

例如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了将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沿着每一条棱平均截成三份的过程,让学生发现截出的小正方体的表面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三面涂色,有的是两面,还有的一面涂色,甚至在将四周的正方體全部通过动画演示去除之后,学生发现最中间的小正方体的表面都是白的。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引导学生分组去研究将正方体沿着棱长平均分成4份、5份、6份和更多的份数之后,不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棱长是不是相关,存在怎样的关系。一些学生在分组中发现如果整个小组共同来研究其中一种情况是比较耗时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在小组内再分成两组,每小组完成其中两种正方体的操作,并得出相关数据,在组内交流的时候,他们不但将两个小组得出的数据综合起来,还从怎样来找到这些不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学生对于这些正方体的个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结合具体数据的验证,学生很快发现了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棱长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对一些小组在组内再分组的做法表示了赞许,表扬了他们的操作策略,也给了其余小组一些合作学习的启发。

在这样的案例中,学生的合作是高层次的,体现了他们对问题的研究有计划,有组织,相信这样的合作经验也会作用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本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一大收获,也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多元发展,推动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关键举措之一,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的发展自然、快速,让学生的生长自内而外。

【参考文献】

[1]章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116

[2]陈清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34-135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数学素养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