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转化“学困生”探析
2020-03-04闫素珍
闫素珍
一、罗森塔尔效应及其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史上一个令人称奇的心理现象,证明这一现象存在的第一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他曾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然后从各年级随机抽取总人数10%的学生,将他们的名单交给教师,并虚报说这些学生“智力超群”,具有优异发展的可能。一个学期后,罗森塔尔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同学。罗森塔尔认为,这些随机抽取的学生进步之所以较大,是因为教师们认为这些学生是具有特殊潜力的儿童,于是就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并以更为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使他们在一种被器重的环境下学习成长,进而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自信是信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高度的自信心。正如美国作家艾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籍。”“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罗森塔尔”效应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以更好地转化班级中的“学困生”“后进生”,使他们成为“后劲生”。
二、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分析
1. 要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量变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减轻思想负担,消除外界压力,进而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一是教育要有发展性。对“学困生”的教育,不仅要教会他们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促进他们综合发展。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做足做实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每生一档,建立“学困生”档案和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制订对策与目标,聚焦转化过程及措施,让思想教育成为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利器。
二是教学要有预设性。面对“学困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预设。譬如在课堂提问环节,要预估出哪些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出来,哪些问题不能回答出来。能回答出来或者通过引导能基本回答出来的就可以向他们提问,估计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就不要提问;一旦提问,他们就有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样就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三是家校沟通要有和谐性。加强家校沟通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向家长“吐槽”,诉说孩子的不是。这是典型的给家长送“鞭子”、递“棍子”,最终都会“打”在学生身上,导致学生与家长、教师的关系变得疏远。倘若变“告状”为“报喜”,变送“棍子”为送“温暖”,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2. 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进而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是实施宽容性教育。“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其自信心往往较弱,而自尊心反而较强。当他们犯了错误,如违反了纪律或完不成作业时,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或在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的面,对他们进行批评。这样的批评最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反之,如果把学生带到安静且人数较少的地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他们进行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教师对学生进行过激的批评,但批评之后也要有个缓冲。教师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难免对学生批评过激,当教师冷静下来后,可再和学生推心置腹地聊,甚至可以向其诚恳道歉。这样做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能及时排解他们内心的不快,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二是实施分层次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成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因而,对“学困生”要进行差异化教学、分层次教学,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绝不能拔苗助长。例如,在布置作业上,若给普通学生布置三五道题目,他们可能没有压力,但对“学困生”而言,可能有很大的难度,故可先布置一道题,然后再慢慢增加。对学优生可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对“学困生”只能布置一些相对简单或难度适中的题目。这样“学困生”才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都要予以积极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3. 要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
对“学困生”,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苏霍姆林斯基说:就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来说,形象地说,乃是儿童通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那条蹊径,教师要保护好这条蹊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使“学困生”取得成功就需要教师的帮扶,否则他们就难以逾越困难。如何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当“学困生”获得一定的成绩时,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通过艺术性的评价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学困生”进步与否,不要横向对比,而是要纵向对比,即自己与自己比。这时候教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困生”继续努力,让他们充满自信,增强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三、用罗森塔尔效应转化“学困生”的注意事项
实践证明,采用罗森塔尔效应转化“学困生”是有效的,但罗森塔尔效应并非是“万能药”、对任何学生都有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依据“学困生”的具体特点而定,做到因人而异。例如,对有盲目优越感、容易骄傲自满、爱出风头的“学困生”,不适宜用罗森塔尔效应来转化,否则会增长他们的傲气和轻狂。一般而言,采用罗森塔尔效应转化的“学困生”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严重不足;二是家庭条件不好,常伴有自卑感;三是胆小怕事,很少被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到。当然,“学困生”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动态把控,把握好时机,充分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大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