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3-04付丽萍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付丽萍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一、准确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学界内对于文化有着准确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积淀着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之中

修齐治平、家国情怀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这句话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使得自身修养高尚;管理好家庭,才能使得自己的家庭和谐;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得天下太平并且完成抱负和理想。这四点都是休戚相关、互相促进的。修身是基础,故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家国情怀承载着民族精神的道德传统,滋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岳飞的“精忠报国”,还是霍去病的“匈奴不灭,何以家为”,或者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篆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二)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之中

“知行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之精髓,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命题所在。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知行合一就是良知和行动的统一体。后来哲学家王阳明将“知行合一”发扬光大,成为“心学”的核心思想: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提示人们要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水准。“知行合一”体现着深刻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现如今也是当代中国人学习改造、修身养性的标杆和准则。

(三)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在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之中

“居安思危”这句话源自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随时提高警惕,防止祸患。这种品质不仅是谦虚,也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性格。居安思危让我们进步,让我们学会自律,即使面对安逸的生活,也会认真的思考未来。所以忧患意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泉。正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在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之中

《盘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每天需要消除旧思想,不间断地更新思想。创新思维现在的意思是利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谈到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原因是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要顺势而动,学会不断创新。学会创新,打破常规思维,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枝繁叶茂地延续下去。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立场坚定的原则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者具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我们应该始终尊重传统文化、爱护传统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义务与心愿。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位中华儿女心连心,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强大发展支撑和精神动力所在。[1]新时代下,面对众多文化的交织,我们更应该正视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增强辨识能力,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实现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二)遵循标准化的原则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制定标准化的原则。只有标准统一的科学方针,才能为我们的文化创新发展指明道路和思路。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方针和标准、“忠诚爱国”铭刻在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中。制定出标准化原则,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更加科学稳步地向前发展。

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立法先行

当今时代是依法治国的时代,完备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不仅会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世界上第一部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是1913年法国制定的《保护历史古迹法》。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起步的确比我们早,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比我们强。我们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起步晚,2011年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立法先行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资金多元投入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资金多元投入。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每年投入几亿元用来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拿过来学习,可以是个人、可以是社会团体也可以是政府财政的投入。现如今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越来越完善:国家出资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馆;各省市的图书馆免费开放给大众借书;社区定期组织观看“露天电影”;等等。

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2]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更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信息传媒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以来,经过了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努力,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度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致使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总有“偏见”,对中国的文化意义持有否定态度。根源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话语权方面总是处于“西强我弱”的格局。而现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积极展开多方合作,组织多方会议、论坛,让“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中心。因此我们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对于我们掌握国际话语舆论权、掌握世界核心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构建国际关系新形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增强,为了应对全球治理危机,我国审时度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战略。其中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实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倡导“仁、义、礼、智、信”的悠悠古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倡导“合作共赢”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大国之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智慧、中国修养和中国气质。

(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利于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3]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立足之本,源远流长、根基深厚。这其中蕴含着的真理追求、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内在价值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潜移默化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际舆论话语权、构建国际关系新形式以及培养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优秀价值观,新时代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