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朝百脉”理论在慢阻肺诊疗中的应用*

2020-03-04杨李小娟栾哲宇

光明中医 2020年9期
关键词:水饮肺胀阻肺

李 杨李小娟 栾哲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可见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慢阻肺可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据统计,慢阻肺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目前在中国大约有2500万例慢阻肺患者[1]。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预计这一人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伴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医学潮流,中医学理论在现代疾病中的合理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故本文将从“肺朝百脉”的浅释、慢阻肺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预后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以期为本病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1 “肺朝百脉”的浅释

“肺朝百脉”最早见于《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其中“肺朝百脉”的“朝”字一直在中医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目前以“朝会”通“潮”,潮动和通“调”,调节、调和,三种解释最为常见,其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且又相互补充,都体现了肺的调节与调和作用,是对肺节律性潮动和运行的一种总结[2]。陈馨浓等[3]认为“肺朝百脉”的“百脉”包含血管与经络两种意义。“脉者”奇恒之腑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言:“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邪客》又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这里的“百脉”指的是气血运行和被约束的通道,即血脉,与西医血管的概念有相通之处。 邸若虹等[2]认为“百脉”不仅仅指的血脉的意思,也可以认为是经脉、经络。十二经脉起于肺,精气流注其余脏腑后再次归于肺,循环往复,肺为十二经起始枢纽,即“肺朝百脉”体现的是一种双向的调节作用,肺朝向百脉,百脉也朝向肺[4],“百脉”是肺与全身脏腑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所以,“肺朝百脉”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肺主气,心主血,脾胃运化水谷生成精气,上入于心化赤成血,入肺而合宗气,通过肺的呼吸运动来完成气血的转换[5],血脉里的气血相生、相依,脏腑的精气也在经脉之间无限循环地流注,最终达到全身皮毛、官窍的濡养。本质上看,“肺朝百脉”是一个动态的全身气血、脏腑循环过程,对于人体的整体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 从“肺朝百脉”看慢阻肺的病因病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症的肺部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根据其咳嗽、咳痰、喘息、胸胁胀满等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学中的肺胀范畴。《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6],其基本病机为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等缠绵不愈,反复感邪,病久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肺气胀满,肺之宣发肃降不利而成,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后期病及于心。《诸病源候论》言:“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肺主皮毛,是人体防御的第一道关口,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诱使肺胀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西医研究也表明,慢阻肺与空气污染、感染、粉尘及化学物质吸入、吸烟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7]。六淫之邪犯已虚之肺,肺的机能失调,气血津液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并且相互胶着于肺,滞留于心。“肺朝百脉”“百脉朝肺”,痰浊、水饮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发病因素[8]。早期的外寒内饮证,中期的痰浊阻肺证、后期的阳虚水泛证等都是痰浊、水饮与瘀血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体现。一方面外邪犯肺后产生的痰浊、水饮与瘀血从他处通过“百脉”汇聚至肺,加重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进展,另一方面,肺作为枢纽也通过“百脉”将痰浊、水饮与瘀血运转到他处及其他脏腑,对全身产生不利影响。故慢阻肺病程长,多虚实夹杂,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3 从“肺朝百脉”看慢阻肺的治疗原则

慢阻肺是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9],西医对慢阻肺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如抗炎、扩张支气管、止咳化痰等,但气流受限持续存在且不完全可逆,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趋势[10]。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肺朝百脉”体现着肺在气血津液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而痰浊、水饮与瘀血是慢阻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病理因素,故治疗上应从痰、从虚、从瘀而治[11]。

3.1 从痰而治,注重祛痰化饮 《血证论·咳嗽》云:“肺为华盖,肺中常有津液,则肺叶腴润,覆垂向下,将气敛抑,使其气下行,气下则津液随之而降,是以水津四布,水道通调,肝气不逆,肾气不浮。”《素问·逆调论》 载:“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言:“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12]“肺朝百脉”,主通调水道,肺虚则水津不布,水湿困脾则脾虚,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生饮为痰,而痰随气逆上扰,壅遏肺之气机,发为咳、喘,病久则为肺胀。故在慢阻肺的治疗上应注重祛痰化饮,强化肺、脾对于津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从源头上减少痰饮的产生。

3.2 从虚而治,注意补益肺脾肾 《丹溪心法·喘》云:“亦有肺脾肾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类证治裁·喘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机。肾主纳气,肾虚则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受纳、沉降,气逆可见呼多吸少,短气,动则喘促。”[13]《证治准绳·喘》言:“肺虚则少气而喘”。慢阻肺以肺虚为主,久则肺脾肾俱虚。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为华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六淫外邪首先犯肺,肺气虚弱,正气不足则不能驱邪外出,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喘,久为肺胀。若肺病及脾,子耗母气,则脾失健运,肺脾两虚。久病及肾,气不生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上凌心肺。故治疗上应注意补益肺脾肾,肺气足则卫外固,外邪不易伤内,气机条畅;脾肾足则气血化生有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3 从瘀而治,注重活血化瘀 《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肺胀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肺朝百脉”主气、助心行血,肺气虚则不能推动津液和血的运行,出现气虚血瘀、气虚痰留等,进一步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故活血化瘀之法应贯穿慢阻肺治疗的始终,使气血调畅,肺气宣发肃降得宜。

4 慢阻肺的预后

《医家秘奥》言:“中气上升于肺而为气,从肺回下则化为血。”《本草述钩元·芳草部》言:“肺合于心而气化,为血脉之所由始;肺合于脾而血化,为经脉之所由通。”肺主气,心主血,肺中之气助心行血,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肺气的宣布和调节。若肺气不利,治节失调,日久病及于心,气病及血,血行滞涩,可见咯血、发绀、心悸等症[14]。西医研究表明,慢阻肺常合并贫血、肺心病等,长期气流受限的情况下,易发生机体缺氧和肺血管床减少,诱发血管重塑和肺动脉痉挛,形成右心室肥大和动脉高压,甚至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生命[15]。故慢阻肺预后多不佳。

5 结语

慢阻肺是以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沉重负担,本文浅谈了“肺朝百脉”的释义,并以此理论作为基础对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及预后进行了探究,针对慢阻肺治疗提出了从痰、从虚、从瘀的原则,以期在慢阻肺的诊治中发挥中医学的独特优势,完善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路。

猜你喜欢

水饮肺胀阻肺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肠鸣腹泻30年,竟是“水饮”作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
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肺胀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