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共青团活动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措施

2020-03-04马顺林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思想

马顺林

(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5)

高校共青团活动是团组织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学校党委中心工作,按照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所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1]多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了大量有意义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已成为“大思政”工作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有效剖析这些问题并找到破解之道,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更好地实现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活动的独特作用

活动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共青团生命力的体现。[2]具体而言,高校共青团活动有三项基本作用:一是实现思想引领的有效形式。活动是共青团进行思想引领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把思想引领通过活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有益于青年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二是有效凝聚青年的基本途径。青年人都愿意参加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并且希望在集体活动中显露自己的才华。团组织通过开展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活动,往往能够吸引大批的青年学生参加,起到凝聚广大青年的作用。三是促进青年成长的重要平台。活动实践性强,可以使广大青年通过活动长见识、增才干,有效促进青年学生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总之,开展好共青团活动,可以有效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实践中培养和教育青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

二、高校共青团活动面临的现实困境

虽然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但客观地说,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很多活动存在着目标不清、思想引领效度差、活动吸引力弱、学生获得感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作用发挥。

(一)活动目标不明晰

目的是活动的出发点和方向标,明晰活动目的是首要问题。共青团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科学选择正确、合理的行为方式。但很多高校共青团在活动中目标不突出,有的活动目标不明确,仅仅停留于为活动而活动;有的活动各自为营、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活动之间呈现散状化,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成长无法起到促进作用。

(二)思想引领效果不理想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4]青年学生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交锋的时代,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现实挑战,对其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虽然高校共青团能够积极响应时代发展号召,引导学生发挥青春热情积极投入志愿活动,但是实际是高校对大学生现状和思想动态把握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观测、把握、运作规律的了解往往跟不上学生自身的发展速度,而且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引领明显不足。[5]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团组织的活动对思想引领效果很好和较好的只占 37.6%;[6]即使是主题团日活动,实践环节也趋于形式化与孤立化,仅 10.7%的学生认为团日活动“经常开展,内容很丰富”。[7]

(三)活动吸引力严重不足

共青团必须有效吸引青年,把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8]作为吸引青年的基本方式,近年来,高校共青团积极举办各类学生活动,形成了诸如“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等品牌活动。然而,调查显示只有45%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关注并积极参加团组织举办的活动;仅有22%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团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符合广大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9]团组织的活动常常被青年认为是“轰轰烈烈走过场”,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活动本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甚至成为活动组织者的一种“负担”。

(四)活动获得感有待提升

活动中存在的娱乐化、精英化、形式化倾向,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表现在娱乐类活动比重偏大,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团委老师都偏向于组织一些蹦蹦跳跳的文体活动。精英化表现在活动的“主角”过于集中,绝大多数同学只能作为观众,很难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形式化则是指开展活动“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拍些照片、写点活动记录交给上级团组织,不考虑活动开展的效果,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10]“三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获得感。

三、问题的成因

理应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共青团活动陷入困境,令人深思!经过认真剖析,笔者发现当前高校共青团活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思想引领“缺场”

共青团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引领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因此,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体现。然而,当前高校共青团开展的很多活动中,不敢引领、不会引领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思想引领“缺场”现象存在,甚至有的组织者担心学生不感兴趣而媚俗化、庸俗化,甚至低俗化,致使活动缺乏思想引领力和实际教育效果。

(二)脱离学生需求

正如约翰·杜威所认为:如果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 没有提供发挥潜力的余地,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有什么意义, 并且对活动产生反感。要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设计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11]学生不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是因为活动本身脱离学生,未能抓住青年大学生需求的痛点。关于甘肃省6 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有3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团组织举办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于形式”,而另外29%的学生则强调是“硬性安排”,还有18%和16%的人分别选了“政治色彩浓厚”和“脱离实际”。[12]这充分说明学生参与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活动本身脱离学生实际。

(三)两个课堂断裂

高校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各类文化活动是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第二课堂的学生活动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但从团的活动开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两个课堂之间严重割裂:一是活动脱离专业学习。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创新创业为例,笔者调查了2019年度入驻本校创业产业园的39个学生创业项目情况,发现近60%的创业项目与项目负责人所学习的专业没有直接关联,即出现脱离专业搞创业。二是活动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专业老师缺乏参加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大都由思政辅导员进行指导或者是学生自娱自乐,严重影响到活动的质量。

(四)顶层设计缺乏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虽数量众多,却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与品牌意识。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一年来仅校级层面的科技创业节和文化艺术节活动就有50余项,平均每个月就要组织超过6个活动。活动不仅多,还存在活动同质化和层次不高等问题;再加上学院组织的活动高达90多项,如此多的活动组织与校院两级团委老师的人手相比,不可谓不多。但无论是校级活动之间、院级活动之间,还是校院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与整合,呈现明显的散状化、碎片化特征,无法形成育人合力。

四、应对措施

活动何时举办?活动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目标需要组织什么活动、如何组织?如何保证活动有效行进?这些都是影响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考量。高校共青团活动要想走出困境,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准确把握活动的开展时机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告诉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团组织开展活动若能把握好活动开展的时间段、时间点和时代感就能事半功倍。不同的时间段,大学生的兴奋点存在差异,组织活动就要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学生兴趣点的变化,使活动更具针对性。从时间节点来说,充分利用“五四” 青年节、“七一”党建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以及各种传统佳节,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校教育效果会更佳。贴近时代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增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根本前提。[13]学生对时代感强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会更感兴趣,如开展“5·20”表白跑,对香港修例风波、中美贸易争端以及伊朗问题等热门事件兴趣浓厚,及时组织相关活动更受学生欢迎。

(二)牢牢把握活动的核心任务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体现。[14]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正如“吃盐”,不能不吃也不能全吃。团的活动要善于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于无形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将先进的思想意识负载在广大同学感兴趣的信息上。[15]于活动中进行思想引领往往事半功倍,如每个高校的十佳歌手比赛都深受学生喜欢,这是难得的教育良机,在活动中渗透思想引领元素,使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唱歌比赛,更是一次难得的爱党爱国爱校教育良机。因此,高校共青团活动要紧扣培养目标敢于引领,更要善于引领。

(三)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需要

任何一种活动, 都是适合于主体的一定需要, 具有一定的动机,为一定的目的所组成。[16]要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关键是要贴近学生,融入学生,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17]从学生需求出发不是一味迎合学生,而是要从了解学生入手,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痛点,甚至空余时间点,才能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做到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真正让青年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18]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意见征集,让学生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的意义和实效。[19]此外,还要对校、院、班三级共青团活动合理定位。校级活动要有高度、深度和影响力;院级活动要能基于学生专业形成特色;班团活动要注重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性和活动的参与度。三级活动有效联动,确保活动的思想性、特色性、参与性和吸引力。

(四)有效提升活动的指导力度

发挥学生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固然重要,也要提升活动的指导力度。由于学识、经验和组织能力的局限,完全放羊式地让学生去组织,必然会出现活动准备不充分、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活动的指导力度。高校要建立长效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老师参与共青团活动,提升指导效果和活动质量,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收获成长。

总之,高校共青团活动的成效关系到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的质量。高校共青团在组织活动时既要把握时机,又要从学生兴趣和成长需要出发,牢牢把握核心任务,改进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大对活动的指导力度,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活动吸引力,方能走出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思想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