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思政课进高校培训课堂效果的策略研究

2020-03-0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育思政

马 浩

(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塑造各类专业人才的重任。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专业能力、理想信念等都会在无形当中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而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背景,影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同时也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职业情感、理想信念造成了一些影响,导致部分青年教师难以承担教育的重任,使高校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逐渐减弱。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而言,要积极推动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思政课进培训课堂为契机,强调思政教育对青年教师以及学校、社会未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使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成为有思想、有素质、有担当、有能力、有水平的新时代合格教师。

一、思政课进高校培训课堂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在高校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育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新鲜血液,更是新时代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四个自信”进行强调,要求教师先学生一步树立起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信仰。如若青年教师不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我们如何来要求并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当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文化信仰教育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更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是青年教师不容乐观的信仰问题决定了必须尽快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培育。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科技的繁荣、文化的兴盛,更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与联系。社会外部环境的变迁,带来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我们在以往的探究中经常提及社会变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虽然青年教师相比大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社会生活经验也更为丰富,但社会外部环境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思想,使得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了过于个性化、极端化的一面,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如,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表现出了消沉的政治热情,不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甚至存在消极怠工的情绪;面对当今社会较高的物质、精神压力,一些教师存在过于功利化的行为,无论是对自身职业的选择还是未来的发展都难以表现出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

三是青年教师差异化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必须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广纳人才实现高校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提下,高校教师人才来源渠道也更加广泛,其中既有受到系统传统文化教育的高级硕博人才,也包含了众多的海外留学人才。这就使得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出了多样化、差异化的一面。这一情况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为高校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文化素质不统一的情况,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的混乱,这对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面对此种情况,要在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时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其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是高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目标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新时期面对社会外部环境的变迁,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地高校在政府教育部门的引导下也在积极进行着一系列的教育创新改革工作,意在使高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育人目标的制定上都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是高校实现教育创新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奋斗目标的指引下,青年教师才能够充满强有力的工作斗志,为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不会被各种外来事物所诱惑进而迷失自我。

二、高校培训课堂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的希望所在,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工作,无论是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都在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尤其是近年来“双师型”教师理念的提出,更是加深了各地高校和主管部门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化了对青年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为此,一直以来各地高校都始终将教师的培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各高校更是在对教师资源进行集中整合的基础上,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工作进行了资源侧供给,将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培育的重点对象,有效地确保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体系的完善。与此同时,为确保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一些高校在原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培育工作、教师品德学风评价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一些高校更是在教师考核、评选机制并重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十佳青年”“教学名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德育先锋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为思政课进高校培训课堂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加深了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青年教师对高校思政培育工作的配合,确保了高校思政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的道路上必将面对各类问题的困扰。同样,我们在看到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培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基于当今高校教师入职培训体系的缺陷以及青年教师在意识形态方面所展现出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一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培育工作在各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师培训质量,阻碍了高校创新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方式欠缺科学性。一直以来高校都在大力探究学生培育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却忽视了教师培育方式的变革,一些高校甚至依然在采用理论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方式。此种方式或许对中老年教师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思维活跃、个性突出的青年教师而言是无效的,更有甚者还会引起青年教师的反感,对思想政治培育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培训难度较大。与大学生相比,青年教师文化程度更高,且经过社会的不断历练视野更为开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会认知群体。这使得青年教师不会轻易认可、相信他人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培育难度。三是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在思想政治培育工作内容的设置上,一些高校过于关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没有在思想政治培育活动的多样化上下功夫,这就造成了教师思政培育内容的虚化和过于宽泛化,[3]难以拉近青年教师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距离。

三、高校培训课堂思政效果提升策略

(一)教师思政培育要实现制度化

对青年教师思政培训进行制度化建设,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规范高校教师培训细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实施,并提升高校管理者对思政培训的重视程度。具体而言,在教师思政培训制度化建设上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完善教师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构建由党委书记牵头、学校各级领导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培训管理体系,在学校党委、教务部、人事部、组织宣传部等部门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校、院、系”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统一的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建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决定了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决定了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必将伴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而进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为实现教师思政培训的常态化,我们需要在完善培训制度的同时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此,高校需要建立专门的青年教师思政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的具体时间、次数、范围、规模做出具体要求。同时还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参考,制定明确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青年教师个人绩效联系在一起,以此来对青年教师思政培训的效果和态度起到一定的激励、监督作用。

(二)教师思政培训要实现科学化

思政课不同于一般课程,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政治不是“灌输洗脑”,而是让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4]在上述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培育工作现状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影响培训课堂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需要注重构建科学化的教师思政培训课堂,具体应做到如下两点:

一是采取多样化的培育方式。思政教育本身就带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我们一味地围绕理论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必然会引起反感。因此,在日常培育工作中,除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板书教学外,我们更应当善于调动高校各类先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在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方面的展示功能,将思政培育内容以多种形式展示,在多感官的刺激下深化教师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开辟校园网思政教育专栏、开设微信思政公众号,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拓宽教师思政培训途径,在线上线下的共同作用下,为青年教师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思政培训体系。此外,考虑到青年教师对于时事政治的敏锐度,且信息化速度加快,青年人都喜欢在网上获得信息,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较高,我们要在培育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时事”提升教育教学思政化程度。[5]

二是注重培育内容的系统化、时代化、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众多的内容。我们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育时,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系统化,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得到系统、正规的思政教育,其中包括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在培育内容的设定上,还需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面临购房、结婚、抚养子女等各类问题,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青年教师极容易陷入感觉前途迷茫的消极意识当中。为此,要求我们在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接地气”,从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学习实际出发,选取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子女入学、收入分配、住房等,从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引入到解读国家整体建设的布局以及相关政策上来,增强青年教师对国家发展规划的认同感和发展速度的自豪感。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培训工作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青年教师的培训当中,以课程的形式将教师思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已经成为各高校教师培训的重点所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对教师思政培训工作成效、表现的问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以及高校教育创新改革要求,在教师思政培训内容的完善上、形式的丰富上下功夫,由此深化教师思政培训工作进度,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觉悟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培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