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
2020-03-04张敬峰
张敬峰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生命观念的主要内容,其次就当前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做好生命观念的教学工作提出几点看法。最后通过研究分析生命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总结几点关于生命观念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引言
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思考的哲学问题,对于生物学习而言同样具有比较重要的帮助,因此笔者将会就生命观念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做出详细的讨论,并且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生命观念的主要内容
物质的生物性主要体现在于生命性,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性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差异,当然生命是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无法回避,同时认识到生命意义对于个体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对于人类而言所谓的生命观念就是人对于自身存在所面临的态度,生命观念的更深一层的解释为一个人的生命世界观。人类活动需要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将看到的生命现象进行有机联系,并且找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同性和特性,将发现的原理通过抽象画的理念展示出来。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阶段,教师需要能够帮助学生从结构功能、进化、平衡稳态等不同的方面去理解生命观念,带领学生们从基本的观念出发去理解生命,发现世界的现象,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观念体系。
二、高中教师如何做好生命观念的教学培养工作
课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世界,了解物种的主要阵地,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拓展和扩充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需要能够对于课堂进行适当地延伸,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研究。
(一)构建生物模型
建立模型是高中理科学习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构建一个理性的模型,将抽象的想法通过模型展示出来,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物质模型能够将生物原理通过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美国科学家艾森和克里克博士共同绘制的人类DNA双螺旋模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能够教授学生从基础的学习做起,例如先学习平面的构图和表达,再去进一步学习关于立体的模型知识,这样做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也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教授细胞、染色体、基因等较为抽象的课程时,通过学生手绘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再比如讲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时,可以让学生描绘线粒体内膜、类囊体堆叠、神经元的轴突分支凸起等,以此加深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观”的理解。
(二)学会组织科学实验
所有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因为不断累积的实验分析而得到的,高中生物教学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机会。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研究能够逐渐养成一个基本的实验技巧和习惯,老师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材料,拓展实验的形式。例如在高一课程“培养皿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中,为了能够实现实验的对比性,可以引进植物紫萍,动物水藻等材料。或者在学习“动物表皮研究”课程时可以用大蒜和香蕉等实验材料从而凸显实验的实际效果。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则可以选用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有色溶液。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恰当的实验方式和充足的实验材料能够帮助生物的科学实验实现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生命观念的理解能力。
(三)研究科學历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生物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学史,同时教材的课后部分还包括了关于科学家访谈、资料补充等更加多元化的内容,这些在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科学背景的情况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在课外读物这一部分将生物界7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收入其中,很多的习题不仅仅只是包括对于课本的知识讲解,还能够涉及对于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论。将科学的史论引入生物的教学课本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养成一个勇于探索发现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物史的引入和介绍能够帮助学生们营造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生物世界观,大大地激发学生们对于生物的探索欲望。
(四)进行课程资源挖掘
很多普通高中学校为了能够适应自身的教学发展,往往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我们也不例外,2014年我校生物组做了一个县级课题《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调查研究本县惠东地区动植物资源,以期形成校本课程用于选修学习和必修课课堂教学,本人有幸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其中,2015年形成校本课程并用于教学。发现这样做效果还是蛮好的。一方面能够直接拉近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周边环境的了解,学生很有兴趣。
(五)结合其他学科课本内容
教育工作人员还可以将生物课程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处理,例如在学习语文诗歌《致橡树》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将橡树的有关知识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用人文教学的内容作为生物教学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强烈好奇心,增加自身的人文修养。
(六)增加实践机会
每个学校校园及周边都有很多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同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靠海的学校,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到海边采集海洋生物样本,回来可以制作成标本等。不靠海的学校,老师们也可以组织同学给校园植物挂牌。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同样更加增强了对于生命的感悟。
三、结束语
生物学最为主要的核心素养在于能够具备一定的生命观念,在理性思维的支持之下将思维、社会责任和探究活动进行整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这三个因素进行综合教学,首先对于生命观念的培养,教师本身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理性观念,对于各个学科、各种生命的现象具有足够的包容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这种理性的观念和思考模式,对于比较奇特的生命现象应该能够具有自身的思考,对此进行研究、发现、观察和实验。最后还应该能够尝试将生命的观念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学生后期养成的社会责任恰恰来源于前期的生命思考活动。
缺少生命感悟的个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人生的意义产生困惑。所以对于生物学教师而言,提高生物学素养不仅在于教授生物学知识,更在于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维观念。
【参考文献】
[1]黄琼瑶,黄婉梅.例析中高考卷,浅谈初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衔接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8,34(11):63-65
[2]陈宏.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培育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8,34(11):71-72
[3]周甜.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方法[J].中学生物教学,2018(4X):17-18
[4]张现华.聚焦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对“生命观念”的理解[J].中华少年,2018(27)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福建 泉州 36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