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闻天晚年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与发展
2020-03-04仲晨星
仲晨星
(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3)
张闻天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张闻天早年投身革命,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苏联学习期间从一名年轻革命者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苏联回国后,张闻天走上中央领导岗位,曾长期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在革命实践中,张闻天深刻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毅然与“左”倾错误决裂。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张闻天积极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在理论宣传、干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不管是担任党的总书记,还是从事具体的革命工作,张闻天都注重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晚年的张闻天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在困顿之中不忘初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在逆境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党在自身建设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张闻天晚年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贡献
众所周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中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晚年的张闻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真理的坚贞,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悖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实践中坚持、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张闻天晚年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他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顿中依然顶风破浪地进行理论探索,在实践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张闻天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长期身居党的领导岗位,在长达51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解放后,从事外交工作的张闻天依然关心国家的经济建设,他不顾个人安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庐山会议上与“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虽然他因此受到错误批判,但他在困顿中依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尽管他晚年经受苦难,但丹心依旧、初衷不改、坚持原则的共产党员本色不变,彰显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浩然正气。在谪居肇庆和无锡的日子里,他冲破重重阻力坚持理论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展社会生产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过程中的光辉篇章。
其次,张闻天晚年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他始终坚守信仰、献身理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最后的岁月里依然进行理论探索。他取得的理论成果成为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做出了理论准备。张闻天从少年时代起就以实现民族解放、建立新制度为志向。自此之后,不论是身居主要领导岗位,还是处境艰难的晚年岁月,他都坚持理想信念,坚韧不拔地奋斗、探索、前进,以巨大的理论勇气突破了“左”倾错误的禁锢,从理论上破解了超越生产力发展现状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模式,坚决地纠正“左”倾错误,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再次,张闻天晚年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体现在他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崎岖,都一往无前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尽管他在晚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是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敏锐地发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依然坚持真理、依然讲真话,依然冒着风险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谋划发展思路,为党、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张闻天晚年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因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故又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张闻天在艰难困苦的晚年岁月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批判“左”倾错误,表现了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一)不顾安危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张闻天虽忙于外交事务,但他以高度的实事求是精神,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积极思考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1958年以来,在“总路线”指导下开展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害。张闻天对此深感忧虑,意识到必须以实际行动捍卫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59年7月21日,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做了发言。发言在肯定了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创造了许多奇迹”[1]的前提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特别强调了产生这一系列错误的原因在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把主观能动性强调到荒谬的程度”,特别是由于“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对于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关系的片面性”,出现了基建战线太长、新增工人太多、许多产品不成套的现象,进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虚报浮夸风气泛滥等严重问题,进一步证明了“有良好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还要考虑实际可能。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欲速则不达,好事变坏事”。[2]张闻天指出,克服经济困难,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首先“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万能的,如果片面强调“政治挂帅”,无视经济规律,必然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张闻天大声疾呼“客观经济规律不能否定”[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张闻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当中,强调经济建设不同于政治运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从经济规律出发,唯有“合乎经济规律的要求”[4],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张闻天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能继续沿用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来领导经济建设。张闻天认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乱象要从“思想作风方面寻找原因”,避免这些乱象再次出现。[5]在发言中,他认为经济建设中实行群众路线应该有其特点,强调搞群众运动要适应生产的要求,“要有利于生产,而不能妨碍生产”,要做到“花样要精简,政治工作要保证工人精力充沛,有利于生产”。[6]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而且揭示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并捍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张闻天在政治气氛异常紧张的庐山会议上能将个人安危、得失置之度外,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研究、认识和掌握运用客观经济规律”[7],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泛滥开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
(二)忍辱自强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庐山会议后,张闻天遭到错误批判,在离开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岗位后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在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担任“特约研究员”。张闻天并未因此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及时发现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到见解,促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形成,既体现了现实针对性,又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首先,张闻天在晚年的逆境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能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针对阶级斗争扩大化愈演愈烈的态势,1961年8月张闻天撰文指出,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在“思想意识里还将长期存在”,[8]但它已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影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个人的需要”[9]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张闻天提出要用正确路线解决社会主义内部的矛盾,原因在于“生产和需要(也即是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农、轻、重的矛盾)或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矛盾”[10]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基于人民内部矛盾“基本上不是对抗性的”[11],张闻天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做出了“不能运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矛盾”[12]的论断,为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其次,张闻天在晚年的逆境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能解放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1962年在中国农村许多地区自发地出现了包产到户,成为在经济困难时期的一个突出现象,在党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针对包产到户是不是单干、是不是集体经济的问题,张闻天认为从产品和土地所有权看包产到户虽然是单干,但还是集体经济。他进一步强调,农民包产到户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更不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是“经营管理问题、劳动组织问题,不是两条道路问题。这是‘个人责任制和产品责任制相结合的一种较完善的责任制’,是‘从个人计件、小段包工演变出来的,是经营管理中必然出现的形式’”,是一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张闻天认为,利用市场机制,适当允许非公有成分进入商业渠道,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非常必要,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恢复农村集市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复苏。张闻天主张,允许农民完成交售任务后在集市自由出卖粮棉农副产品,允许个体商贩加入突破本地区范围的商品流通,使之“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国家在集市贸易上应该给各地方商业领导机关和商业领导人员以较大的机动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当时当地集镇市场上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使之有利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有利于工农联盟”。[13]张闻天的这一观点是从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是非常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促进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再次,张闻天在晚年的逆境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能够解放思想,冲破“左”倾错误的桎梏,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闻天受到残酷迫害,失去了人身自由。1969年10月张闻天被“疏散”到肇庆,1974年在无锡落户。虽然身处逆境,但张闻天矢志不移地坚持真理,始终笔耕不辍。针对林彪、“四人帮”肆意颠倒公私关系,极力破坏按劳分配原则的倒行逆施和种种谬论,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总结、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私关系,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张闻天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利益是全社会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具有一致性,集体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只要国家和集体充分尊重保障个人利益,社会主义公私矛盾就“可以用自觉的调节的办法来解决”。[14]张闻天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私和公是结合在一起的”,不仅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公私关系,而且突破了长期以来关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理论禁区,为形成新型义利观奠定了基础。张闻天认为在当代中国“公和私也不是完全隔绝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尊重、承认合法的物质利益,“为集体利益劳动,就会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15],澄清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张闻天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左”倾错误,捍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当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当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张闻天在晚年的逆境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从时代的高度出发,与时俱进地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张闻天认为,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单有共产党,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16]在此基础上,张闻天阐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党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因此党在制定方针、政策的时候必须“来自人民群众,并由人民群众来检验”[17],唯有如此党才能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党的一切工作自始至终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张闻天指出,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大的危险,要及时纠正脱离群众的错误,必须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深入,发动越来越多的群众来参加党和国家的工作,使群众自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18]张闻天强调,“没有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群众路线”。[19]正因为如此,要贯彻党的群众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从组织上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加以巩固和保证。张闻天充分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出要培育党的领导干部民主作风,要“经常联系群众,面向基层,到群众中去蹲点,参加定期劳动,轮换工作和学习,生活水平向群众看齐,防止各种特殊化,使他们既当官又当民。这些措施,在使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者不脱离群众”。[20]张闻天在晚年困顿的岁月中,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信念和勇气捍卫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对于当前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三、张闻天晚年坚持、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当代审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在当前历史时期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张闻天晚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逆境中不懈探索,与有悖于实事求是的历史逆流战斗到最后一息,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的优秀品质。在当前历史时期,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从历史发展的潮流出发,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张闻天晚年冲破“左”倾束缚和禁锢,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出了尊重实际、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本着“实事求是永无止境”[21]的精神,在实践中“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22]科学分析“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23],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性问题。特别是在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在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张闻天晚年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顾自身的困难处境,“到群众中去‘求是’,以群众的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和工作的唯一标准”,[24]针对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见解,体现了张闻天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远见卓识。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胜利,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在于积极探求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把握时代特征、遵循社会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经济建设,在理论上不断开拓新境界,在事业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以全局大计为重,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讲真话,不见风转舵、不怕丢面子、不怕受批判、不怕被打倒、不怕老婆闹离婚、不怕坐牢,“愈是不要我讲,我愈是要讲。我脑子里就是存在着这些东西,不能不讲”。[25]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坚决捍卫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受到错误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处理,但他不计个人荣辱得失,把“实事求是”牢记在心,并且终生实践,继续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秉笔直书,表现了“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26]堪称当代共产党人的表率。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共产党员要把坚持实事求是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课题,掌握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解决好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使自己在行动上自觉防止脱离实际。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摆脱名、权、位的私欲,做决策、办事情,从具体工作实际出发,不管客观情况与领导者意愿是否合拍,也不管实际工作中成绩大还是问题大,都要如实讲、如实听。在个人意见与领导者的观点不一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勇气,宁肯揭露矛盾受批评,也不掩盖问题图表扬,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是就是,非就非,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
张闻天克服重重困难,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坚定不移地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事业的事业就蒙受损失。正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必须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张闻天晚年坚持与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真理的人格、韧性的品格、忍辱负重的精神、为国为民的境界”。[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共产党人必须学习张闻天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真理的崇高精神,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不断解放思想,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探索,不断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展到新的高度,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