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探析
2020-03-04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二中学 江西 玉山 334700)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改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变教学的行为和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重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获得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需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并落实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探索并应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来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生物学科的功能和效用,助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
1.重视课堂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如讲解“走进细胞”这一章时,先由老师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如“病毒和细胞的差异是什么?”“细胞与病毒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提出创新性问题,往往会提高课堂学习兴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后,再通过老师的观察作业,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并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对自己所观察到的问题或者现象进行解答。随着不断地发现和解答新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被充分激发,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效率。
2.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生物是集概念、原理和规律为一体的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各章节内容时,只注重某一局限知识点,常常忽略掉相关知识点之间联系。高中生物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关联,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使他们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能够巧妙地想到其他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生物知识网或者自己通过整理将某些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对比表格,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时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中心,将复制、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串联出有丝和减数分裂、中心法则和受精作用等知识。又如,教师可以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光反应”和“暗反应”等先对知识点通过对比图形式串联在一起。再如,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时,可以与酶、抗体、载体、受体等建立联系,构建知识模型,方便学生记忆。学生对于建立知识对比图还能胜任,但是对于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就有些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或者他们去建立知识间联系,提高其学习效率。
3.注重拓展教学时空
生物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拓展教学时空,通过加强多向联系,来创设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具体做法有:课程的设置应从必修课、选修课,逐渐拓展到活动课、综合课、社会课、发展课等;教学评价方式应从注重基础知识逐渐转移到思想方法、应用能力、知识迁移等方面;学习空间应从课堂和学校逐渐延伸到家庭、自然、社会;学习时间也应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因此,生物教师一定要善于开发开放性教学过程,努力拓展教学时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弹性化和多样化”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打破“刻板化”的时间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的长短;二是实现教学空间的多样化,如:设置实验角、创造角、科学区等板块,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此来展示生物领域的科学成就,以及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用等,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给学生介绍植物的“吐水现象”、如何防治脂肪肝、ATP的药用价值、光合作用的功用等,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让学生切身体会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4.开展实践教学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还要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所以就需要教师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就需要教师注重对课堂的合理构建,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保鲜膜,对苹果进行恰当的包裹,几天后发现苹果已经腐烂,通过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苹果腐烂的原因进行解释。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较高的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探索高中生物教学可行性策略,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探索研究途径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教师都应当努力克服,为学生帶来全新的课程体验。