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新冠肺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力的启示

2020-03-04杨礼雕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同体话语协同

杨礼雕

(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5)

抗击新冠肺炎这一重大公共危机是对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次检验,也引发高校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从社会动力学角度看,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趋势,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客观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找准、厘清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生发点,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发展动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核心体系,其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规律均源自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具体化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体现为培养优秀、可靠、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迫切需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二、价值启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构建“共同体”认同目标意识

从国内看,全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家园意识。从国际看,全世界人民在这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将命运深深地连接在一起。中国力量、中国自信、中国担当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是一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诠释。高校要培养出优秀、可靠、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构建“共同体”认同意识。

共同体认同意识包括五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情感认同。表现为对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情感依附、对民族国家共同体信仰与价值观的忠诚、对民族国家共同体文化与利益的自觉维护;文化认同。根据认同程度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根据对价值规范的接受程度表现为自觉接受价值规范、自觉遵循价值规范、自觉服从价值规范;政治认同。表现为体制认同、政策认同、政党认同;国家认同。表现为个体视自身为国家一分子、遵守国家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产生效忠国家意识。

共同体认同目标意识的构建,以共同利益机制构建为基础,在共同利益机制基础上达成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的依次递进。具体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找准教育主客体之间目标利益切合点,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共同体意识的先期搭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辟四条路径:挖掘并重铸历史记忆,以中华民族重大历史事件为象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国家重大社会事件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国梦作为共同追求而产生的凝聚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宣传,不断改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优秀典型示范作用,促进青年群体文化同主流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坚守“立德树人”价值理念

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默默奉献、体现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普通人,他们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留下浓厚的时代烙印。抗击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镜”,映射出立德树人深层次价值理念问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中国梦是对中华儿女追求美好生活夙愿的凝结与阐释,理想信念则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代新人的“精神之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总任务分解落实为大学生群体价值体系的构建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论的掌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坐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支点与主线,使其融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贯穿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拥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力和良好的实践方略,能在情理交融中积极回应大学生思想困惑,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情”和“理”的不平衡问题。要以教材体系为抓手,通过“娱”“教”融合深耕校园活动主阵地和社会实践训练场,在活动中融入思想,在服务中融入教育,帮助大学生切身体验和感知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意义,不断促动社会价值建构和大学生自我建构相结合。

(三)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新冠肺炎防控高峰期在春节期间,也正值学生寒假阶段。对于高校而言,防疫信息收集及数据统计、舆论宣传及心理健康教育、“停课不停学”网络课程开设等工作都需要借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然而,疫情发展及政策形势复杂多变,从中也暴露出高校在大数据基础建设、网络媒体新闻素养及教师在线教学技术能力欠缺等短板。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与效力欠缺的具体表现。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亦随中国社会发展理念和主要矛盾的发展而变化。从社会功能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对社会关系、主体角色及知识信仰进行建构的重要手段,在传播过程中与传播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建制性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就需要创新理念,构建以教育客体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供给侧改革。要深刻理解、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结构创新。要结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话语特点,实现“政治话语”到“文化话语”、“一元话语”到“多元话语”、“理念话语”到“价值话语”、“经验话语”到“科学话语”、“单向话语”到“交互话语”等话语方法的转换。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推进线上线下多元化话语融合体系,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和校园媒体平台,探索基于新媒体“大服务”为核心的话语服务体系。

(四)深入推进协同育人

对于高校而言,新冠肺炎防控不仅需要科学应对,还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家长、学校及学生等多主体的复杂关系,更需要在政策落地、思想引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校园稳定、心理健康、医疗卫生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协同。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协同的基本前提。实现协同创新需要把握以下逻辑,即: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与隐晦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坚强有力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与方向。从阵地扩展、渠道多样、作用多层几个方面搭建协同教育机制。在机制运行过程中实行全程监督、及时反馈,将党委统筹领导融入全过程。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导向示范、空间扩展、时间延伸、手段创新等各个系统运行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索建立自律他律的协同教育机制、全员育人的校内校外协同教育机制、全过程育人的课内课外协同教育机制、全方位育人的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机制。

猜你喜欢

共同体话语协同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