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思考
2020-03-04楚瀚
楚瀚
一节入脑入心的思政课,应是师生共同参与、趣味横生的体验课、讨论课和感悟课。那么,应如何通过“议题式”教学模式让思政课堂成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金课”呢?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选好“趣味”材料形成议题
从生活实践中引入趣味材料,构思“议题”,结合教材知识,以趣味材料为背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感悟政治课的魅力。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时,展示了以下材料。
有机构对美国这几位总统的性格特点作了如下分析:
“里根是一个驾驭型的总统。在任职美国总统时,提出了一项听上去火药味很浓的‘星球大战计划’,矛头直指前苏联,导致美苏之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美苏关系进入了空前的冷战阶段,里根的外交手段也较为强势,谁不服从我,我就制裁谁。”
“克林顿是个表现型的人。他特别喜欢到大学里做演讲,美国的大学是全世界精英云集的地方,他是唯一敢到全美国所有大学去做演讲的总统;他任职期间曾访问中国,当时也到了我国最高级别学府‘北京大学’去做演讲;克林顿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在校期间就组织了一个有300多人的社团,并成为领袖,因此赢得了同学希拉里的芳心。当全世界都不太注意他的时候,他就搞了一个‘莱温斯基事件’,来吸引世人的眼光。”
“特朗普,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灵活善变,唯利是图,不拘泥于道德规范,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善钻法律漏洞;追求个人英雄主义;提的很多观点得到选民的认可:不当国际警察,不愿无偿保护盟国。不拘小节以至于绯闻不断,口无遮拦,祸从口出。”
以上材料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如谈性格特点、总统气质、国家政策等。这时,教师适时展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心理学角度讲,个人性格有优劣之分吗?性格差异能否决定总统制定国家政策的走向?决定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这一核心知识点为议题,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们反映难怪中美贸易谈判中美国总是言行不一,始终善变,表面上看是特朗普总统性情多变、不守信用、太任性,实际上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冷静应对,以不变应万变,这其中也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
二、“议题式”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议题式”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样。必要时,要组织学生走出去,把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选取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话题作为议题载体,并融入课本知识开展讨论。
有位教师在教“民族文化及其创新发展”时,把广东省“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切入点,形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学生们带着浓厚兴趣去研究开平碉楼出现的历史背景、功能作用、建筑风格;碉楼文化对本地文化发展的贡献;文化创新及发展的途径、特点等。学生们通过研究身边的文化遗产现象,加深了对文化创新发展过程的理解:“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其规模化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它充分体现了人民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人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侨乡人民在建造数千座碉楼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便创造出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进而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碉楼文化。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厚重,陶冶了家国情怀,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用“议题式”教学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
开展“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研究中生疑进而释疑,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维品质。如有一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则材料作为议题,让学生探究,开发其思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衰弱,其文字也渐不为人所知。目前已知甲骨文单字有4300个左右;经过120多年来几代研究学者的不断考证,能够相对确定含义的单字有1500个左右。目前甲骨文研究界仍在努力解读一些尚未确定含义的关键字,“这些关键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先的社会和文化。有时一块甲骨上就一两个字是拦路虎,只要破译了关键字,我们就能了解整片甲骨文中的内容,进而了解我们此前不知道的历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要求学生对这则材料做信息分析处理,并讨论设疑。学生们在充分研究讨论之后,从四个维度,即从文化角度上谈创新发展;从政治角度上谈文化自信;从哲学角度上谈认识上的反复性、上升性;从经济角度上谈开发利用。然后,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问题链,如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进步有何贡献?……当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时,教师就要找准时机适时引导,把泛泛的讨论引入教学与育人轨道上来。最后便形成这样几个问题:根据认识发展的特点,分析甲骨文破译难度大的主客观原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意义;如何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等。这种“议题研讨式”课堂把学生的知识学习、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情操的养成很好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
总之,“议题式”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政治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