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03-04魏旖旎郑成华
魏旖旎 郑成华 周 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出现较大变化,同时也推动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出现后直接拓展传统媒体的功能与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新媒体受众逐渐覆盖到高校,同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努力抢占校园舆论阵地的话语权。
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展现出信息渠道多元化、联动影响变化大等优势,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对于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一)降低受教育者认同感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功能融合的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信息制造、加工及传播一体化的平台。新形势下网络发展势不可挡,直接对我国舆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宣传主流文化,在多元文化信息冲击下,势必造成主流文化影响力的降低。大量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进入大学校园,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信息化环境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愈发激烈,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大肆传播不利于我国主流文化建设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宣传主流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思想不成熟的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动摇和怀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幅度降低对这部分知识的认同感。
(二)削弱教育主体影响力
媒介传播多元化背景下,教育对象要求平等对待,很多时候需要关注学生思想发展状态,以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依据学生兴趣与个性化需求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但新形势下教育主体普遍存在“去权威性”的情况。主要因为:新的传播媒介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直接改变他们的行为交往模式,并给他们提供多元化视角;新旧媒介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同或不同的媒体同步传播与展现多元多样的思想观念。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与独立,他们倾向于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传统灌输型教育方式已不再对学生们适用,教师的主体作用需要同步改变,做好对学生的服务与向导。
(三)教育环境复杂多变
非主流信息形式多样化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这种复杂性与多变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网络媒介信息终端形式多样化,造成各种未经筛选的信息大肆传播,造成校园内部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其次,校园信息传播过程中没有经过筛选,通过多种终端尤其是移动终端进行N次传播,造成非主流信息呈现多渠道的态势,使得不良信息出现多倍复制情况。非主流信息终端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势,造成人们对事件看法改变,甚至影响到事情发展方向,对社会稳定、国家建设等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愈发复杂多变。
二、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拓展新媒体的多样性创新
首先,发挥新媒体可视化优势。我们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借助视频的信息承载与表达方式,这样会有良好的画面感,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势,构建个性化的内容传播主体,提升受教育者的用户体验。合理运用场景技术,丰富媒介形式并创新传播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场景教学优势,了解学生活动内容,借助场景化教学,立体展现传播内容,增加画面感。
其次,创新思想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新媒体背景下存在多种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增加,传播渠道增加,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融合与创新这些学习端口,形成一体化的资源传播渠道,做到“多种终端,一键同发”,从而提升教育内容传播的原创性和即时性,以教育客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内容传播。
(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对资源库的信息及其来源进行清理。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数据信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所运用的理论内容和社会资源,其中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社会新闻、时事热点和各种视频案例等,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
其次,全面借助互联网数据的支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处理技术,借助云计算的收集和存储功能,对数据来源中所推行的“算法+”技术进行应用,进而形成一种算法推送型教学模式,即根据原始数据而形成一种更加符合教师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产品。利用大数据对教学中所用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追踪和查询,同时对学生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大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对各种数据及其形成原因、轨迹进行分析和探索,确定学生当前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自身接受理论知识和进行思维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主要优势就是传感技术的加入,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感官体验,而且能够遍布教学资源的各个环节中,如资源的发现、采集和回馈等,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回收和处理,在学生学习时能够根据要求增强其感官体验和对数据信息的认知能力。
最后,教师将所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运用于学生。教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各种先进处理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回馈,在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之间进行融合,成为一个集虚拟和现实为一体的教学载体,在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同时,将传统“信息化”教育模式过渡到“智能化”发展趋势。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首先,提升思政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增强队伍的专业性。“改进观念,革新思想”,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时以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具备极强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理论知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更须提升自身的水平,如此在实际教学时,才能不受外界流言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不仅要学习现有专业内容,还要与时俱进,学习我党方针、相关政策法规、会议和讲话内容,关心我国时事发展,进行多领域知识的融合,从而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实现对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全面收集和积累。最后,坚定自身政治发展方向。鉴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自身政治意识,培养自身大局意识、学习核心思想精神。
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多借助社交媒介,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教师借助网络媒介进行资料下载、输入、传输等。因此,高校思政教师一定要树立媒体思维,掌握一定跨界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网络媒体的应用意识。跨界应用意识是网络媒体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随着融合的深入,整个边界融合度越来越高,实现行业之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对于该现象,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将自身教学能力、知识、手段等与网络媒体结合、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多方取材,多渠道传播,达成协同引导和教育的目的。所谓的媒体思维是指用户思维和精准思维的结合,而且媒体融合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趋势越来越明显。要想保证教育的目的和有效性,一定要对学生个体的实际能力进行充分考虑,通过教学实践增强其教学情感体验,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媒体融合趋势下信息的传播出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导致学生出现明显分化。再加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网络媒介。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态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这就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思想政治队伍,培养更多的又红又专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